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43.1-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DB33/T 943.1-2014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the main pests and diseases of corn, Part 1: Maize dwarfing diseas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43.1—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nmajormaizepests
Part1:Maizeroughdwarfvirusdisease
2014-10-27发布2014-11-27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43.1—2014
前言
DB33/T943《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第4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DB33/T94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市植
保土肥总站、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桐庐县植保站。
本部分起草人:王华弟、张恒木、祝小祥、王国迪、王桂跃、赵敏、戴德江、孙祥良、程晔。
I
DB33/T943.1—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矮缩病
1范围
DB33/T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灰飞虱虫情调查、灰飞虱带毒率测定、玉米矮缩病病情调查、寄主植物
发病情况调查、苗情和农事记载等。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矮缩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灰飞虱调查
2.1春玉米田虫口密度调查
2.1.1调查时间
2叶期至7叶期,每隔5天~10天调查1次,调查3次~5次。
2.1.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选择设施、品种、生育期和长势等代表性类型田,每类型查2块田,每块田取样5点,每点10株。
2.1.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用33cm×45cm的白瓷盘作载体,盘内壁涂上粘虫胶。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
行间并紧贴地面,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分别记载灰飞虱成虫、若虫数量。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参
见附录A。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1《灰飞虱田间虫口调查记载表》。
2.2夏、秋玉米田虫口密度调查
2.2.1调查时间
玉米2叶期至7叶期,每隔5天调查1次。
2.2.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玉米类型、品种和播种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玉米50株,直线平行跳跃式取样。
2.2.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3。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1《灰飞虱田间虫口调查记载表》。
2.3灯光诱测
1
DB33/T943.1—2014
与水稻主要虫害的灯下观察结合进行。在玉米主产区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进行每日灯诱观察。用
200W白炽灯作标准光源,诱集灰飞虱,区分雌雄,同时记录天气情况,记入附录B表B.2《灰飞虱灯诱
逐日记载表》。
3灰飞虱带毒率测定
3.1测定时间
在越冬代、第一代灰飞虱成虫盛发初期进行。
3.2采集虫样
在玉米矮缩病发生区用吸虫器采集活成虫,每次采集测定虫数在100头以上。
3.3测定方法
采用生物学测定方法,见附录C。在有条件的病虫测报站进行。
4玉米矮缩病调查
4.1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4.1.1调查时间
先后依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4.1.2调查方法
选有代表性5块田,每块查100株,计算株发病率。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3《玉米矮缩病发病情况
调查表》。
4.2大田病情普查
4.2.1调查时间
在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
4.2.2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4.1.2。结果记入附录
B表B.3《玉米矮缩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5寄主植物发病调查
5.1水稻发病调查
5.1.1调查地区
玉米矮缩病发病流行区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调查。
5.1.2调查方法
2
DB33/T943.1—2014
水稻本田发病稳定期,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300丛,计算丛(株)发病率,调查结果记入附
录B表B.4《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5.2田间杂草发病调查
根据稗草、早熟禾等在田间分布划定类型田,在田间主要杂草发病高峰期调查1次,每类型随机查
10点,每点0.5m2,调查发病杂草种类、株数,计算发病率。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表B.5《田间杂草发病
情况调查表》。
6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根据玉米生育期常规记载标准,分别观察记载春、夏、秋玉米主要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
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调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基本苗数等栽培情况,
调查观察区内不同熟制类型、品种及面积比例,以及药剂防治与气象条件变化情况等。
3
DB33/T943.1—2014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见表A.1。
表A.1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表
平均体长
龄期特征
(mm)
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腹背无斑纹或有不明显的浅灰色横条纹。无翅芽,后胸较中胸长,后胸
11.00
后缘平直。
体乳黄色,体两侧色较深,呈灰黄色。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中胸(翅芽部位)后缘略向
21.20
前凹。
胸部背面有不规则灰色斑纹,边缘不清晰,腹背两侧色较深,中央色淡,第4、5节有“八”
31.50字形斑纹,第6、7、8节背面中央有模糊的浅横带。翅芽明显,中胸后缘向前凹成角状,前翅芽
尖端不达后胸后缘。
42.00体色和斑纹同3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前后翅芽尖端十分接近。
体色和斑纹同3、4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3节~4节,前翅芽尖端常常超过后
52.70
翅芽尖端。
4
DB33/T943.1—2014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矮缩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盖章
站址
(北纬东经海拔)
测报员
负责人
推荐标准
- DB62/T 844-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蒜苗 2002-11-12
- DB62/T 846-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菜豆 2002-11-12
- DB62/T 852-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茼蒿 2002-11-12
- DB62/T 842-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大葱 2002-11-12
- DB62/T 845-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韭菜 2002-11-12
- DB62/T 835-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茄子 2002-11-12
- DB62/T 839-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西葫芦 2002-11-12
- DB62/T 843-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洋葱 2002-11-12
- DB62/T 848-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油菜 2002-11-12
- DB62/T 850-2002 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生菜 20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