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230-2023 退耕还林还草质量精准提升技术规范

DB63/T 2230-2023 The precis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ation and grassland restoration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230-2023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27
实施日期
2024-03-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230—2023

退耕还林还草质量精准提升技术规范

2023-12-27发布2024-03-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23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退耕退牧还林还草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退耕退牧还林还草中心、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有林、于海、王祖善、曹雪琴、卓玛永吉、樊彦新、王晨、冶有林、周鸿玉、

吴俊、舒乃醒、靳彩霞、李洁琼、雅努义、马慧静、多杰卓玛、蔡生龙、夏欢、他君贵、杨芳、史兴国、

王辉妍、马学虎。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2230—2023

退耕还林还草质量精准提升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退耕还林还草质量精准提升的原则、对象、类型与技术要求、调查设计、质量评价、

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退耕还林还草地的质量精准提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7067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退耕还林还草

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沙化等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继续耕种,并进行造林、种草的

活动。

3.2

质量精准提升

基于具有提升潜力的退耕还林林带的中幼龄林或者近熟林及退化草带、预期实现的服务功能和培育

目标,实施精细化的经营方案和措施,提升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的林草经营过程。

4精准提升对象判别

符合下列特征之一,且难以自然恢复的退耕林分可界定为精准提升林带和草带:

a)林带内枯梢、病腐等生理衰老特征明显,枯梢三分之二以上的林木株数占比20%以上,林木生

长衰竭的林分;

1

DB63/T2230—2023

b)林带内因灾害产生树干腰折、劈裂,或出现倒伏、断梢三分之二以上等现象,且受害林木比重

达40%以上,林相残败的林分;

c)林草带内发生林草危害性有害生物、3年内无法通过防治措施根除的林分或草带;

d)林带内出现斑块状或群团状死亡,形成林中空地,林木分布不均匀的片林;

e)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增至0.6(含)以上,或者连续断带长度达到林带平

均树高2倍以上,且缺带总长度占整条林带长度比例达20%(含)以上,林相残破、功能发挥

差的林带;

f)林带内因老化枯死,覆盖度下降至40%以下,分布不均匀,功能发挥持续下降的灌木林;

g)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造成林带内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

下,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林带;

h)因毒害草、劣质牧草入侵和疏于管理等原因导致林草间作模式中退化的草带。

5精准提升类型与技术要求

5.1林带补植(播)

5.1.1条件

林带内保留林木株数低于该类未退化林分的合理密度,或间伐抚育后郁闭度小于0.5,仅依靠天然

更新难以达到成效要求,或林带内林木分布不均匀,有大于10m2林带空地的要进行林带补植。

5.1.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补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b)补植树种可以是同一目的树种的树种,也可以以调整树种结构、提升综合效益为目的,结合抽

针(阔)补阔(针)、栽针(阔)保阔(针)等交叉补植法,补植1种或多种其它目的树种,

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

c)以植苗方式为主,为培育乔灌混交林,也可人工直播灌木种子。栽植苗木应均匀分布或群团状

分布,具体分布方式根据保留林木分布特征、经营方式和种苗特性而定;

d)补植补播后,适时开展抚育管护。

5.2修枝整形

5.2.1条件

林带内保留林木郁闭度大于0.7的林带,且无法通过自然整枝培育成大径材的目标树,要进行修枝

整形。

5.2.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修枝整形的树为单梢树、活力强、树干通直、无病虫害;

b)每公顷修枝整形株树小于450株,修枝高度、主林层目的树种修枝高度应控制在树干的1/3

以下和修除树干上的霸王枝。

5.3林地清理

2

DB63/T2230—2023

5.3.1条件

林带内病死木、断梢木、植树穴中的多余木或萌芽株较多的林分,需进行林地清理。

5.3.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清除林带内的病死木、断梢木、植树穴中的多余木或萌芽株,胸径5cm以下的被压木、藤蔓、

有害生物;

b)清理剩余物应移出林地或成堆原地堆放;

c)处理清理区内清理出的病害木。

5.4灌木平茬

5.4.1条件

林带内不符合经营目标,分布不均匀,功能发挥持续下降且平茬后能自然复壮的灌木林进行平茬。

5.4.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林带内灌木平茬采用隔带平茬或隔簇平茬作业方式,萌发幼树生长稳定后(一般3年),再平

茬剩余部分,同时应在空地处进行补植补播;

b)对平茬后的灌木林,萌发新枝条1年~2年后应及时定株、确定合理密度;

c)平茬剩余物应移出林地或成堆原地堆放。

5.5林草有害生物防控

5.5.1条件

发生危害性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有蔓延和扩散趋势,林草生长发育迟滞,影响其它林木正常生长的

林带和草带。

5.5.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以营林措施和合理利用为主;

b)以生物、物理防控为主,化学无公害药物防治为辅;

c)选择补植树种不应与原有树种存在共同的危害性有害生物。

5.6间伐抚育

5.6.1条件

林带内郁闭度大于0.7的林分、天然更新能力强但需要人工促进措施才能更新,林层为单层或接近

单层的需进行间伐抚育。

间伐抚育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和定株。定株抚育作业林分以乔木林为主,间苗对象

为幼树。

5.6.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3

DB63/T2230—2023

a)采用隔带交替作业方式,使林带林分达到合理密度,采伐作业按LY/T1646规定执行;

b)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的乔木林分,采用定株抚育,移除非目标种和过密幼树,并在稀疏地

段就地补植;

c)间伐抚育后林带内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间伐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木不受此强度限制;

d)间伐抚育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间伐前平均胸径;

e)间伐抚育后林带内林木分布均匀,对林窗或林中空地应进行补植补播;

5.7草带更新

5.7.1更新条件

草地可食牧草覆盖度降低至21%~40%,不可食草本植物覆盖度占比达到21%~40%,亩均总产草量降

低至21%~50%的草带。

5.7.2技术要求

要求如下:

a)选择更新地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植被类型、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

b)草种选择乡土优良牧草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6142要求;

c)草带更新按照GB/T37067的规定执行;

d)高寒退耕还林还草区为保护幼苗,保持土壤水分,可在更新地上覆盖保温材料;

e)更新当年须禁牧,第二年后,可以进行秋季打草;

f)对鼠害严重的地区更新前后做好鼠害防控。

6调查设计

6.1小班筛选

筛选出符合本文件第4章要求的退耕地,以会议形式,确认小班范围,填写附录A。

6.2作业设计

6.2.1设计总体和单元

退耕还林精准提升作业设计以县、乡镇为设计总体,以小班为基本单元进行编制,填写附录C。

6.2.2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编写大纲见附录B。

6.2.3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按照LY/T1607第11章设计文件执行。

7质量评价

7.1评价时间

按以下要求进行:

a)精准提升结束后的当年或次年进行作业质量评价;

4

DB63/T2230—2023

b)精准提升结束3年后进行提升成效评价。

7.2评价方法

要求按照《新一轮退耕地还林检查验收办法》和《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检查验查验收办法(还

草部分)》执行。

7.3评价内容

包括以下3项内容:

a)精准提升实施情况。包括提升面积、核实面积、合格面积等;

b)实施效果情况。包括成效合格面积、幼苗长势与林分、草带健康状况等;

c)项目管理情况。包括作业设计、施工管理、林草管护、建档情况等。

8档案管理

8.1档案内容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前期立项决策、规划(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质量

评价文件,以及与工程有关的管理文件、财务文件、电子数据和精准提升前后及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等。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