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11/T 1253-2022 Ground-base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253-2022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27
实施日期
202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080

CCSJ7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253—2022

替代DB11/T1253—2015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

2022-12-27发布2023-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25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5勘查与评估.........................................................................3

6系统设计...........................................................................5

7施工安装...........................................................................7

8调试与验收........................................................................10

9智能监控..........................................................................11

附录A(规范性)岩土热响应试验.....................................................14

附录B(资料性)地埋管外径及壁厚...................................................15

附录C(资料性)岩土体热物性参数...................................................16

I

DB11/T125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1253—2015《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与DB11/T1253—2015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基本规定中增加了与各项规划相协调,且符合高效、绿色的要求(见4.1、4.3),删除了资

质要求和不必要的表述(见2015版4.2、4.3);

b)勘查与评估删除了有关勘查资质的管理规定(见2015版5.1.2),增加了热泵和配套设施建

筑空间调查内容(见5.2.3);

c)系统设计删除了有关设计资质的管理规定(见2015版6.1.1),增加了辅助热源调峰、蓄能、

监测和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输配管线、消防安全设计等内容(见6.1、6.3、6.4、6.5、6.7);

d)系统施工删除了有关施工资质的管理规定(见2015版7.1.1),增加了输配管线施工、施工

安全等内容(见7.3、7.5);

e)调试与验收删除了关于监理单位的管理规定(见2015版9.4.1),系统水压试验内容由调试

与验收(见2015版9.2.4)移至施工安装(见7.2.11);

f)增加了智能化控制和运行管理内容(见9.6、9.7)。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市地热调查研究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自然资源

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清荣益地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能源

学会、华清安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华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清荣昊新能源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宁波、王刚、孙干、杨俊伟、郑佳、于湲、郭艳春、杜林芳、刘宁、李翔、

李娟、李文峰、陈向春、韩东梅、魏本平、张文秀、刘少敏、张进平、刘伟、韩敏霞、冯铮、王立志、

李海东、李忠武、张志尧、刘启明、吴媛媛、魏国、杨灵艳、张建立、李凯、毕文明、孙亚峰、许哲、

张军、张宇宁、张伟、刘雅斌、史福山。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1/T1253—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简称地源热泵工程)的基本规定、勘查与评估、系统设计、

施工安装、调试与验收、智能监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的地源热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CJJ101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DZ/T0225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NB/T10274浅层地热能开发地质环境影响监测评价规范

DB11/68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T85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11/89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1066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DB11/T1419通用用能设备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

DB11/T1639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监测

1

DB11/T1253—2022

DB11/T177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DB11/T1956地热动态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

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以地埋管为换热方式,以水为传热介质,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

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

3.2

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查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

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

3.3

埋设温度传感器法embeddingtemperaturesensormethod

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埋设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确定不同深

度岩土体温度的方法。

3.4

无负荷循环法reactivecirculationmethod

不向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水加载冷、热量,利用循环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分析岩土体

初始平均温度的方法。

3.5

水温平衡法watertemperaturebalancemethod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在管内充满水,静置至少48h后管内的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通过水泵

循环将管内的水泵出,同时监测水温的变化,通过管内水的温度分析岩土体温度的方法。

3.6

稳定热流测试steadyheatflowtest

向地埋管换热器循环介质提供稳定的热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岩土

体综合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

3.7

稳定工况测试steadyworkingconditiontest

建立稳定的地埋管换热器夏季或冬季运行工况,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

岩土体在设定工况下的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3.8

换热监测孔heatexchangemonitoringhole

2

DB11/T1253—2022

通过在换热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其周边地层温度变化的换热

孔。

3.9

影响监测孔heatexchangeeffectmonitoringhole

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换热孔温度变化影响范围的钻孔,一般布设于换热孔间或

布孔区域周边5m距离内。

3.10

常温监测孔initialtemperaturemonitoringhole

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季节地层原始温度的钻孔,一般布设在换热孔布设区

域边缘10m距离外。

4基本规定

4.1地源热泵工程前期策划应与供热规划、节能规划、能源规划、市政规划、地铁规划等相协调。

4.2地源热泵工程承担单位在勘查、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等方面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

4.3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可靠、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精细智能的要求。

4.4地源热泵工程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绿色环保材料。

4.5地源热泵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浅层地热能勘查。

5勘查与评估

5.1一般规定

5.1.1地源热泵工程方案设计前应收集建设场地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本资

料。

5.1.2应根据建设场地和地质条件确定相应的勘查方法。

5.1.3应进行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5.2场地调查

5.2.1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热源系统场地状况调查、热泵机组和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调查。

5.2.2热源系统场地状况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a)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地形地貌特征;

b)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础形式及埋深;

c)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市政管网、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迹、电

信电缆的分布及规划综合管线分布;

d)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e)交通道路状况及施工所需的电源、水源情况。

5.2.3热泵机组和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a)建筑空间与热源系统之间的管线长度和构筑物及路由情况;

b)建筑空间面积、层高、承重能力、隔音水平、防水性能;

c)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电室、配电系统、给水排水等情况。

5.3浅层地热能勘查

3

DB11/T1253—2022

5.3.1应根据工程场地范围内区域的地质条件差异和换热孔分布情况,勘查孔分散布设于换热孔区域。

5.3.2浅层地热能勘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勘查采用钻探进行,勘查孔深度宜比预计的埋管深度深

5m,勘查孔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

b)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勘查采用槽探或钎探进行,槽探位置和长度应根据场地

形状确定,槽探的深度宜超过预计的埋管深度1m,钎探技术标准参照GB50202的相关规定执

行;

c)工程场地地层岩性差异较小时,勘查工作量的布置按表1确定,工程场地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时,

根据场地内地质条件增加探槽或勘查孔数量。

表1探槽和勘查孔工作量

埋管方式系统应用建筑面积A(m2)探槽、勘查孔数量(个)

A<5001(探槽)

水平

A≥500≥2(探槽)

A<100001~2(孔)

10000≤A<250002~3(孔)

竖直

25000≤A<500003~4(孔)

A≥50000≥4(孔)

5.3.3浅层地热能勘查包括下列内容:

a)岩土体地层岩性结构、地下水位、冻土层厚度、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地温场分布特征;

b)开展岩土热响应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

力等参数;

c)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3.4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及冷热需求;

b)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

c)勘查工作的进程及完成的工作量;

d)勘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和水文特征、区域地质条件,地层分布特征;含水层(带)的空

间分布,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动态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e)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布置;工作的主要成果;

f)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

g)浅层地热能利用量计算的依据,计算浅层地热能;

h)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及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i)评价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条件,绘制地层剖面图;

j)提出拟建换热系统的方式;

k)建议换热系统的初步方案;

l)拟建工程的经济性和风险性分析;

m)施工中和运行后应注意的事项;

n)地温场监测点的设置及要求。

4

DB11/T1253—2022

5.3.5取得勘查成果资料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项目运行状况以及对地温场的影响进行预测分

析,最小周期不应小于1年,应用于建筑供热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地源热泵工程,宜进行10年以上

的预测分析。

6系统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宜以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为依据,且符合GB50366、GB55015、

DB11/891、DB11/1066的规定,宜采用冷水机组、市政热力、蓄能等辅助冷(热)源优化系统设计。

6.1.2地源热泵工程应同步设计智能监控监测系统,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仿真系统及物

联网等技术,满足智能化供热运行管理要求。

6.2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6.2.1地埋管及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6.2.2埋管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明显的划伤、凹陷、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头应切割平整,

并与管轴线垂直。

6.2.3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宜符合下列规定:

a)地埋管宜采用聚乙烯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