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62-2022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

DB5308/T 62-2022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8/T 62-2022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20
实施日期
2023-01-20
发布单位/组织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普洱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景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澜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人:
王凌云、石凤兴、林昌送、孙志明、王春梅、邓斌、杨英、李晓花、查丕忠、林诗洋、王兆富、王庆辉、李娜、肖德清。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39

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62—2022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

2022-12-20发布2023-01-2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8/T6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普洱市绿茸食用菌有限公司、宁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凌云、石凤兴、林昌送、孙志明、王春梅、邓斌、杨英、李晓花、查丕忠、

林诗洋、王兆富、王庆辉、李娜、肖德清。

I

DB5308/T62—2022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转潮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普洱市内大球盖菇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球盖菇wineredstrophariaorwinecapmushroom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

球盖菇属,草腐菌。

3.2

栽培料cultivationsubstrate

培育食用菌子实体所需要的基质。

4产地环境

4.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2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利于控温遮荫、排灌方便、土质肥沃、pH值5~7的疏松肥沃壤土为

宜,忌砂土、黏土、低洼和过于阴湿的场地,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4.3场地处理

1

DB5308/T62—2022

播种前,清除场地和外围2m内的杂草,四周开排水沟,场地无积水,场地处理应符合NY/T1935

的要求。

4.4生产用水

生产过程中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栽培管理技术

5.1菌种选择

选择经当地适应性栽培示范成功、发菌出菇快、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商品性好、菌龄60d~70d

的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

5.2栽培料选择及处理

5.2.1通用要求

栽培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可以选用咖啡壳、秸秆、玉米芯、谷壳、杂木屑、甘蔗渣等原料。要求

新鲜、干燥、无杂物、无霉变、无虫蛀,通风干燥环境贮藏。基质原料、添加剂种类和用量处理方法应

NY/T1935的要求。

5.2.2预湿及发酵

将主料充分混均预湿建堆,堆宽1.5m~2m、高0.8m~1.3m、长度不限,3h~5h后,用5cm~

8cm粗的木棒于堆表面打孔至料堆底部,孔间距25cm~30cm,浇水至底部黄褐色水流出为止,使栽培

料含水量为65%~70%,自然发酵3d~5d,遇雨天加盖塑料薄膜增温,堆芯温度达到55℃~60℃时

翻堆,每隔3d~4d翻堆1次,重复3次~5次,发酵12d~15d为宜,料成棕褐色、无酸臭味、质

地松软即可。

5.2.3拌料与铺料

将发酵好的栽培料和辅料按配方(附录A)混拌均匀。菇床面铺栽培料15cm~25cm。

5.3荫棚搭建

每5m立桩柱,入土50cm,柱高2m~2.5m,拉10号铁线,盖遮光率85%遮阳网。

5.4菇床整理

平整土地做菇床,菇床宽50cm、长度不限,走道20cm~25cm为宜。

5.5播种

5.5.1播种时间

海拔1500m~1600m最适宜播种时间为8月、9月,1500m以下最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

5.5.2播种量

每667m2使用菌种600袋~800袋(400g/袋)。

5.5.3播种方法

2

DB5308/T62—2022

将菌种掰成2cm~3cm大小,10cm等距穴播,播种深度3cm~5cm。

5.5.4覆土盖草

播种后6d~8d观察无污染,菌丝长到6cm~8cm时,覆土2cm~3cm(土壤湿度以手捏土成团不

散、不粘手为宜),然后再盖干稻草,厚度3cm为宜。

5.6发菌期管理

菇床料芯温度控制在21℃~29℃,含水量55%~65%。菌丝生长期定时观察菇床温度变化,防止

高温烧菌。若空气温度过高,要加厚荫棚或荫棚喷水降温,少喷勤喷,保持菇床湿润,切忌大水喷浇。

5.7出菇期管理

播种35d~45d出菇,菇床保持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