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66-2022 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DB51/T 2966-2022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lines for Endangered Wild Plants and Their Product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2966-2022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27
实施日期
2023-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定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时物种鉴定的一般原则、物种鉴定指标、实验室区域设置、岗位设置、人员资质要求与管理、检验鉴定程序、检验方法的认可、污染预防与处理、安全防护、际国内合作与援助、持续能力提升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的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起草人:
张婧、邵宝林、安微、万洪深、肖艳、林华、蒲静、杨苗、郑晶、刘露希、高志强、杨益芬、谢礼、杜思乐、陈世界、严玉宝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66—2022

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Specificationforspeciesidentificationofendangeredwildplantandtheir

prudocts

2022-12-27发布2023-0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966—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物种鉴定指标........................................................................2

宏观形态学指标..................................................................2

微观形态学指标..................................................................2

生物化学指标....................................................................2

分子生物学指标..................................................................2

6物种鉴定原则........................................................................2

7仪器和试剂要求......................................................................2

仪器............................................................................2

实验室耗材和试剂................................................................3

8实验室区域设置......................................................................3

实验室基本要求..................................................................3

实验室区域设置原则..............................................................3

9人员要求及管理......................................................................3

10样品鉴定...........................................................................4

样品受理.......................................................................4

检验鉴定原则...................................................................4

检验鉴定.......................................................................4

结果分析.......................................................................5

复检...........................................................................5

鉴定的复核.....................................................................5

鉴定质量控制...................................................................5

鉴定报告起草...................................................................5

鉴定报告的审核、签发...........................................................5

11检验方法的认可.....................................................................5

认可的或有效验证的标准.........................................................5

新方法的使用...................................................................6

标准方法确认...................................................................6

非标方法确认...................................................................6

12档案资料...........................................................................6

检验档案.......................................................................6

操作手册.......................................................................6

说明书类.......................................................................6

I

DB51/T2966—2022

方法认可记录...................................................................7

管理档案.......................................................................7

其他资料.......................................................................7

电子化管理.....................................................................7

保密...........................................................................7

13生物安全预防与处理.................................................................7

检测样品.......................................................................7

检验人员.......................................................................7

检验区域.......................................................................7

14档案资料...........................................................................8

14.1急救装置...................................................................8

化学药品.......................................................................8

仪器操作.......................................................................8

14.4检验人员...................................................................8

样品处置.......................................................................8

15国际国内合作与援助.................................................................8

16持续能力提升.......................................................................8

附录A(资料性附录)PCR基本资料................................................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CITES公约目录植物部分....................................12

II

DB51/T296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海关技术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都海关、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婧、邵宝林、安微、万洪深、肖艳、林华、蒲静、杨苗、郑晶、刘露希、高

志强、杨益芬、谢礼、杜思乐、陈世界、严玉宝。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DB51/T2966—2022

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定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时物种鉴定的一般原则、物种鉴定指标、实验室区

域设置、岗位设置、人员资质要求与管理、检验鉴定程序、检验方法的认可、污染预防与处理、安全防

护、际国内合作与援助、持续能力提升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濒危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物种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19495.3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403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GA/T382法庭科学DNA实验室规范

LY/T2501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SN/T1193基因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SN/T3689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SN/T4626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濒危野生植物endangeredwildplant

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目录及国家保护植物目录里的植物。

濒危野生植物制品endangeredwildplantproducts

前款所指濒危野生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物种鉴定speciesIdentification

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技术,对濒危野生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生物学分类(科、

属、种)的认定。

检测样品checksamples

1

DB51/T2966—2022

委托单位(人)提供的、用作物种鉴定的濒危野生植物及其产品。

对照control

用一组或一类已知样品用于濒危野生植物及其产品鉴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监测。

4缩略语

BOLD:生命条形码数据系统(TheBarcodeofLifeDataSystem)

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

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

5物种鉴定指标

宏观形态学指标

以物种典型或特异的形态特征作为鉴定指标(参见中国植物志)。

微观形态学指标

根据种子、花、等组织的典型或特异性的微观形态学指标。

生物化学指标

以物种典型或特异的生化特征、在阴性和阳性严格对照下作为鉴定指标。

分子生物学指标

以物种典型或特异的生化特征、在阴性和阳性严格对照下作为鉴定指标。

6物种鉴定原则

根据具体案(事)件缩小目标物种的范围、确定适用的检验鉴定方法。

形态特征完整、物种特征鲜明的检测样品,采用宏观形态学方法进行检验鉴定。

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微观结构特征的检测样品,采用微观形态学方法进行检验。

具有物种特异性生化成分的检测样品,可采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检验鉴定。

采用宏观形态学方法无法进行物种鉴定(但能够提取DNA的检测样品)可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

方法进行检验鉴定。

宏观形态学方法中具有物种唯一性的特征指标可以单独使用,如指标特征不具有物种唯一性,则

应联合使用2个以上指标做出鉴定结论。

当单独使用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不能可靠地确认来源物种,则应使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联合印证。

7仪器和试剂要求

仪器

7.1.1实验室应配置与其所应用的检验方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且应是具有资质的实验仪器设备厂家

2

DB51/T2966—2022

生产的合格产品。

7.1.2检验方法所必需的关键(核心)设备所产生的数据或结果应能够被同行认可。

7.1.3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校正。

7.1.4新购置的仪器设备、或原有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后,在使用前应当校准或测试。

实验室耗材和试剂

7.2.1实验室应配置与其所应用的检验方法所必需的实验耗材和试剂,且应是具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

合格产品。

7.2.2所有实验耗材和试剂应处于保质期或有效期内。

7.2.3商品试剂盒应标明到货日期和有效期。实验室自行配制的试剂应在容器上标明名称、浓度、配

制时间、配制人、保存条件、失效日期等相关内容。

7.2.4每一批次购进的耗材和试剂应进行符合性验证等质控检验。

8实验室区域设置

实验室基本要求

8.1.1实验室应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

8.1.2实验室的各功能分区应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光线适度、设备完善,达到检验鉴定的要求。

8.1.3配备生物安全设施,确保环境不受濒危野生植物携带病原的污染。

实验室区域设置原则

8.2.1实验室区域设置的一般原则

区域设置应符合实验流程,避免实验过程中检测样品和试剂受到污染,保障结果的可靠性。

8.2.2基本区域设置

8.2.2.1宏观形态学检验、微观形态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应分别设置检验区域。

8.2.2.2微观形态学检验室和生物化学检验室应分别设置样品制备和检验两个基本区域。

8.2.2.3分子生物学的DNA检验室应设置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试剂配置、PCR扩增加样、PCR扩

增、产物分析七个基本区域。

8.2.3其他区域设置

8.2.3.1检测样品贮存室:主要用于送检测样品料的妥善保管和贮存。

8.2.3.2初检室:主要用于案件的登记、检测样品的初检和照相、录相、固定等。

8.2.3.3试剂贮存和配制室:主要用于试剂的贮存、配制、消耗品的消毒等。

8.2.3.4数据分析室:主要用于检验结果的分析、比对、鉴定报告的形成等。

8.2.3.5档案室:主要用于案件资料、实验操作相关资料的存档保存等。

9人员要求及管理

工作人员包实验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鉴定人和鉴定助理等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保守秘密。

3

DB51/T2966—2022

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关专业,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备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关专业背景和熟练操作技能,了解濒危动物物证鉴定领域的前沿技术。

鉴定人应具备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关专业背景,在相关实验室工作一年以上,并通

过考核后上岗。

鉴定助理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具有6个月以上相关技术培训的经历。

必要时,技术负责人和鉴定人按照有关要求有配合相关部门履行结果解释和出庭义务。

10样品鉴定

样品受理

10.1.1鉴定受理应由专门人员负责,受理人应验明委托单位的有效证明材料。

10.1.2送检人应填写送检登记表,详细填写送检单位、送检人姓名、送检日期、检测样品类型、数量

及特征、鉴定要求等基本情况,并进行检测样品的交接、拍照或录像存档。

10.1.3检测样品应提取实物样品以备复核检验,并告知。

10.1.4检验鉴定如需对检测样品进行破坏性取样而严重改变其原有价值的,应征得委托单位同意。

10.1.5无法鉴定的,经技术主管同意后方可退回委托单位。

10.1.6检测样品进人实验室后应贴上标签并填写检测样品处理表,由专人管理;待检、在检和巳检的

检测样品应分别存放;转移检测样品或使用时经手人应签名。

检验鉴定原则

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损到有损的原则,确定检验鉴定方法。

检验鉴定

10.3.1宏观形态学方法

根据检测样品的形态特征,进行判别。

10.3.2微观形态学方法

根据检测样品类别,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并确定样品制备方法。显微图片应标注放大倍数。

10.3.3生物化学方法

根据检测样品类别,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确定样品制备方法,检验时应设置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应重复1次以上。

10.3.4分子生物学方法(见附录A)

10.3.4.1DNA提取

根据鉴定目标选择的检验方案确定DNA提取的方法,应设置空白对照并严格防止样品相互污染。需

要纯化的DNA,可选择高质量纯化试剂盒或其他纯化方法。对于DNA提取区,检测样品和比对样本的DNA提

取应在时间或空间进行分离;涉及微量腐败检测样品检验的DNA实验室,应另设专门区域进行DNA提取,

应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

10.3.4.2PCR扩增

严格设置阳性(巳知的DNA样品)和阴性(不加DNA的空白)对照。

4

DB51/T2966—2022

10.3.4.3扩增产物的纯化

采用纯化试剂盒或其他同行公认的纯化方法。

10.3.4.4基因测序

PCR扩增产物应双向测序,采用克隆测序时每个PCR产物应测定5个以上。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可直接

用于序列测定。PCR产物纯化和测序可分包给已获认可的权威专业技术机构来进行。将平行样本分别送

2家测序机构进行比对测序。

10.3.5检测样品的后处理

10.3.5.1检验鉴定结束后,除留存备份样品以外,剩余的检测样品返还委托单位。

10.3.5.2变质和超过保留时限的检测样品应及时告知委托单位。携带疫病的检测样品应进行无害化

处理。

结果分析

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给出认定或否定结论的,形成鉴定意见。

复检

检验应保证两次重复检验。

鉴定的复核

对鉴定结果不明确或其他特殊需要,按有关程序经同意可送相关权威机构进行复核鉴定。

鉴定质量控制

10.7.1对鉴定过程中出现结果明显偏离和错误,鉴定人应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并停止鉴定工作。技

术负责人应与鉴定人一起对影响鉴定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仪器、试剂、分析方法、实验环境和污染

等)逐一排查,确定问题来源,并整改。整改应有记录,并存档。

10.7.2对影响鉴定结果的关键设备和试剂,实验室除定期进行校准、验证和维护外,还应进行期间核

查。期间核查应有计划,并记录存档。

10.7.3实验室应制定计划组织内部评审、质量评审、管理评审、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以

确保对鉴定质量的有效控制。评审过程和评审发现的问题应形成评审报告,并存档。

鉴定报告起草

形成明确鉴定结论的,起草鉴定报告。报告应有一定的格式(可参照有关标准)。鉴定人对鉴定结

果负责,须在鉴定报告书上签名。

鉴定报告的审核、签发

技术负责人负责鉴定报告内容的审核,实验室负责人负责鉴定报告的签发。最后,鉴定报告加盖公

章后生效。

11检验方法的认可

认可的或有效验证的标准

5

DB51/T2966—2022

11.1.1有选定的标准样品。

11.1.2灵敏度检验:确定能可靠鉴定所需的最小样本量。

11.1.3物种群体遗传学调查适用性。

11.1.4具有特异性、适用性、稳定性或通用性。

11.1.5PCR及相关检验方法的认可见GA/T382。

新方法的使用

在现有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需采用新方法进行检验鉴定时,应由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可。

标准方法确认

11.3.1根据检测样品的需要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使用标准方法。

11.3.2实验室在采用标准方法之前,应对实验室能否正确执行该标准方法进行确认。具体确认要求按

GB/T27025执行。

11.3.3如实验室采用的标准方法发生了改变,实验室应重新进行确认。

非标方法确认

非标方法包括各部委下发的技术文件、其他实验室采用、权威刊物发表和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尚未形

成标准的鉴定方法。非标方法应符合GB/T17401要求。

实验室在没有标准方法或现有标准方法无法完成鉴定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非标方法,但必须经过

如下验证确认。

其他实验室采用、权威刊物发表非标方法须经至少3家实验室联合验证确认。

实验室自行研制的鉴定方法须经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审核,并经至少3家实验室联合验证确认。

12档案资料

检验档案

12.1.1登记资料:包括受理记录、送检单位的委托证明材料、检测样品照片、检测样品保管或返回记

录、检验中交接记录、鉴定文书的发放记录等。

12.1.2检验记录资料:根据不同检验方法所需要的不同资料,如形态学的各种量度、检验记录,生化

检验的实验记录,分子生物学的DNA提取记录、PCR反应记录、电泳检验记录、测序结果、数据处理

等。

12.1.3图谱图片:包括扫描电镜照片、显微镜照片、仪器分析图表、普通相机照片、自显影图、干燥

胶等。

12.1.4鉴定文件:包括鉴定意见书或检验报告、检验结果图谱等。

操作手册

12.2.1实验方法类:植物及其器官的制备方法及程序;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及程序;特殊成分的

生化检验方法;各种DNA提取方法、DNA定量方法、检验方法和各种物种鉴定方法及程序等。

12.2.2仪器操作类: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维护方法。

12.2.3试剂配制类:各种试剂的配制方法、贮存方法。

说明书类

重要仪器设备说明书、特殊试剂盒操作说明书、特殊试剂说明书等应留档备查。

6

DB51/T2966—2022

方法认可记录

检验方法等的认可程序、专家会议纪要、认可过程记录等。

管理档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