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056-2022 工程地质层划分规范
DB3205/T 1056-2022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atum Divis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P13
DB3205
苏州市地方标准
DB3205/T1056—2022
工程地质层划分规范
Specificationfordivisionofengineeringgeologicalstrata
2022-11-22发布2022-11-28实施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5/T105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工程地质层划分.......................................................................2
5.1一般规定...........................................................................2
5.2地层编码方法.......................................................................2
5.3标准地层...........................................................................2
附录A(资料性)地形地貌...............................................................3
附录B(资料性)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4
附录C(资料性)前第四纪地层特征.......................................................6
附录D(规范性)标准地层..............................................................10
附录E(资料性)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15
附录F(资料性)主要标准地层分布图....................................................18
附录G(资料性)工程地质典型剖面......................................................26
I
DB3205/T105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其琪、梅芹芹、邵繁荣、许浩胜、徐强、郝社锋、于军、毛磊、龚绪龙、魏永
耀、曹建林、陈春明、匡俊、朱仁民、瞿婧晶、唐鑫、李学东、韩洪波、张建华、杨涛。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3205/T1056-2022
工程地质层划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地质层划分的一般规定、地层编码方法和标准地层。
本文件适用于岩土工程勘察、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科学研究工作。
工程地质层划分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79-2014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DGJJ32/TJ208-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质年代geologicaltime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
3.2
工程地质层engineeringgeologicalstrata
根据地质年代、地质成因、物质成分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划分的地层。
3.3
标准地层standardstrata
一定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层。
3.4
松散层unconsolidatedstrata
未固结的沉积物,由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土等组成。
3.5
基岩bedrock
地球陆地表面松散物质(土壤和底土)下或外露于地表的岩层。
4总体要求
4.1岩土工程勘察的地层划分应根据本文件执行。
4.2当岩土工程勘察发现标准地层以外的地层时,应根据本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增补。
1
DB3205/T1056-2022
4.3岩土分类和鉴定应符合GB50021-2001(2009年版)中3.2、3.3和DGJJ32/TJ208-2016中3.2.2
的规定。
5工程地质层划分
5.1一般规定
5.1.1区内地层分为第四纪地层和前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为松散层,前第四纪地层为松散层和岩石
地层。
21
5.1.2第四纪地层按地质年代从新到老可分为全新世(Q4)、晚更新世晚期(Q3)、晚更新世早期(Q3)、
中更新世(Q2)、早更新世(Q1)。
5.1.3前第四纪地层地质年代见附录C。
5.1.4松散层应结合地形地貌(见附录A),根据地质年代、地质成因、物质成分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进行划分。
5.1.5岩石地层应根据地质年代、岩性、风化程度进行划分。
5.2地层编码方法
5.2.1地层排序应自新到老、编号由小到大编排。松散层主层序号应采用“①”至“⑫”数字编码形式,
岩石地层主层序号应采用“⑬”数字编码形式。
5.2.2松散层同一主层内存在物质成分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明显差异的地层时,应划分亚层。亚层序
号应采用主层序号后添加“-”及数字的形式表示,如“②-1、②-2、③-1、...”。
5.2.3松散层同一亚层内存在同期异相的地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在亚层序号后添加字母的形式表
示,如“②-2a、②-2b、...”。
5.2.4松散层同一亚层中存在多个旋回、特殊地层需要分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亚层序号下增加代号,
代号以亚层序号后添加“-”及数字的形式表示,如“②-2-1,②-2-2,②-2-3、...”。
5.2.5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与岩性的代号可参考附录B、附录C与规范GB/T958-2015的4.12,风化程度
应分为五级(0-全风化、1-强风化、2-中等风化、3-微风化、4-未风化),各代号之间用“-”隔开,如
“⑬-S2m-ss-1、⑬-P2q-ls-2、...”。当无法判断地质年代时可用代号“un”表示,如“⑬-un-ss-1、...”。
5.3标准地层
5.3.1应根据附录D进行工程地质层划分。
5.3.2本文件提供了主要标准地层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附录E)、平面分布图(附录F)和工
程地质典型剖面(附录G),可供工程地质层划分时参考使用。
2
DB3205/T1056-2022
附录A
(资料性)
地形地貌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势西南高北东低,东北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西南部有低
山丘陵分布,地势变化较大。境内平原区标高(1985国家高程)大多在2-4m之间,东北到西南过渡段的平
原区标高在5-15m之间,低山丘陵区标高在100-350m之间。
根据地形特征、时代成因、沉积环境和物质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境内可分为三大地貌类型(见图A.1):
a)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环太湖地区,常熟市、张家港市和昆山市等地零星分布,
该区为基岩出露区,出露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灰岩、花岗岩、花斑岩等。
b)太湖冲湖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以及张家港市和太仓市的部分地区。
区内全新世地层厚度一般不超过20m,部分地区缺失。岩性主要为黏性土、粉土和砂性土。
c)长江新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张家港市和太仓市。区内全新世地层厚度一般在20-50m。岩
性主要为砂性土、粉土,黏性土次之。
图A.1苏州市地貌分区图
3
DB3205/T1056-2022
附录B
(资料性)
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
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见表B.1。
表B.1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
界(代)系(纪)统(世)
全新统(世)Qh或Q4
第四系(纪)Q
更新统(世)Qp或Q3
上新统(世)N2
新近系(纪)N
新生界(代)Kz中新统(世)N1
渐新统(世)E3
古近系(纪)E始新统(世)E2
古新统(世)E1
上白垩统(晚白垩世)K3
白垩系(纪)K中白垩统(中白垩世)K2
下白垩统(早白垩世)K1
上侏罗统(晚侏罗世)J3
中生界(代)Mz侏罗系(纪)J中侏罗统(中侏罗世)J2
下侏罗统(早侏罗世)J1
上三叠统(晚三叠世)T3
三叠系(纪)T中三叠统(中三叠世)T2
下三叠统(早三叠世)T1
上二叠统(晚二叠世)P3
二叠系(纪)P中二叠统(中二叠世)P2
下二叠统(早二叠世)P1
上石炭统(晚石炭世)C2
上古生界(晚古生代)Pz2石炭系(纪)C
下石炭统(早石炭世)C1
上泥盆统(晚泥盆世)D3
泥盆系(纪)D中泥盆统(中泥盆世)D2
古生界(代)Pz
下泥盆统(早泥盆世)D1
上志留统(晚志留世)S3
志留系(纪)S中志留统(中志留世)S2
下志留统(早志留世)S1
下古生界(早古生代)Pz1
上奥陶统(晚奥陶世)O3
奥陶系(纪)O中奥陶统(中奥陶世)O2
下奥陶统(早奥陶世)O1
4
DB3205/T1056-2022
表B.1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续)
界(代)系(纪)统(世)
上寒武统(晚寒武世)Є3
古生界(代)Pz下古生界(早古生代)Pz1寒武系(纪)Є中寒武统(中寒武世)Є2
下寒武统(早寒武世)Є1
上统(晚世)Z2
震旦系(纪)Z
下统(早世)Z1
上统(晚世)Nh3
新元古界(新元古代)Pt3南华系(纪)Nh中统(早世)Nh2
下统(早世)Nh1
上统(晚世)Qb2
青白口系(纪)Qb
元古界(代)Pt下统(早世)Qb1
上统(晚世)Jx2
蓟县系(纪)Jx
下统(早世)Jx1
中元古界(中元古代)Pt2
上统(晚世)Ch2
长城系(纪)Ch
下统(早世)Ch1
滹沱系(纪)H1
古元古界(古元古代)Pt1
五台系(纪)Wt
新太古界(新太古代)Ar3
中太古界(中太古代)Ar2
太古界(代)Ar
古太古界(古太古代)Ar1
始太古界(始太古代)Ar0
5
DB3205/T1056-2022
附录C
(资料性)
前第四纪地层特征
前第四纪地层地质年代可参考表C.1,出露基岩的岩性和地质年代可参考图C.1。
表C.1苏州市前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地层厚度
界系统代号主要岩性及化石主要岩性代号沉积环境
单位(m)
新上部松散含砾砂岩为主,夹黏土、
泥岩ms、砂岩ss、
近盐城群N1-2y262亚黏土,下部为灰白、灰黄色泥岩、河流相
砾岩cg、砂砾岩scg
系粉砂岩夹砾岩
新
棕红色、灰褐色、灰白色泥质粉砂砂岩ss、泥岩ms、
生阜宁组E1f289.4湖相
古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sim
界
近棕红、暗棕色、砖红色粉细砂岩、
>砂岩ss、砂砾岩
系泰州组E1t粉砂岩、含砾粉砂岩、含砾泥质砂河湖相
213.7scg、砂质泥岩sim
岩夹砂砾岩、粉砂质泥岩薄层
砖红色夹棕黄色含砾粗砂岩、砂河流相、湖泊
上赤山组K2c1028.9砂岩ss
白岩、粉砂岩相
统
垩浦口组K2p1405.2紫红色、砖红色砂岩、砾岩砂岩ss、砾岩cg内陆湖泊
系下砖红色砾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砾岩cg、泥岩ms、山麓洪积和
葛村组K1g>312
统砂岩砂岩ss湖泊沉积
中上部英安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英安岩ζ、火山碎屑
生侏黄尖组J3h>269下部石英安粗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pr、砂岩ss、泥
上
界罗岩,其底为凝灰质粉砂岩、泥岩岩ms
统
系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夹凝灰安山岩α、凝灰岩
劳村组J3l>578
质细砂岩、砂岩tf、砂岩ss
三
下隐晶灰岩、鲕粒灰岩,底部钙质泥陆棚边缘-陆
叠青龙组T1q>471灰岩ls、泥岩ms
统岩、泥灰岩,含Claraiasp棚斜坡
系
隐晶-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长兴组P3c100含Palaeopalaeofusulina灰岩ls浅海陆棚
sinensis
上
上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
二统
古上岩质页岩、含煤。Gigantopteris粉砂质泥岩sim、泥
3
叠P2-3l>260滨浅海-沼泽
生龙段nicotianefolia岩ms、页岩sh
系
界潭Shouchangocerassp
组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局
中中
2
P2-3l56部含石英砾,含Chonctinellasp砂岩ss、砾岩cg河流
统段
Waagenitessp
6
DB3205/T1056-2022
表C.1苏州市前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续)
地层厚度
界系统代号主要岩性及化石主要岩性代号沉积环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HWL 1-2023 港珠澳大桥普通货物跨境物流服务 通用要求 2023-03-10
- T/CAQI 137-2020 机动车检验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 2020-12-01
- T/ZACA 009-2019 认证申请受理过程管理规范 2019-03-21
- T/ZSZJX 004-2020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现场管理指南 2020-03-02
- T/STTX 2.1-2019 条码印刷质量保证体系 第1部分:总则 2019-08-27
- T/SXITS 0002-2021 中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类残留物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21-01-10
- T/ESD 4001-2023 防静电产品合格供应商评定规范 2023-06-25
- T/HNJC 007-2022 海南省营养健康食堂评价规范 2022-09-22
- T/CCPITCSC 014-2018 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 2018-04-10
- T/BJEA 0001-2023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