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4/T 31-2020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胜茶生产技术规程

DB5104/T 31-2020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GI) Protected Product - Guosheng Tea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4/T 31-2020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9-30
实施日期
2020-10-15
发布单位/组织
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5104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方标准

DB5104/T31—2020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胜茶生产技术规程

2020-09-30发布2020-10-15实施

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4/T31—2020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茶园选择与规划.............................................................................................................................................3

5品种和苗木.....................................................................................................................................................5

6移栽定植.........................................................................................................................................................6

7田间管理.........................................................................................................................................................6

8病虫害防治...................................................................................................................................................11

9鲜叶采摘及加工...........................................................................................................................................13

10国胜茶品级要求.........................................................................................................................................16

11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17

12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17

I

DB5104/T31—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盐边县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盐边县农业农村局、盐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盐边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

局、盐边县经济合作和商务局、盐边县茶叶协会、四川百灵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盐边县百灵山茶业有

限责任公司、盐边县上田坝茶厂、攀枝花市筚箐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县川府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盐边县绿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国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县民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

县二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县盛峰茶业有限公司、攀枝花川之灵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笮山自

家茶业有限公司、攀枝花市玄青茶叶有限公司、盐边县李炜茶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菲、李征春、李祥飚、王俊、何远昌、宋甜、唐樱菱、王宇、周雪松、赵勇、

刁祥芬、邹跃文、李飞、杨涛宇、郑宗云、李天高、戴顺凯、周小力、雷献梅、何贵英、虞开福、李加

杰、陈劲任、罗顺兵、孙权、杨秀国、李维维。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04/T31—2020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胜茶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胜茶的定义和术语、茶园选择与规划、品种和苗木、移栽定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及加工、国胜茶品级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胜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4456.1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8314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2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第35号公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5104/T31—2020

国胜茶

以盐边县国胜乡、永兴镇、红宝乡、温泉乡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内的福选9号、特早213、名山

131、浙农113、福鼎大白茶等无性繁殖系品种茶树的鲜叶,经传统制茶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3.2

鸡爪枝

冠面分枝密集而瘦弱,导致水分和养份输送受阻,育芽能力弱,萌发的芽叶弱小,对夹叶增多,产

量和品质下降,采摘十分不便的枝条。

3.3

鱼叶

茶树的越冬芽在春季发芽时展开未抽出新梢时最初的叶片。

3.4

真叶

继鱼叶以后长出的叶片。

3.5

露水叶

在雨季或空气湿度较大期间采摘的鲜叶,收购时含有大量水分的鲜叶。

3.6

摊凉

茶鲜叶进入摊青室进行摊翻处理,使茶鲜叶均匀失水15~30%,易于加工。

3.7

杀青

利用高温钝化鲜叶中酶活性,促进内含物转化和水分散失,使茶叶在热力压力作用下,整理成条(呈

自然条形或针形),逐步成型、干燥。

3.8

揉捻

在力的作用下塑造成各种特定的形状和内质的过程。

3.9

理条

进一步对茶叶做形、固色、干燥、使茶叶达到光滑、平直、绿润、色气好。

3.10

2

DB5104/T31—2020

干燥

是利用传热介质,将热量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传递给茶叶湿坯,使茶叶湿坯增加热量,水分汽化,

逐步蒸发水分。

4茶园选择与规划

4.1茶园生态环境

4.1.1气候

气温应达到日平均气温13℃以上,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气温15℃以上,茶树生长有效积温4000℃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70~80%;年降雨量1000㎜以上。

4.1.2土壤要求

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紫色土砂质黏壤土、棕色森林土等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土壤应具有保水

透水能力,通气性良好,土层深度应在1m以上且没有硬盘层,土壤的PH值在4.5~5.5间,相对含水量应

为25~28%,石灰质含量在0.2%以下。土壤地下水位应在地表1m以下。土壤卫生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应

符合NY/T5010规定的要求。

4.1.3地形

坡度应小于30°,海拔为1400~2200m。

4.1.4环境条件

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工厂、居民点、公路主干道的山区和半山区,空气质量应符合NY/T5010

的有关规定。

4.2建园规划

4.2.1道路

4.2.1.1干道

66700㎡以上茶园要设置干道,干道与附近公路连接,以能通过小型车为准。

4.2.1.2支道

支道应与干道相连接,各片茶园间联络,修筑排水沟。

4.2.1.3步道

连结上下层的梯层间设步行道。

4.2.2等高梯田

坡度在15°以上的山地都应构筑成等高梯田茶园;15°以下没有建立梯田的应等高条栽。

4.2.2.1梯田宽度

梯田宽度最窄不小于1.5m,种两行茶树的要达2.7~3.0m。

3

DB5104/T31—2020

4.2.2.2梯壁高度

梯壁最高不得超过2m。

4.2.2.3梯田长度

按茶园划片确定,最长不超过70m。

4.2.2.4梯壁构筑与倾斜度

石砌梯壁,倾斜度应在70°以内。心土夯筑梯壁,表土回沟倾斜度应在60°以下。

4.2.2.5梯埂

梯埂应高于梯田0.2m。

4.2.3排灌

茶园应做到小、中雨雨水不出园。大、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4.2.3.1排灌水质

水质指标应符合NY/T5010规定的要求。

4.2.3.2蓄水沟

在每一梯田内侧开设蓄水沟,沟宽0.4m,深0.2~0.3m。

4.2.3.3排灌沟

排灌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两侧或靠近山坑小涧一侧。要与蓄水沟相连接,排灌兼用。沟宽0.3~

0.5m,沟深0.2~0.3m,排灌沟与蓄水沟连接处要挖积沙坑。

4.2.3.4横水沟

横水沟按等高线开设,一般每隔10~14行茶树设1条,底宽0.3~0.4m,深0.2m左右。横水沟每隔3~

5m挖一小水潭,用以积雨水,沉积泥沙。

4.2.3.5纵水沟

纵水沟一般设在山地低处,尽量利用原来的山沟,沟面宽0.7~0.8m,底宽0.3~0.4m,深0.3m左右,

坡度较大的可开成S形或阶梯形。

4.2.3.6隔离沟

隔离沟设于茶地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以及茶园的边沿。以林木、竹、杂草的根系不能侵入茶园为标

准。

4.2.3.7蓄水池

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水沟入横水沟的出口处,以储存排出的雨水,或者利用排水不良的坐水地段开挖

蓄水池。在13000~20000㎡的茶园面积内,应设置1个蓄水池,以供应茶园用水。

4.3园地开垦

4

DB5104/T31—2020

4.3.1清理园地

园地开垦前应消除园内的乱石、杂物等。

4.3.2深垦园地

园地土壤种植沟深挖0.6×0.5m,表土回沟。

4.3.3防护林带

茶园顶部、茶园外围和有危害性的风口应种植防护林带。

4.3.3.1位置与走向

防护林带设置的位置与走向应和当地害风的方向成直角最佳。

4.3.3.2种树要求

主林带种植高大常绿乔木树种,两侧种植灌木树种。但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的树种,不宜种

植与茶树病虫害互为寄生的树种。主林带种4~6行,株行距3×2m,两侧一般种两行,株行距为1.5×1.5m。

林带与茶园间应开隔离沟,以免树根伸入茶园。

4.3.4梯壁保护

护壁植物品种选匍匐性或矮杆豆科植物,如爬地兰、大翼豆、紫花扁豆、无刺含羞草等。护壁植物

应及时割青利用(年割青2~3次)并及时防治病虫。梯壁上生长的其它杂草应清除,禁止用锄头刮削。梯

壁若有缺损,要及时维护。

5品种和苗木

5.1品种

盐边国胜茶茶树品种选用福选9号、特早213、名山131、浙农113、福鼎大白茶等无性繁殖系茶树品

种。

5.2苗木

5.2.1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以一足龄苗苗高、茎粗、侧根长、着叶数为主要依据。

5.2.2苗木的技术要求

苗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1767和表1的规定。

表1技术要求

级别苗高/mm茎粗/mm侧根长/m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个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300>3.0>12>8≥1无

二级300~2003.0~1.812~48~60无

注:一级分枝数为参考指标

5

DB5104/T31—2020

5.2.3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生产性商品苗出圃。

6移栽定植

6.1定植

6.1.1规格

梯面宽1.5m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0.8~0.9m平行划行种植。梯面宽2.7m以上的梯层应按

行距1.2~1.5m规划种植。

6.1.2种植沟与基肥

根据划出的各种植行,挖深0.5m,宽0.6m的种植沟。每667㎡施农家肥1500~2500㎏或油枯200~300

㎏,磷肥50~100㎏,磷肥采用集中施的方法施入沟底,农家肥或油枯与土拌匀盖住磷肥,最后复一薄

层表土,浇透水,间隔30日以上种植茶苗。

6.1.3定植时间

在7月至9月上旬,以雨后或阴天最好。

6.1.4定植密度

6.1.4.1单行条栽

行距1.2~1.5m,丛距0.33m,每穴3株,每667㎡茶园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

6.1.4.2双行错窝条栽

大行距1.5,小行距0.33m,丛距0.2m,每穴2株,每667㎡栽6000~8000株;大行距1.5m,小行距0.45m,

株距0.17m,每穴种1株,每667㎡栽6000株。

6.1.5栽种

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定植穴,现开现栽,保持穴内土壤湿润。栽种茶苗时,将茶

苗放在穴中间位置,一手将土填入穴内,一手将茶苗轻轻提住,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再分2次~3次填

土,压实后适当加细土到茶苗“泥门”,同时浇足“定根水”,每50kg水加入淡水肥2勺~4勺提高土壤

湿度,禁用碳氨肥。

7田间管理

7.1苗期管理

7.1.1浇水

移栽后每隔3~5天应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直到成活为止。

7.1.2遮阴

移栽后可用松毛枝、秸秆等不易损伤茶苗的植物覆盖种植行,防止太阳的曝晒,高温旱季过后,应

及时清除遮荫物。

6

DB5104/T31—2020

7.1.3除草

对幼苗茶园,应及时人工除草避免损伤茶树根系,禁止使用除草剂。

7.1.4补苗

种植后的次年秋季应进行补苗,发现丛缺的应用预备的同龄苗进行补齐。

7.2茶园耕作

7.2.1浅耕

深度在0.06~0.1m左右,避免大量损伤茶树吸收根,同时铲除杂草。

7.2.2深耕

深耕在0.2~0.3m,结合施肥进行。

7.2.3除草

除草可结合浅耕或深耕进行,但在杂草旺盛生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