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668.3-1995 旋耕机械 试验方法

GB/T 5668.3-1995 Rotary tiller—Testing methods

国家标准 中文版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5668-2017 |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668.3-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5-11-16
实施日期
1996-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起草人:
王权、吕伟、冯葵贞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5668.3—

旋耕机械试验方法

Rotarytiller─Testingmethods

1995-11-161996-05-01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旋耕机械试验方法GB/T5668.3—1995

Rotarytiller─Testingmethods代替GB5668.3—8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旋耕机械的试验条件、项目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与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除外)配套的卧式水、旱田旋耕机以及与旋耕联合作业的播种施

肥、深松起垄、灭茬起垄等联合作业机械。

2引用标准

GB5668.1旋耕机械

GB9478谷物条播机试验方法

GB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3技术测定

3.1目的

试验前对样机的制造质量、结构参数作全面的检查,以评定其是否与技术文件和图样相符。

3.2要求

技术测定过程中,如发现样机有严重的缺陷而短期内不能解决时,以后各试验程序不再进行。

3.3测定内容

3.3.1按GB5668.1中的规定,检查样机的制造质量。

3.3.2测定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果汇总记入表1。

4性能试验

4.1目的

评定样机作业质量能否满足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及与拖拉机的配套合理性,并考核样机是否达到设计指

标。

4.2性能试验的准备和要求

4.2.1试验前,制定性能试验计划。在待测试的几种参数(刀辊转速、作业速度、耕深等)中,使其中任

一参数作某一次量的变动称为一个工况,同一工况测试不少于三个行程。

4.2.2试验地应根据试验样机的适应范围,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田块各处的试验条件要基本相同;

田块的面积应能满足各测试项目的测定要求;测区长度不少于20m,并留有适当的稳定区。

4.2.3试验机组的技术状态应良好,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调和保养。试验中拖拉机和驾驶员

均不得随意更换。

4.2.4试验所用的测试仪器,必须在标准计量单位检定有效期内。

4.2.5试验前的调查和测定

a.前茬作物(或绿肥)和田面情况;

b.前2~3年内轮作和耕作情况;

c.土壤类型;

2

d.耕前植被:在测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每点按1m面积紧贴地面剪下露出地表的植物,称其质量,并

算出5点的平均值;

e.土壤绝对含水率:在测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每点按0~5、5~10、10~15、15~20cm分层测定,每

层取样量不少于30g(去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质)装入铝盒后称重,在105℃恒温下,约烘6h,到质量不

变为止。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称重,并分别算出分层和全层平均值;

f.土壤坚实度:测点与土壤绝对含水率的测点相对应,测试后分别算出各层和全层平均值;

g.水耕时测定水层深度,在测区内沿对角线取5个小区,每个小区测10次,算出平均值。

4.2.6性能测定时,相邻行程要间隔一定距离,保证测定不受干扰。

4.3性能测定

4.3.1耕深及其稳定性

4.3.1.1耕深

用耕深仪或耕深尺测定。用耕深尺测定时,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2m测定一点,每个行程左、右各测定

10点,按公式(1)、(2)计算:

a.行程的耕深平均值

…………………

(1)

式中:a──第j个行程的耕深平均值,cm;

j

a──第j个行程中的第i个点的耕深值,cm;

ji

n──第j个行程中的测定点数。

j

b.工况的耕深平均值

………………(2)

式中:a──工况的耕深平均值,cm;

N──同一工况中的行程数。

4.3.1.2耕深稳定性,按公式(3)~(8)计算:

a.行程的耕深标准、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3)

V=(S/a)×100%………………(4)

jjj

U=1-V……………………(5)

jj

式中:S──第j个行程的耕深标准,cm;

j

V──第j个行程的耕深变异系数,%;

j

U──第j个行程的耕深稳定性系数,%。

j

b.工况的耕深标准、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

(6)

V=(S/a)×100%………………(7)

U=1-V……………………(8)

式中:S──工况的耕深标准,cm;

V──工况的耕深变异系数,%;

U──工况的耕深稳定系数,%。

4.3.2耕宽及其稳定性

4.3.2.1耕宽

测定时应与耕深测点相对应,按4.3.1.1条的方法计算。

4.3.2.2耕宽稳定性

按4.3.1.2条的方法计算。

4.3.3碎土质量

在已耕地上测定0.5m×0.5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土块大小按其最长边分为小于4cm,4~8cm,大于

8cm三级。并以小于4cm的土块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碎土系数,每一个行程测定一点。

4.3.4植被覆盖率

每个工况测定不少于3点,方法同4.2.5条d项,按式(9)计算植被覆盖率:

F=〔(W-W)/W〕×100%…………(9)

bqhq

式中:F──植被覆盖率,%;

b

W──耕前植被平均值,g;

q

W──耕后植被平均值,g。

h

4.3.5土壤膨松度及松软度

4.3.5.1土壤膨松度

耕作前后,用耕层断面测绘仪在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同一位置上先后画出未耕地表线、已耕地表线

和沟底线,求出耕层内的耕前断面积和耕后断面积,同一个行程内测定一次,按式(10)计算:

P=〔(A-A)/A〕×100%…………(10)

thqq

式中:P──土壤膨松度,%;

t

A──2

h耕后断面积,cm;

A──2

q耕前断面积,cm。

测定时,必须注明旋耕机拖板的位置。

4.3.5.2土壤松软度

水耕后,在试验区的对角线上取5点,用承压仪进行测定,并从压力图上找出8cm深处的压力,表示土

壤松软度。

4.3.6耕前和耕后地表平度

在测定土壤膨松度时画得的耕前和耕后地表线上过最高点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在其适当位置上取

一定宽度(与样机耕宽相当),分成十等分,并在等分点上作垂线与基准线相交,量出地表线上各交点至

基准线的距离,按4.3.1条的方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并以标准的值表示其平度。

4.4功率消耗测定

4.4.1样机的功率消耗测定

旋耕机功率消耗(包括万向节传动件的功率消耗)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输出功率表示,推荐采用电

测法。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输出的扭矩和转速同时在全行程内测定。分别求出转速、扭矩和功率的平均值,并

按4.3.1条的方法计算出转速、扭矩、功率的行程平均值和工况平均值,以及扭矩、功率的行程标准和工

况标准。

4.4.2机组前进速度的测定

u=S/t……………………(11)

式中:u──机组前进速度,m/s;

S──机组在测定时间内前进的距离,m;

t──测定时间,s。

4.4.3机组打滑率测定

测定拖拉机后驱动轮转过相同转数时的空行程和工作行程的距离,按式(12)计算:

=〔(S-S)/S〕×100%…………(12)

kgk

式中:──机组打滑率(负值为滑移),%;

S──机组空行程距离,m;

k

S──机组工作行程距离,m。

g

以上各项性能试验结果汇总填入表2。

4.4.4旋耕联合作业机械的专项性能测定

4.4.4.1旋耕施肥播种机械

首先应对试验用的种子(肥料)进行特性测定,测定内容和各项内容的定义按GB9478中第2章和第

3.2.2条进行。

a.排种(排肥)能力、总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以及种子破损率的测定,应按GB9478中第

4.2.1~4.2.4条进行。

b.种子(肥料)覆土深度测定,应按GB9478中4.4.2条进行。

c.田间播种均匀性测定,应按GB9478中4.4.1条进行。

d.种子和肥料相对位置的测定,应按GB9478中4.4.8条进行。

4.4.4.2旋耕灭茬起垄机械

a.灭茬深度的测定: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2m测定一点,每个行程各测5点(测定行数由机具实际作业

情况而定)。测定方法:平作地同4.3.1.1;垄作地,则以耕前垄顶线作为原地表线,测出灭茬深度,并计

算出标准和稳定性系数。

b.深松深度的测定: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的深松器数由实际作业情况而定)测定。测

定方法:平作地同4.3.1.1;垄作地,则以耕前垄顶线作为原地表,测出耕作沟底到原地表的距离,即为深

松深度,并算出其标准和稳定性系数。

c.根茬覆盖率的测定:按4.2.5条中d项植被测定方法及4.3.4条植被覆盖率的计算方法进行。

d.起垄质量(垄高、垄顶宽、垄距)的测定: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每点测定10个垄求

其平均值,起垄质量以垄高(垄沟底部至垄顶的距离)、垄顶宽(垄台顶部的宽度)、垄距(两垄中心线

间的距离)的合格率来评价,分别以符合当地农艺要求的垄高(垄顶宽或垄距)数占总测量的垄高(垄顶

宽或垄距)数的百分比,作为垄高(垄顶宽或垄距)的合格率。同时分别计算出垄高、垄顶宽、垄距的标

准和稳定性系数。

e.根茬粉碎率的测定和计算: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每点取一个工作幅宽1m的面积,

按5cm以下、5cm以上、完(60%未被粉碎的根茬为完的根茬)分类,测出各类的质量,按式(13)计

算出根茬粉碎率:

根茬粉碎率=(5cm以下根茬质量/根茬总质量)×100%……(13)

以上各项性能试验结果汇总填入表2。

5生产试验

5.1生产试验的目的

考核样机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地区适应性、调整保养方便性、主要件和易损件

耐用性及安全性。

5.2生产试验的要求

5.2.1批量生产前投入生产试验的样机不得少于两台,配套动力应与试验的要求相适应,并备有必要的配

件和工具。

5.2.2可靠性无故障试验每米幅宽300亩(其中直接旋耕不少于60%)。

5.3生产试验内容

5.3.1生产考核

生产试验全过程中,每个班次必须记录作业量,主、副油料消耗和各类时间消耗(作业时间、班次时

间、总延续时间,调整保养时间,样机故障排除时间和拖拉机故障排除时间),填写生产试验日记,时间

精确到“min”,记入表3。然后理汇总,计算作业小时生产率和班次小时生产率,结果填入表4。

生产考核中,对下列项目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