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865-2007 茶叶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
DB37/T 865-2007 Guidelines for HACCP application in tea production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40
X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865-2007
茶叶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
HACCPApplyingGuidelineforTeaProduction
Enterprises
2007-12-17发布2008-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865-2007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山东质量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惠民、潘红艳、孙宏斌、田莉、纪宗民、王霞。
I
DB37/T865-2007
引言
为确保茶叶安全,本标准参照GB/T22000-2006给出了前提方案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计划及其组合控制食品危害的措施,这些控制措施的基础是国际通用的食品链中食品危害分析,控制措
施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为保证。
本标准为茶叶生产企业建立、保持、实施和更新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南。
标准中条款号与GB/T22000-2006条款号一致,目的是确保使用本标准的茶叶生产企业能够结合自
身实际理解和应用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在本标准的指导下,进一步依据
GB/T22000-2006探讨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标准中给出的附录,不作为范本,仅供参考,各方使用时应探讨其适宜性。
本标准不能作为认证的依据,也不宜用于合同目的。
III
DB37/T865-2007
茶叶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茶叶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和保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生产企业。
对与本标准中例举的生产工艺不同的茶叶生产企业,在建立、保持、实施和更新HACCP食品安全管
理体系时,应在本标准的基础上调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79茶叶卫生标准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SB/T10095茶叶储存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3.1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oodsafetymanagementsystembasedonHACCP
为确保食品安全,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以实现食品安全
方针和目标的管理体系。
3.2
食品安全危害foodsafetyhazard
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注1:术语“危害”不应和“风险”混淆。对食品安全而言,“风险”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
影响的概率(如生病)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死亡、住院、缺勤等)之间构成的函数。风险在ISO/IEC导则51中定义为
伤害发生的概率与其严重程度的组合。
注2:食品安全危害包括过敏原。
3.3
前提方案PRP,prerequisiteprogram
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置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
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注1:前提方案决定于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及类型,等同术语例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
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生产规范(GPP)、良好分销规范(GDP)、良好贸易规范(GTP)。
3.4
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prerequisiteprogram(OPRP)
1
DB37/T865-2007
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
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3.5
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point(CCP)
能够施加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所必需的某一步
骤。
3.6
关键限值criticallimit(CL)
区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判定值。
注:设定关键限值保证关键控制点(CCP)受控。当超出或违反关键限值时,受影响产品应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进
行处理。
3.7
HACCP计划HACCPplan
根据HACCP原理制定的,确保在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对显著危害进行控制的文件。
3.8
更新updating
为确保应用最新信息而进行的即时和(或)有计划的活动。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企业应从产品的类别、生产服务过程和相关场所确定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企业建立的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识别、控制预期发生的危害,加强对相关方及企业内的沟通,定期评价或更
新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应识别并控制可能存在的外包过程(如仓储、运输或其他生产过程)。
4.2文件要求
4.2.1
企业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有一定的文件支持,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应与企业的规模和
人员能力等相适应。主要文件包括:
a)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
b)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c)GB/T22000要求的7个必须的程序文件,包括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撤回程序、纠
正及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潜在不安全产品处置程序、内部审核程序;
d)HACCP计划;
e)操作性前提方案;
f)茶叶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原辅料、添加剂描述、内包装材料描述、茶叶描述、工艺流程及说明、
和危害分析;
g)为确保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其他文件等。
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应与企业的规模和人员能力等相适应。
4.2.2
企业应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实施控制。建立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文件的批准、更新、评
审、发放、使用、作废等环节。
4.2.3
企业应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的记录实施控制,建立记录控制程序,
规定记录的标识、储存、检索、保留期限和处置。记录的建立与保留期限要考虑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
2
DB37/T865-2007
系运行的需要、法规的要求、顾客的要求和产品保质期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保留3年。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传达满足茶叶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要求的重要性、制定食品安全方
针和目标、进行管理评审、提供资源等活动,对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提供
证据。
5.2食品安全方针
5.2.1
食品安全方针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以文件形式签署发布。方针应体现满足与茶叶产品相关的法律
法规要求、与顾客商定的要求及沟通要求等。
5.2.2
企业应针对食品安全方针制定食品安全目标,并在相关层次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方针应至少每年评
审一次其适宜性。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企业应建立一套策划机制,以确保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保持、更新,并确保体
系完整性和持续有效性。
策划的输出可以是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HACCP计划及操作性前提方案等文件。
5.4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适宜的组织机构,并对职责、权限做出规定。职责、权限应传达到企业各部门和
岗位。
所有员工应将食品安全问题向指定人员汇报。指定人员应包括检验人员、监控人员、验证人员、潜
在不安全产品处理人员、纠正措施负责人员、撤回程序启动人员、外部沟通人员等。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最高管理者应从企业管理层中任命一名熟悉本企业整体情况、茶叶生产工艺、茶叶生产行业卫生管
理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的成员为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实施、保持、更新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b)负责食品安全小组的组织工作;
c)安排小组成员的培训和教育;
d)负责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事宜进行外部联系;
e)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5.6沟通
5.6.1
企业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与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等供方以及顾客、相关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进行
沟通,并保留沟通的记录。
5.6.2
企业应以会议、传真、内部刊物、备忘录、网络等不同形式传递外部沟通获得的信息和企业内部的
变化,确保食品安全小组获得体系变更的信息,以保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5.7.1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潜在危害(如能源停供、疫病传播、设备故障、自然灾害或商业风险等
潜在紧急事故)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危害的严重性配备控制风险所需的资源。
5.7.2
3
DB37/T865-2007
应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可行时进行演练并保留演练相关记录。
5.7.3
在演练和发生紧急事故之后,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并保留相关记录。
5.8管理评审
5.8.1
最高管理者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确保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
5.8.2
企业相关部门应以资料的形式至少将下列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a)上次管理评审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
b)体系验证更新的评审结果,
c)应急准备、响应和撤回情况,
d)审核情况和检验情况,
e)茶叶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
f)组织机构和资源的适宜性,
g)顾客反馈情况等。
5.8.3
管理评审的结果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对资源需求、体系改进更新(包括危害分析、前提方案、HACCP
计划)、方针目标的修订等方面做出决定和措施。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企业应确定、提供并维护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更新所需的人员、信息、供
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财务等方面的资源,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6.2人力资源
6.2.1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采购人员、检验人员、监视人员、验证人员、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人员、潜在
不安全产品处置人员和外部沟通人员等可能影响产品安全的相关人员,具有适当的教育、培训经历和技
能、经验以胜任其工作。可外聘专家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
6.2.2
企业应对上述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或其它措施以满足能力需求,提高其产品安全意识和沟通意识。
可采取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价培训或其它措施的有效性。应保留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
面的记录。
6.3基础设施
企业在工厂选址、厂区道路、布局,厂房、车间设施、卫生设施配置等方面应符合GB14881的要
求。
6.4工作环境
企业应根据产品种类确定并管理工作环境,以确保生产及相关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工作环境包
括厂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生产车间及仓库的环境、周围环境中害虫出没和其他卫生控制要求。
工作环境应符合GB14881和产品生产工艺要求。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7.1总则
7.1.1
4
DB37/T865-2007
企业应识别实现茶叶安全所需的过程。
7.1.2
应通过前提方案、HACCP计划等对识别的过程进行控制。
7.2前提方案
7.2.1
企业应根据茶叶的特点建立、实施、保持前提方案。
7.2.2前提方案应:
a)符合GB14881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b)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和顾客要求;
c)与茶叶产品所需控制的安全危害水平相适宜;
d)与企业的规模、设施及人员素质相适宜;
e)由食品安全小组批准。
7.2.3前提方案内容应包括:
a)人员卫生:包括体检、临时性疾病报告制度、人员卫生设施和人员服饰等要求;
b)清洁和消毒:包括清洁消毒的对象(如设备、工器具、手、工作服、车间环境等)、方法、频
次、浓度、职责、监控、纠正措施;
c)虫害控制:对车间、仓库应明确虫鼠害控制的方法和检查要求,应主要使用挡鼠板、粘鼠板、
胶帘、灭蝇灯、纱网等物理控制措施;
d)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应从人流物流、不同洁净区、工器具使用、清洁剂消毒剂、化学试剂的
管理等方面控制交叉污染;
e)包装程序:包括对包装过程设备设施、人员、环境等要求及内、外包装材料存放及处理;
f)对采购材料(鲜叶、辅料、内包装材料等)、供给、清理(如废弃物和排水系统)和产品处理
(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3.1总则
企业应收集、保持和更新产品描述、流程图、工艺说明等相关信息,为危害分析做准备,确保危害
分析的充分性。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Z/T 0462.2-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2部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二氧化碳气 2023-12-29
- DZ/T 0462.4-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2种有色金属矿产 2023-12-29
- DZ/T 0462.6-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6部分:石墨等26种非金属矿产 2023-12-29
- DZ/T 0462.7-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7部分: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天然石英砂、粉石英 2023-12-29
- DZ/T 0462.8-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8部分:硫铁矿、磷、硼、天然碱、钠硝石 2023-12-29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 2023-12-29
- DZ/T 0462.9-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9部分:盐湖和盐类矿产 2023-12-29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 2023-12-29
- TD/T 1090-2023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2023-11-18
- TD/T 1091-2023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