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24-2009 火炬松速生丰产林

LY/T 1824-2009 Loblolly pine forest of fast growing and high yielding plantation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LY/T 1824-2022 |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824-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6-18
实施日期
2009-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林办公室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炬松速生丰产林关于种苗、造林、抚育管理、生长量指标、防治病虫害、采伐以及规划设计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火炬松速生丰产林的生产经营活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起草人:
于宁楼、黄少伟、黄永权、石敏、万杰、胡延杰、王军辉、马万里、韩杏容、罗小艳、李婷、种伟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1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40

犅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8242009

火炬松速生丰产林

犔狅犫犾狅犾犾犻狀犲犳狅狉犲狊狋狅犳犳犪狊狋狉狅狑犻狀犪狀犱犺犻犺犻犲犾犱犻狀犾犪狀狋犪狋犻狅狀

狔狆犵犵犵狔犵狆

ㅤㅤㅤㅤ

20090618发布200910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8242009

引言

火炬松原产美国,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易于栽植、木材利用价值高等优点。世纪年代开

2030

始引入我国,经过年代至年代扩大引种的科学观测试验,世纪年代以后开始大面积推广造

50602070

林,成为我国广大亚热带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促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营造火炬松速

生丰产林,本标准收纳我国自“六五”期间以来有关火炬松速生丰产造林先进技术和林木改良研究的科

研成果,制定火炬松速生丰产林培育的配套技术。

ㅤㅤㅤㅤ

/—

犔犢犜18242009

火炬松速生丰产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炬松速生丰产林关于种苗、造林、抚育管理、生长量指标、防治病虫害、采伐以及规

划设计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火炬松速生丰产林的生产经营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育苗技术规程

GBT6001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容器育苗技术

LYT1000

/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

LYT1078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07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ㅤㅤㅤㅤ

LYT1646

/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LYT1648

3造林的适宜区域与地段

3.1火炬松速生丰产林栽培区

火炬松速生丰产林栽培区分为三个:南亚热带栽培区,中亚热带栽培区和北亚热带栽培区。

ⅠⅡⅢ

其中中亚热带栽培区又分为1江南山地、丘陵区和2四川盆地。

ⅡⅡⅡ

火炬松速生丰产林栽培区见附录,区划略图参见附录。

AB

3.2造林地选择原则

3.2.1气候与地形地貌

北纬以南,海拔以下;年平均温度,月(绝对最低)气温,

32°750m13℃19℃1-9℃-14℃

~~

年平均降水900mm以上;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地势较平缓、无季节性积水的丘陵、台地、阶地;低山坡

度以下,最大坡度不超过。

25°35°

3.2.2土壤

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泥质岩类成土等母岩发育而成的红壤、赤红壤,土层比较深厚,不影响林木

根系生长,层与层合计厚度超过。

AB60cm

3.2.3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条件

交通便利,造林地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立地条件较好的、类地。

ⅠⅡ

4种苗

4.1种子

4.1.1来源

4.1.1.1按照种源试验研究结果,选用或进口适合于本栽培区的优良适生种源,进口种子应选择原产

/—

犔犢犜18242009

地优良种源区生产的种子,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

4.1.1.2国产种子使用采自种源清楚、林龄在15a以上的母树林或优良林分,以及种子园生产的种

子,并经过省级以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良种。

4.1.2质量要求

使用的种子都应经过检验,种子检验执行GB2772;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执行GB7908。级

种子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0%;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70%。

4.2苗木

4.2.1苗木培育

提倡容器育苗、层积低温催芽、芽苗截根栽植和接种菌根等新技术,参见附录。育苗技术执行

/和/。

GBT6001LYT1000

4.2.2苗木标准

4.2.2.1容器苗

半年生容器苗()要求顶芽饱满、苗株粗壮、根系发达,苗木高大于、基径大于。

0.5015cm0.4cm

4.2.2.2裸根苗

苗木出圃前应进行调查和分级,苗木分级标准执行。应使用一年生裸根苗()级苗、

GB600010Ⅰ

Ⅱ级苗和半年生裸根苗:

———级苗:地径0.6cm,苗高,根系要求为长度、长一级侧根数条;

Ⅰ>>30cm25cm5cm8

———级苗:地径,苗高,根系要求为长度、长一级侧根

0.4cm0.6cm20cm30cm20cm5cm

Ⅱ~~

数条;

———半年生裸根苗高度15cm、地径0.4cm以上,综合控制指标为: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木干通

直,色泽正常,顶芽发育饱满、生长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

ㅤㅤㅤㅤ

5整地

5.1林地清理

5.1.1整地前对杂灌木、杂草较多的造林地进行清山除杂,并依据造林地天然植物状况、采伐剩余物数

量和散布情况、造林方式及经济条件等不同,选用全面清理、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

5.1.2山顶、山脚、山脊、山谷和沟边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保留一定面积的天然植被。

坡度以上的坡地,坡长每隔约沿等高线保留的天然植被带。

5.1.325°60m2m3m

5.2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分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三种。

5.2.1全垦整地造林应在平原和缓坡地带采用。

5.2.225°以下的山坡可采用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也可采用局部全垦整地的方法,即全垦整地成片

状,坡面长度超过200m时,每隔100m保留3m左右的植被带。

以上(含)的坡地,严禁全垦整地,实行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应沿等高线

5.2.325°25°

进行,带间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

5.3整地时间

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节开始整地,整地要在雨季结束前完成。

5.4整地方法

5.4.1全垦

适用条件:坡度以下的林地,主要用于机械整地。

8°

作业规格:垦深30cm。

作业要求:坡度以下的林地,选择方便作业的方向,直接下犁作往返平行犁松。的林地,应

5°5°8°

从坡面最高处开始,沿等高线直接下犁作水平带状往返犁松。

/—

犔犢犜18242009

农田、水库、沟渠上方的林地,应保留宽约15m50m的缓冲带,配合人工挖穴,以保持水土。机

械全垦作业时,应考虑暴雨情况,避免水土流失。

5.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