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647-2019 化工助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647-2019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emical auxiliary agent enterprise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647-2019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8-30
实施日期
2019-09-30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G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647—2019

化工助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Riskandthe

SystemofScreeningforandEliminationofHiddenRisksforWorkSafetyof

ChemicaladditivesManufacturers

2019-08-30发布2019-09-30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647—2019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明确职责.......................................................................2

4.2制定方案.......................................................................2

4.3建立制度.......................................................................2

4.4全员教育培训...................................................................3

5风险管控...........................................................................3

5.1总体要求.......................................................................3

5.2风险点划分.....................................................................3

5.3风险点排查.....................................................................3

5.4风险管控措施...................................................................3

6隐患排查治理.......................................................................4

6.1隐患排查.......................................................................4

6.2隐患治理.......................................................................4

6.3隐患排查治理效果...............................................................4

7持续改进...........................................................................5

8文件管理...........................................................................5

9信息化管理.........................................................................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化工助剂企业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示例........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化工助剂企业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示例.......27

I

DB37/T364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山东佳洁净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泰安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宪兴、宋强、黄伟、张怀伟、曹凯、冯立君、张秀文、卢叶峰、郑晓辉、龙

国栋、任海峰、田新、邢焕然。

II

DB37/T3647—2019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化

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

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化工助剂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化工助剂小微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达到有效控

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I

DB37/T3647—2019

化工助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助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文件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化工助剂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297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10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37/T2971、DB37/T3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工助剂Chemicaladditives

化工助剂是作为某一种行业所使用的化工添加剂,其种类繁多,一般包含金属加工助剂,塑料助剂,

造纸助剂,建筑助剂,水处理助剂,涂料助剂,皮革助剂,电子工业用助剂,纺织印染助剂,木材助剂

等。

3.2

小微企业SmallandMicroManufacturer

小微企业一般是指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者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具体范围由

所在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界定。

3.3

化工助剂小微企业ChemicaladditivesSmallandMicroManufacturer

化工助剂小微企业是指以复配过程为主,或有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生产化工助剂的小微企业。且

企业已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本条件。

1

DB37/T3647—2019

3.4

作业活动WorkingActivities

为完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也简称作业。

3.5

风险辨识RiskIdentification

识别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以及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的过程。

3.6

风险管控措施RiskControlMeasure

等同于DB37/T2882界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与之提出的对风险进行“管控”相对应。即,企业

对风险进行管理,为将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7

隐患HiddenRisks

根据DB37/T2883,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本标准所称“隐患”是指生

产现场类隐患,即在生产经营现场存在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或缺陷。

4基本要求

4.1明确职责

4.1.1主要负责人应领导、组织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投

入、物资保障,监督领导各有关岗位和人员履行职责,对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全面负责。

4.1.2管理人员应负责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制定,负责组织方案和制度的培训,负责风险分析管控

清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表的编制及更新,负责风险管控措施成果的培训,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报送,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管控。

4.1.3操作人员应参与风险辨识,按照风险管控清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表的要求,落实风险

管控措施,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

4.2制定方案

制定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

步骤、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应从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培训交流、督

查考核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4.3建立制度

4.3.1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规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职

责;规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风险点确定、风险分析、风险管控

措施、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规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保证企

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3.2应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与各岗位人员的薪酬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2

DB37/T3647—2019

4.4全员教育培训

4.4.1制定全员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

培训班、员工日常学习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

4.4.2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双重预防体系相关概念、建设职责、实施方案、运行制度、风险辨识、风

险管控措施制定和隐患排查内容等。

4.4.3加强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奖惩挂钩。

5风险管控

5.1总体要求

企业风险点划分、风险点排查、危害后果识别以及管控措施的制定,宜参照DB37/T2971、DB37/T3010

的要求,参考同行业及相近行业取得的成果,全员参与,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必要时聘请业内专家进

行指导。

5.2风险点划分

5.2.1企业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2.2企业风险点划分为设备设施风险点、作业活动风险点两大类。

5.2.3作业活动风险点分为常规作业活动风险点和非常规作业活动风险点。常规作业活动是指正常生

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活动,其风险点的划分可结合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区域等确定;非常规作业活动

是指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之外的其他作业活动,如临时用电、受限空间作业等,可将一个非常规作业活动

作为一个风险点。

5.3风险点排查

5.3.1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

类型、区域位置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A.1和B.1)。

5.3.2设备设施风险点的排查,应包括生产车间、公辅工程等的主要设备设施。

5.3.3常规作业活动风险点的排查,宜对生产经营全过程按照由原材料入库/出库、仓储过程、生产过

程、包装过程、成品入库/出库过程的顺序进行排查,可将生产作业各环节的主要作业活动分别作为一

个风险点。

5.3.4非常规作业活动发生率较低,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将出现机率相对较高的非常规状态作业活

动列入风险点登记台账,其风险点排查应包括作业活动准备、施工、验收全过程。

5.3.5根据GB6441、GB/T1386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列出的事故类型和危险和有害因素,

结合企业具体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识别。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包括火灾、触电、机械伤害、

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化学灼伤、灼烫、尘肺病、噪

声聋等。

5.4风险管控措施

5.4.1在前期风险点排查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辨识和危害后果识别,针对各风险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根

据企业自身特点,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

进行考虑,形成切实可行、便于操作、风险可控的管控措施。

5.4.2按照风险点类别,明确管控措施,分别编制《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2和B.2)、

《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3和B.3)。

3

DB37/T3647—2019

5.4.3企业应组织全员和相关方学习、了解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使各岗位人员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

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风险点告知方式应采取制作公告栏、告知牌、手册等进行告知。

在重要风险点显著位置应设置风险点公告栏(牌)。

5.4.4将各作业活动风险点管控措施中受人的行为影响较大,不方便对照管控清单定期检查的内容进

行概括和提炼,形成每个作业活动“*必须*不准”的管控要素(仅供参考,参见附录A.4和B.4)。企

业应分别制作成警示牌,悬挂或张贴在相应作业岗位。

6隐患排查治理

6.1隐患排查

6.1.1根据前期风险点排查情况,将风险管控清单中确定的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根据

《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编制《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表》。

6.1.2将其中方便岗位检查、且必须每班检查的内容编制成《(岗位检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表》(参见附录A.5~A.9、B.5~B.10),岗位员工应在交接班前或作业活动中按照治理表的内容要求

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做好记录。

6.1.3将其中带有一定专业性、且不需要每班检查的内容编制成《(综合检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表》(参见附录A.10),由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上级单位管理人员或聘请专业技术人

员,按照治理表的内容要求进行排查,跟据实际情况企业自行确定科学合理的排查频次,及时发现和消

除隐患,并做好记录。建议排查频次,车间级综合检查不少于每周一次,企业级综合检查不少于每月一

次,外聘专家(专业人员)参加企业级综合检查不少于每年一次。

6.1.4对于管控措施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岗位检查内容宜单独列出,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进行

检查。

6.1.5对于在生产经营现场实施的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非常规作业活动,企业应按照GB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等法规、标准、文件的要求,制定完善的作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

行(或监督外来施工单位执行),实行作业许可,实施全过程监管。其隐患排查可不列入《风险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表》中,企业组织综合检查时应抽查作业过程记录。

6.2隐患治理

6.2.1隐患治理流程包括下发隐患整改通知(或填制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治理、情况反馈、

验收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

6.2.2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2.3岗位检查发现的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岗位员工应及时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汇报;专业检查发

现的隐患,应及时向隐患排查组织部门通报。

6.2.4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应将隐患内容、存在岗位、隐患形成原因、治理期限及治理措

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或填制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A.11和

B.12),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要求、完成期限等。隐患存在岗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

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6.2.5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

进行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

按有关规定执行。

6.3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4

DB37/T3647—2019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7持续改进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双重预防体系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分析,更新相关信息:

——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规范性文件变化或更新;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补充辨识出新的风险点;

——风险程度发生变化后,需要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调整;

——每年应至少对双重预防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8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双重预防体系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及规范性文件变化或更新;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隐患排查制度、隐患排查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制度文件发放记录、培训记录、考核奖惩记录、隐患排查和整改记录。

9信息化管理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当地安监部

门相关监管信息系统相连接。

5

DB37/T3647—2019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化工助剂企业一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示例

风险点登记台账详见表A.1。

表A.1风险点登记台账

单位:********有限公司

序号风险点名称类型风险点信息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区域位置备注

1双锥混料机设备设施规格型号:200L、1000L;材质:铝合金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尘肺病、噪声聋、中毒和窒息混料车间

2布袋除尘器设备设施规格型号:DB-06;材质:铝合金火灾、触电、尘肺病、中毒和窒息生产车间

3压片机设备设施规格型号:ZB-35;材质:不锈钢。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尘肺病压片车间

4包装机设备设施规格型号:P1;材质:不锈钢机械伤害、灼烫、其他伤害包装车间

5叉车设备设施规格型号:A30型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厂区

6货梯设备设施规格型号:1500T高处坠落、触电生产车间

7普通仓库设备设施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火灾、其他伤害、中毒和窒息仓库

8危险化学品仓库设备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中毒和窒息仓库

9装卸作业常规作业活动原料、成品装卸车过程车辆伤害、人身伤害、火灾、物体打击装卸区

10混料生产作业常规作业活动混料生产过程火灾、尘肺病、中毒和窒息混料车间

11压片生产作业常规作业活动压片生产过程尘肺病、机械伤害、触电、火灾、中毒和窒息压片车间

12包装生产作业常规作业活动包装生产过程尘肺病、机械伤害、触电、灼伤、中毒和窒息包装车间

6

DB37/T3647—2019

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见表A.2。

表A.2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

单位:********有限公司

序号风险点检查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管控措施

1.双锥混料机支腿设置接地设施;

2.班前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接地设施接地线断裂或脱落触电

3.立即按下急停或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进

1双锥混料机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投、放料尘肺病、噪声聋、中1.班前检查投、放料阀门是否损坏;

损失物料、粉尘危害

阀门毒和窒息2.设备运行中检查投、放料阀门是否漏料。

急停开关开关失效火灾、机械伤害设备运行前检查急停开关是否失效。

1.布袋除尘器支腿设置接地设施;

2.班前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接地设施接地线断裂或脱落触电

3.立即按下急停或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进

2布袋除尘器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1.班前检查投、放料阀门是否损坏;

放料阀门损失物料、粉尘危害尘肺病、中毒和窒息

2.设备运行中检查投、放料阀门是否漏料。

除尘管道内部积料火灾、尘肺病班前、班后检查除尘管道内部是否有积料。

1.压片机设置接地设施;

2.班前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接地设施接地线断裂或脱落触电

3.立即按下急停或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进

3压片机

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机械伤害、尘肺病、1.班前检查压片机防护罩是否损坏、缺失;

防护罩防护罩损坏、缺失

中毒和窒息2.压片机运行中检查防护罩是否损坏、缺失。

7

DB37/T3647—2019

表A.2设备设施风险管控清单(续)

序号风险点检查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管控措施

1.设备运行前检查急停开关;

急停开关开关失效机械伤害2.立即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同时通知办公室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包扎,

3压片机伤势不明时不要轻易移动并拨打120。

1.班前检查油位是否正常;

油泵无润滑油或油泵不工作火灾

2.车间每周一对油泵补充润滑油。

1.包装机设置接地设施;

2.班前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接地设施接地线断裂或脱落触电

3.立即按下急停或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进行心肺复

苏并拨打120。

4包装机

机械伤害1.班前检查包装机防护罩是否损坏、缺失;

防护罩防护罩损坏、缺失

灼烫2.包装机运行中检查防护罩是否损坏、缺失。

急停开关开关失效其他伤害设备运行前检查急停开关。

1.使用前对货叉进行检查;

货叉变形断裂物体打击

2.每年对叉车进行检验。

1.使用前参照保养规程,检查液压、转向、灯光、刹车等是否正常;

5叉车

灯光、液压、灯光不全、液压系统、刹起重伤害、车辆伤2.每年对叉车进行检验。

刹车系统车失灵害3.出现人员被车辆、货物压住,立即挪开;检查人员伤势,如出现大量出血、昏迷、不明内伤等情况

时不要轻易移动,立即拨打120。

1.货梯设置接地设施;

2.班前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6货梯接地设施接地线断裂或脱落触电

3.立即按下急停或紧急断电,利用工具使受伤人员脱离设备,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进行心肺复

苏并拨打12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