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89-2022 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DB63/T 2089-2022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Remote Saving of Poplar Germplasm Resource Preservat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089-202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30
实施日期
2023-02-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89—2022

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2022-12-30发布2023-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08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林木种苗总站、西宁市湟水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强峰、李永良、吕嘉、郭霞、韩杰成、殷光晶、魏登贤、马文斌、宋作敏、

谢得娟、李玲霞、尚文俊、张彦玲、张春清、游牧、许佳伟。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2089—2022

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库址选择、种质资源的收集、异地保存库营建、基础设施

建设、抚育管理、档案管理方面的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2800m以下地区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营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LY/T2289-2018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417-2015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质资源库

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的场所。可以分为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库,也可按收集保存种质的性质分为种

源种质库、家系种质库、无性系种质库和品种种质库等。

3.2

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

林木种质资源在原生境以外栽培保存的场所。

4库址选择

结合杨树种质资源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择交通便利、地形平缓、坡度不超过25°、排灌良好、

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弱碱性沙壤土。

5种质资源的收集

5.1收集保存对象

1

DB63/T2089—2022

将不同种源区的杨树作为收集保存对象。

5.2种源区的划分原则

以分布区为划分单位,作为同一种源区。

5.3种源区杨树种质资源采集的依据

同一种源区天然林内,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集杨树种质100份以上,雌雄株比例相等。

5.4收集材料

包括根、枝、叶、芽等繁殖体。

6异地保存库营建

6.1分区保存

根据收集杨树种质资源种源的不同,分区保存在各个种植区。

6.2营建方法

6.2.1林地准备

按照LY/T2417-2015中6.3.1林地准备执行。

6.2.2苗木培育

参照GB/T6001-1985执行。

6.2.3栽植密度

初植密度为2m×5m,五年后密度确定为4m×5m。

6.2.4栽植时间

春季(4月中旬~5月中旬)栽植。

6.2.5定植数量

每份种质定植不少于6株苗木。

6.2.6保存期限

长期保存。

7基础设施建设

7.1生产基础设施

按照LY/T2417-2015中8.1执行。

7.2界桩标牌

2

DB63/T2089—2022

按照LY/T2417-2015中8.2执行。

7.3保护林带建立

异地保存库周围建立保护林带。保留种质库周边的原有植被,栽植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

功能显著的树种形成保护林带,保护林带宽度不低于12m。

8抚育管理

8.1中耕除草

林内进行人工除草。第1年~第3年每年3次~4次,第4年~第6年每年2次;第7年~第10年每年1次;

人工除草后,行间要旋耕或重耙一次,同时每年及时清除种质库林道、大区界上的杂灌。

8.2水分管理

降水年份,浇水四次。分别为春季发芽前后、土壤封冻前、生长季节灌溉次数和灌水量依据土壤墒

情及降雨情况而定,遇暴雨立即排水。高温干旱天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

8.3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水分、林木发育时期等进行合理施肥。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

8.4整形修剪

在定植1年~3年,以整形修剪为主,主干上部保留三分之一枝条,下部保留二分之一枝条,剪除竞

争枝,以后每年秋季定期剪除主干上部竞争枝。

8.5灾害防控

根据种质库中病虫害和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采用有效措施及时防治,常见病虫害防

治见附录B。加强检疫,不应有危险性病虫害及其它有害生物引入种质库。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每年清

除林道、大区界上及山脚处的杂灌。

9档案管理

参照LY/T2289-2018执行,相关资料见附录C、附录D和附录E。

A

3

DB63/T2089—2022

用肥料及使用方法A性附录B)

附录A

(资料性)

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

表A.1给出了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

表A.1常用肥料及使用方法

肥料种类施肥时间用量施肥方法备注

有机肥造林前75m3/hm2~105m3/hm2结合整地施入

磷酸二胺造林前150kg/hm2~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基肥

复合肥造林前150kg/hm2~300kg/hm2结合整地施入

尿素6月中旬~7月中旬10kg/hm2~300kg/hm2结合松土除草

复合肥7月下旬~8月上旬75kg/hm2~150kg/hm2结合灌溉施入追肥

磷钾肥8月下旬~9月中旬75kg/hm2~150kg/hm2结合松土除草

C

4

DB63/T2089—2022

DB

附录B

(资料性)

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B.1给出了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B.1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有害生物名称症状/识别特征发病规律/为害特征防治措施

落叶松杨锈病杨树叶背面出现大小不等叶部病害。6月上、中旬在杨树叶(1)选育优质并具有抗落叶松杨锈病特性的

的鲜橘黄色夏孢子堆,1叶背形成黄色夏孢子堆,夏抱子可杨树良种。

个~2个月后,在杨树叶以反复多次侵染杨树,7月、8月(2)避免在5000米范围内有落叶松的区域内

正面表皮下,陆续出现红叶片受害最为严重。8月末以后,建立杨树育苗基地。

褐色至深栗褐色痂疤状的杨树病叶上形成冬孢子堆,后随病(3)秋冬季节清除圃地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冬孢子堆,发病严重的植叶落地越冬。铲除杨树锈病的冬孢子堆,减少初侵染源。

株,病叶失水变干而卷曲,(4)发病前7d~10d,建议采用预防性的药

较正常叶片提早1个~2剂波尔多液防治1次~2次。发病初期采用杀

个月脱落,可造成苗木生菌性防治2次~3次。

育停滞,严重影响苗木或

幼树的质量。

白杨锈病嫩芽染病,常常在其刚萌以菌丝状态在冬芽或其他组织内潜(1)选栽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动和放叶时,新梢上出现伏越冬。一般于4月新梢和嫩叶上(2)加强苗木及幼树管理;氨肥施用量不应过

密集的黄色夏孢子堆,病产生夏孢子堆,5月~6月形成发病多,结合磷钾肥一起施用,防止徒长,增强树

芽往往不久即枯死。展叶高峰期。9月气温下降,随着第2木本身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后,黄色粉堆则散生于叶次新梢和嫩叶出现,病害又有扩展,(3)人工防治。春季萌芽时,及时摘除病芽、

背,叶面的相应部位呈黄至11月病害停止发生。病叶,剪除病枝,或在杨树生长期,及时清除

色斑点;受害严重的病叶林地内的染病落叶。收集物需统一烧毁或深

呈畸形。埋。

(4)发病初期,采用杀菌性防治2次~3次。

杨树黑斑病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以叶部病害。通常在杨树长出3片~4(1)选用抗病、速生、优质的良种。

为害叶片为主。先在叶背片叶时就开始发病,在发病初期,(2)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作苗圃,或加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