DB51/T 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DB51/T 2573-2019 Natural reserve protection station micro- and zero-energy household sewage treatment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
- 起草人:
- 杨旭煜、杨彪、顾海军、古晓东、朱敏、钟金岑,徐万苏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
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9-04–16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573—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4
4系统设计..........................................................................4
5工程设计以及工艺流程..............................................................6
6材料选择要求.....................................................................11
7运行和管理.......................................................................11
1
DB51/T257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旭煜、杨彪、顾海军、古晓东、朱敏、钟金岑,徐万苏。
2
DB51/T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对保护站生活污水采用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包括工程设计、
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中不具备连接
城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下设保护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CJ/T409-2012玻璃钢化粪池技术要求
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8-2010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JG/T193-2006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DB51/T2138-2016用水定额
3术语和定义
3
DB51/T2573—2019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Micro-powered/unpoweredsewagetreatmentsystem
利用山地自然落差或类似潜水泵等微动力,运用天然介质以及原生植物等组合,通过沉淀、水解、
吸附、过滤和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将日常生活中的黑水(厕所排出的粪尿水)和灰水(淋浴水、洗衣水
和厨房洗涤水)净化处理到符合排放标准甚至优良的水质。
3.2
土壤渗滤Soilpercolation
污染物经过表土层及下包气带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机制。
微生物和化学物质通过非生物机制如吸附分解、沉积、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及其他化学反应在土壤表层
被去除或浓度降低。
3.3
预处理Pretreatment
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之前,对原污水进行的一级处理或强化预处理,一般处理技术为厌氧技术,包
括且不限于过滤、沉淀、产甲烷等技术手段,以消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的部分降解。
4系统设计
4.1设计原则与要求
a)利用自然落差原理和就地材料搭配进一步设计系统,采用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节省建设投
资的处理工艺,灵活规划利用自然坡度形成的落差势能代替外部的动力辅助;
b)注重系统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采用下沉式建造方式,用下挖塘的方式代替水泥筑池;
c)保证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行过程中,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相关标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d)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可靠、安全运行,且易于操作和维护,降低运行费用;
e)系统处理工程场址选择应尽量考虑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2系统单元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单元组成包括:预处理设施单元包括且不限于格栅化粪池(3格或5格)、快滤池、
调节池;二级处理单元包括人工湿地或土壤渗滤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有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
4
DB51/T2573—2019
工湿地以及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搭配建设;土壤渗滤单元主要为生态滤池,
滤池分为覆土层、散水层、厌氧滤层、好氧滤层和集水层。
部分有恶臭处理、污水回用以及辅助设施等单元,包括且不限于污水收集池、消能池、检查井等。
4.3水质水量
4.3.1系统接纳污水水量
保护站生活用水参考DB51/T2138-2016《四川省用水定额》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额度估计用量:
160L/人•日。
系统接纳污水水量按照保护站每日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在没有调查数据的
地区,总排水量按总用水量的60%~90%估算。
保护站常驻人数按10-20人计算,保护站日均生活污水量参考为0.96-2.88m3/d。如保护站有接待功
能则根据访客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调整。
4.3.2系统接纳污水水质
系统接纳污水的设计水质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城镇和居民区的水质确定。无调查资料时,
保护站污水水质平均参数参照表1。
系统主要处理污水类型为生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3/T 654.1-2007 无公害中药材 温郁金 第1部分: 产地环境 2007-10-17
- DB33/T 668.2-2007 无公害菊米 第2部分: 栽培与加工 2007-11-06
- DB12/T 041-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著录细则 2007-10-29
- DB33/T 655.1-2007 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1部分: 产地环境 2007-10-17
- DB31/T 393-2007 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2007-10-09
- DB12/T 042-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目录组织规则 2007-10-29
- DB31/ 205-2007 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血液阈值与测试方法 2007-10-29
- DB44/T 450-2007 路灯节能装置 2007-10-30
- DB12/T 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2007-10-29
- DB36/T 519-2007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200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