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382.1-2016 瑶族服饰 第1部分:南丹白裤瑶服饰
DB45/T 1382.1-2016 Yao Nationality Clothing Part 1: Nandan Bai Pants Yao Cloth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5/TXXXX—2016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南丹县质量技术
监督局、南丹县白裤瑶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云清、白云霞、冯怀宇、李琳、梁志敏、王全永、黎世忠、陆朝金、李镇波、
唐智鸿、王欢、何金秀、朱华平。
I
DB45/TXXXX—2016
引言
白裤瑶是瑶族中布努瑶支系的一个分支,自称“朵努”,因其族中男子都穿自织自染齐膝的白色棉
布裤子而得名,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族群。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
西北部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接壤的贵州荔波县等地,总人口约3万多人。憨厚、朴实、勤劳、
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创造了婚俗、葬礼、服
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以精湛、复杂的工艺技
术,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裤瑶砍牛葬俗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鼓舞和勤泽格拉(猴鼓舞)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金秀
等3位白裤瑶妇女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传承人。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自种的棉花纺成线,用家庭织布机
织成布,或以蓝靛为主要染料,经过蜡染、刺绣等工序,最后缝制成美丽的衣裳。利用粘膏树的粘液制
作服饰防染材料,是白裤瑶人独特的手工艺技法。白裤瑶的服饰制作需要一年的时间,因为每一道工序
都受季节的影响,并共有纺纱、织布、画图案、刺绣等三十多道工序。白裤瑶服饰绣有多种类型的图案
纹样,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服上以示纪念。
妇女夏装上衣底为黑色,一前一后两块布,没有衣袖,两边肩上各用10cm宽的环形黑布连接,腋下没
有缝合,全部敞开。上衣前幅比后幅长,后幅齐平裙子腰部,背面用彩色丝线在蜡染基础上绣成各种图
案,大多数图案都像一块方印。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展现一个民族的风情。白裤瑶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的
服饰,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一朵“奇葩”,反映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由于历史、传统及地
理环境等因素,南丹白裤瑶成为白裤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及民间交往,许多青年已经疏远、淡忘了自己的民族服饰,只有边远山寨的老人还保
留穿传统服饰的习惯,民族服饰的传承已岌岌可危。因此,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南丹白裤瑶传统服饰
进行保护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任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着记录和传承南丹白裤瑶传统服饰文化的目的,特制订以传统服饰款式为
主的服饰标准,对服饰的特征元素进行固化,从而有效保护和传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喜爱白裤瑶服饰,并推动当地白裤瑶服饰产业的发展。
II
DB45/TXXXX—2016
瑶族服饰第1部分:南丹白裤瑶服饰
1范围
DB45/TXXXX-2016的本部分规定了南丹白裤瑶服饰的术语和定义、造型、号型规格、服饰款式(包
括头饰、上装、腰带、下装、绑腿、其他饰品等)。
本部分适用于白裤瑶服饰的款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5(所有部分)服装号型
GB/T15557服装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335(所有部分)、GB/T155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包头
已婚或上了年纪的男女用于裹头束发的黑布和白布。
3.2
对襟衣
前身左右两个衣片对称不缝合的结构式上装,女式的称为西贡(瑶语,汉语意为“女子冬装的上装”);
男式的有西仔(瑶语,汉语意为“男子未绣花边的上装”)黑上装和西代(瑶语,汉语意为“男子绣有
花边的上装”)花上装两种。
3.3
欧
欧(瑶语,汉语意为“女子夏装的上装”),由前一块黑色方布、后一块绣着印式花布,左右两块
10cm黑布缝合连成的女式夏装。
3.4
绑腿
也称裹腿,缠绕包裹于小腿上的白布或黑布,包括绑布和花带。
3.5
白裤
由三块白布缝合而成的男子齐膝中裤,齐膝处绣着五条花印的称为五指裤,镶着6cm~7cm黑布为
常裤。
1
DB45/TXXXX—2016
3.6
百褶裙
由三块白布经过粘膏绘图、染色、脱膏、定色等工序后,缝上金黄蚕丝和刺绣花边,再经手工对褶
定型而成的裙子。
3.7
棉布
自种的棉花,脱籽纺成线,经熬煮、山药浸泡等方式增强韧性后,再通过绕线、跑纱、织布而得的
棉布。
4造型
以传统服饰款式为主。
5号型规格
5.1服装号型设置按GB/T1335(所有部分)的规定使用。
5.2服装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6服饰款式
6.1服饰分类
白裤瑶服饰根据其生活劳作的需要,分为日常装和盛装。日常装是在平常生活、劳作时穿着,盛装
是在节日、婚礼与祭祀等场合时穿着。
6.2服饰效果图
盛装服饰效果见图1。
2
DB45/TXXXX—2016
图1男子盛装服饰效果图
图2女子盛装服饰效果图
3
DB45/TXXXX—2016
6.3女子服饰
6.3.1日常装
6.3.1.1包头
由长47cm~50cm、宽36cm的蓝黑色棉布带和两条双层长140cm~156cm、宽1cm的白色棉布带组
成,款式见图3。
图3女子包头
6.3.1.2上装
6.3.1.2.1分冬装和夏装,款式见图4、5。冬装为对襟双层短衣(着穿时呈现交叉状),短衣有袖子
但没有纽扣,穿着时用腰带围系,领子为小立领;每边立领对襟连接处各有一个长15cm~16cm、宽0.5
cm的隐形口袋,袋口边饰有橙色装饰线;衣两侧底部开衩,高3cm~4cm。夏装为无领、无袖褂,由前、
后两片方形布片组成,腋下无扣,两侧亦不缝合,仅尖角处用2块环形布片相连,上部正中留口不缝合,
贯头而入;褂衣前幅比后幅长,后幅齐平裙子腰部;褂衣背面用彩色丝线在蜡染基础上绣成各种“瑶王
印”图案,略似“井、田、旦、回、洪、器”等字形,共有7种不同形制,其中4种为日常穿着服饰,
款式参见实物图附录B中图B.1,另外3种则在参加婚庆、葬礼、宗教活动时使用。
6.3.1.2.2面料:自织自染的棉布。
6.3.1.2.3颜色:底色多为黑、蓝色,配以黄、红、白色相间图案。
图4女子日常装上装(冬装)
4
DB45/TXXXX—2016
图5女子日常装上装(夏装)
6.3.1.3腰带
6.3.1.3.1款式见图6,由长1.7m~2m、宽5cm的黑布对折缝合而成。
6.3.1.3.2面料:自织自染的棉布。
6.3.1.3.3颜色:黑色。
图6腰带
6.3.1.4百褶裙
6.3.1.4.1款式:见图7,百褶斑花裙,主色以黑蓝两色相间,长及膝盖,腰围70cm~100cm,裙面
用粘膏树汁染成三组环形图案(一组为菱形,一组为人形,一组为纯色),裙边镶金黄色、橘红色、黄
色无纺蚕丝片。裙前在腰间系一块与裙子等长、宽19cm~20cm的长方形蓝边黑布,以遮挡百褶裙的接
缝。裁剪图例参见附录A中图A.1。实物图参见附录B中图B.2。
6.3.1.4.2面料:自织自染的棉布。
6.3.1.4.3颜色:黑、蓝、金黄、橘红、黄等多种颜色。
图7百褶裙款式图
5
DB45/TXXXX—2016
6.3.1.5绑腿
内层为长160cm~165cm、宽24cm的黑布做绑布,外层绑上一条长40cm、宽5.5cm色彩鲜艳、绣有
米字花纹图案的花带,款式见图8,穿着时将绑布从上到下进行缠绕,再依次系上花带。
图8女子日常装绑腿
6.3.2盛装
6.3.2.1包头
同日常装,详见6.3.1.1。
6.3.2.2上装
6.3.2.2.1款式:见图9,将女子三件或四件夏季贯头衣套缝订在一起,即是女子的盛装上衣,从里
到外,外层的较短,里层的较长,腰部两侧各挂一串吊花。裁剪图例参见附录A中图A.2。实物图参见
附录B中图B.3。
6.3.2.2.2面料:同日常装,详见6.3.1.2.2。
6.3.2.2.3颜色:同日常装,详见6.3.1.2.3。
图9女子盛装上装款式图
6.3.2.3腰带
同日常装,详见6.3.1.3。
6
DB45/TXXXX—2016
6.3.2.4百褶裙
6.3.2.4.1款式:同日常装,详见6.3.1.4.1。
6.3.2.4.2面料:同日常装,详见6.3.1.4.2。
6.3.2.4.3颜色:同日常装,详见6.3.1.4.3。
6.3.2.5绑腿
内层为长160cm~165cm、宽24cm的黑布做绑布,外层绑上四条长40cm、宽5.5cm色彩鲜艳、绣有
米字花纹图案的花带,款式见图10。
图10女子盛装绑腿
6.3.2.6其他饰品
6.3.2.6.1颈饰
由一根银链子两头各拴着个大银筒,绕过后颈脖挂在胸前,银筒是分别由14个等大的银圈并列组成,
款式见图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272-2018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AFIS单纤维测试仪法 2018-07-27
- NY/T 3262-2018 番茄褪绿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8-07-27
- NY/T 3268-2018 柑橘溃疡病防控技术规程 2018-07-27
- NY/T 3263.1-2018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1部分:温室果蔬(草莓、番茄) 2018-07-27
- NY/T 3271-2018 甘蔗等级规格 2018-07-27
- NY/T 3264-2018 农用微生物菌剂中芽胞杆菌的测定 2018-07-27
- NY/T 3267-2018 马铃薯甲虫防控技术规程 2018-07-27
- NY/T 3269-2018 脱水蔬菜 甘蓝类 2018-07-27
- NY/T 3266-2018 境外引进农业植物种苗隔离检疫场所管理规范 2018-07-27
- NY/T 3265.1-2018 丽蚜小蜂使用规范 第1部分:防控蔬菜温室粉虱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