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4/T 2884-2017 Tea Garden Spotted Crucifers Monitoring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郎溪县农业局、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起草人:
- 万有保、李东扬、覃世勇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20.01
B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forcastinginvestigationandgreencontrolofSpodoptera
liturainteagarden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6-30发布2017-07-3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88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种植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郎溪县农业局、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陈会柱、张传根、钱国华、张勇、刘平、姜勇、吴飞龙、罗嗣金、吴玉玲、范荣俊、
朱燕、柳小彪、程武俊、周全胜、万有保、李东扬、覃世勇。
I
DB34/T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卵丛率rateofclusteredeggs
调查有斜纹夜蛾卵的茶丛数占调查总丛数的百分率。
3.2
被害指数damagedindex
用以表示植株被害的严重程度,采用下列公式(1)计算:
4A3B2CD
d..................................(1)
4P
式中:
d——被害指数;
A——有1/2以上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B——有1/4-1/2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C——有1/4以下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D——鲜叶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丛数;
P——调查总丛数。
1
DB34/T2884—2017
3.3
发生盛期highoccurrenceperiod
当代某虫态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84%的时间分别为该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
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
4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
(5级)五级,以虫害发生高峰期的有卵丛率、被害指数和发生面积比例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1。
表1茶园斜纹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
指标
1级2级3级4级5级
有卵丛率(%,R)R≤11<R≤55<R≤1515<R≤30R>30
被害指数(D)D≤55<D≤1515<D≤3030<D≤50D>50
发生面积比例(%)>70≥30≥30≥30≥30
5调查内容及方法
5.1系统调查
5.1.1成虫诱测
5.1.1.1测报灯诱测
从当地常年成虫平均始见期前15天至平均终见期后15天止,一般每年5月~11月。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1km2。要求远离路灯和其他光源,四周没有高
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采用多功能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诱蛾,灯管下端与地面垂直距离为1.5
m,每天晚上6:00至第2天早晨5:00开灯,根据灯管寿命定期更换灯管。每天上午收集隔夜诱捕的
斜纹夜蛾数量(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雌蛾、雄蛾分开记载,结果记入附录B中的表B.1。
5.1.1.2性诱剂诱测
开展时间同灯诱。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1km2。采用干式诱捕器2只~4只,下部挂
瓶或塑料袋,设置于茶株行间,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0m,诱捕器诱虫孔距地面高度为1m,每
只诱捕器用斜纹夜蛾专用诱芯1个,30天更换一次诱芯。逐日早上统计诱捕器内斜纹夜蛾成虫数量,
并取出成虫带出茶园外处理,结果记入附录B中的表B.2。
5.1.2田间卵和幼虫数量消长调查
调查时间自灯下(或性诱剂)诱蛾始见后一周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至11月下旬结束。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3块作为定点调查田,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667m2,采用平行跳跃法10点
取样,每样点不少于2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0.5m茶行)。
2
DB34/T2884—2017
调查卵块数、有卵丛数和各龄幼虫数(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查到的卵块挂牌标记,供下次查卵时
区别新卵块。
计算有卵丛率、百丛卵块数、卵块孵化率、百丛虫量和幼虫发育进度,结果分别记入附录B中的表
B.3、表B.4。
5.2大田普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10块~20块,在发蛾高峰期进行。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667m2,采用平行
跳跃法10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2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0.5m茶行),调查卵块数、各龄幼虫
数和被害丛数,计算有卵丛率、百丛虫量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中的表B.5。每5天调查1次。
5.3天敌调查
在斜纹夜蛾卵孵高峰期和幼虫盛发期,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10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667m2。
采用平行跳跃法10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2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0.5m茶行),调查茶园内的
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结果记入附录B中的表B.6。
6测报资料收集汇总
6.1主要茶树品种、种植面积、采摘和修剪情况。
6.2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7预测预报
7.1发生期预测
7.1.1历期预测法
根据灯诱或性诱结果统计出斜纹夜蛾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合将要预报的下一代发生期
间当地的气温预报,及该条件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见附录C中的表C.1),即可推测出下一代的发生期。
7.1.2有效积温预测法
根据斜纹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附录C中的表C.2),预测期内天气预报
的平均温度和当前田间虫态发生期,预报某虫态的发生期,按下列公式(2)计算:
K
D.......................................(2)
TC
式中:
D——为某虫态的发育历期(d);
K——为完成该虫态所需有效积温(日·度);
C——为该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
T——为预报平均气温(℃)。
7.2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斜纹夜蛾上代残虫量和当代卵块以及低龄幼虫密度、寄主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斜纹夜蛾生物学
特性和历史发生情况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
3
DB34/T2884—2017
8绿色防控
8.1绿色防控原则
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保持
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多样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626-2020 西瓜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0-2020 农业用硫酸钾镁及使用规程 2020-07-27
- NY/T 3624-2020 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1-2020 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5-2020 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3-2020 马铃薯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2-2020 马铃薯抗马铃薯Y病毒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7-2020 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0-07-27
- NY/T 3629-2020 马铃薯黑胫病和软腐病菌PCR检测方法 2020-07-27
- NY/T 3628-2020 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