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1054-2012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试验方法
FZ/T 01054-2012 Test method of frictional behaviour for fabric surfac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织物及制品。
发布历史
-
201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东丽纺织品检测中心
- 起草人:
- 龚迎秋、王宝军、李芳丽、何晓霞
- 出版信息:
- 页数:7页 | 字数:1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080.30
W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
FZT010542012
代替/—1999
FZT01054.2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试验方法
Testmethodoffrictionalbehaviourforfabricsurface
ㅤㅤㅤㅤ
2012-12-28发布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
FZT010542012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织物及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529
/: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GBT7568.2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摩擦系数staticfrictioncoefficientㅤㅤㅤㅤ
s
μ
,。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摩擦启动时的最大摩擦阻力与其正压力之比
3.2
动摩擦系数kineticfrictioncoefficient
k
μ
,。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动摩擦力与其正压力之比
4原理
,,
在一定的正压力和摩擦速度条件下使试样与磨料相互摩擦测定并计算摩擦过程中试样与磨料间
的摩擦力变化和有关表面的摩擦性能指标。
,
方法是模拟人们指纹进行测试的方法方法是同一种织物可以与不同磨料进行摩擦的测试
AB
方法。
5仪器和材料
5.1方法A
,。
仪器应能满足下列条件仪器示意图见图1
),,;
a采用摩擦力检测传感器摩擦力测试分辨率不低于0.01cN精度应在0.1%及以内
)()/,;
b试样与摩擦头相对摩擦速度至少有60±2mmmin一挡摩擦动程正反向不少于30mm
),,
c摩擦头由直径0.5mm的琴钢丝紧密缠绕而成钢丝缠绕方向与摩擦方向垂直摩擦头有效面
1
/—
FZT010542012
积5mm×5mm;
:。
注琴钢丝建议每测定1000次更换一次
)摩擦头压力至少有一挡;
d50cN
),,、、
e试验台能夹持有效宽度200mm的试样试样张力至少具有200cN400cN600cN三种
可选;
)、。
f具有对静动摩擦力记录和数据处理功能
说明:
———传感器;
1
2———摩擦头支架;
ㅤㅤㅤㅤ
3———摩擦头;
4———试样;
———卷筒夹持器;
5
———卷筒;
6
———张力重锤;
7
8———普通夹持器。
图方法仪器示意图
1A
5.2方法B
,。
5.2.1仪器应能满足下列条件仪器示意图见图2
),;
a摩擦力测试分辨率不低于0.5cN精度应在0.1%及以内
)试样与摩擦头相对摩擦速度至少有/、/、/三种可选或范围
b50mmmin100mmmin200mmmin
,;
更宽的无级调速速度波动不超过±5%
)摩擦动程不少于;
c50mm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4622-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符合性检验规程 2016-08-23
- SN/T 4624.7-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7部分:沙门氏菌 2016-08-23
- SN/T 4621-2016 医学媒介生物标本编码规范 2016-08-23
- SN/T 4624.6-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6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6-08-23
- SN/T 4624.2-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2部分:短小芽孢杆菌 2016-08-23
- SN/T 4624.5-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5部分:β型溶血性链球菌 2016-08-23
- SN/T 4624.4-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4部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2016-08-23
- SN/T 4624.3-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3部分:巨大芽孢杆菌 2016-08-23
- SN/T 4624.8-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8部分:志贺氏菌 2016-08-23
- SN/T 4624.1-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1部分:地衣芽孢杆菌 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