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DB51/T 2573-2019 Natural reserve protection station micro- and zero-energy household sewage treatment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2573-2019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4-16
实施日期
2019-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对保护站生活污水采用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中不具备连接城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下设保护站。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
起草人:
杨旭煜、杨彪、顾海军、古晓东、朱敏、钟金岑,徐万苏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

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9-04–16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573—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4

4系统设计..........................................................................4

5工程设计以及工艺流程..............................................................6

6材料选择要求.....................................................................11

7运行和管理.......................................................................11

1

DB51/T257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旭煜、杨彪、顾海军、古晓东、朱敏、钟金岑,徐万苏。

2

DB51/T2573—2019

自然保护地保护站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对保护站生活污水采用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包括工程设计、

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中不具备连接

城乡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下设保护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CJ/T409-2012玻璃钢化粪池技术要求

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8-2010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JG/T193-2006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DB51/T2138-2016用水定额

3术语和定义

3

DB51/T2573—2019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Micro-powered/unpoweredsewagetreatmentsystem

利用山地自然落差或类似潜水泵等微动力,运用天然介质以及原生植物等组合,通过沉淀、水解、

吸附、过滤和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将日常生活中的黑水(厕所排出的粪尿水)和灰水(淋浴水、洗衣水

和厨房洗涤水)净化处理到符合排放标准甚至优良的水质。

3.2

土壤渗滤Soilpercolation

污染物经过表土层及下包气带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机制。

微生物和化学物质通过非生物机制如吸附分解、沉积、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及其他化学反应在土壤表层

被去除或浓度降低。

3.3

预处理Pretreatment

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之前,对原污水进行的一级处理或强化预处理,一般处理技术为厌氧技术,包

括且不限于过滤、沉淀、产甲烷等技术手段,以消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的部分降解。

4系统设计

4.1设计原则与要求

a)利用自然落差原理和就地材料搭配进一步设计系统,采用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节省建设投

资的处理工艺,灵活规划利用自然坡度形成的落差势能代替外部的动力辅助;

b)注重系统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采用下沉式建造方式,用下挖塘的方式代替水泥筑池;

c)保证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行过程中,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相关标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d)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可靠、安全运行,且易于操作和维护,降低运行费用;

e)系统处理工程场址选择应尽量考虑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2系统单元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单元组成包括:预处理设施单元包括且不限于格栅化粪池(3格或5格)、快滤池、

调节池;二级处理单元包括人工湿地或土壤渗滤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有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

4

DB51/T2573—2019

工湿地以及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搭配建设;土壤渗滤单元主要为生态滤池,

滤池分为覆土层、散水层、厌氧滤层、好氧滤层和集水层。

部分有恶臭处理、污水回用以及辅助设施等单元,包括且不限于污水收集池、消能池、检查井等。

4.3水质水量

4.3.1系统接纳污水水量

保护站生活用水参考DB51/T2138-2016《四川省用水定额》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额度估计用量:

160L/人•日。

系统接纳污水水量按照保护站每日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在没有调查数据的

地区,总排水量按总用水量的60%~90%估算。

保护站常驻人数按10-20人计算,保护站日均生活污水量参考为0.96-2.88m3/d。如保护站有接待功

能则根据访客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调整。

4.3.2系统接纳污水水质

系统接纳污水的设计水质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城镇和居民区的水质确定。无调查资料时,

保护站污水水质平均参数参照表1。

系统主要处理污水类型为生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