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473.2-2021 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DB12/T 473.2-2021 Tianjin Basic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eature Data Dictionary Part 2: 1:10,000 Basic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eature Data Dictiona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7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04
CCSA75
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473.2—2021
代替DB12/T538-2014
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数据字典
Datadictionaryfor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featuresinTianjin—
Part2:Datadictionaryfor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featuresof1﹕10000scale
2021-10-27发布2021-12-01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DB12/T473.2—2021
目 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4.1空间和时间参考系.................................................................................................................................3
4.2制图表示.................................................................................................................................................4
4.2.1符号.............................................................................................................................................4
4.2.2注记.............................................................................................................................................6
4.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数据表达.............................................................................................................8
4.3.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8
4.3.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层...........................................................................................................12
4.3.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几何特征及表示方法..............................................................................13
4.3.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14
4.3.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关联关系...................................................................................................15
4.3.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采集的空间关系.......................................................................................16
4.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数据要求...........................................................................................................18
4.4.1编辑要求...................................................................................................................................18
4.4.2接边要求...................................................................................................................................19
4.4.3GIS数据....................................................................................................................................19
4.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20
4.5.1图幅管理...................................................................................................................................20
4.5.2单元管理...................................................................................................................................22
4.6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23
4.7基础地理信息分发...............................................................................................................................24
4.7.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发...........................................................................................................24
4.7.2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分发.......................................................................................................24
4.7.3纸图分发...................................................................................................................................24
5数据字典内容...................................................................................................................................................24
5.1数据字典分类要素内容.......................................................................................................................24
5.1.1定位基础...................................................................................................................................24
5.1.2水系...........................................................................................................................................25
5.1.3居民地及设施...........................................................................................................................30
5.1.4交通...........................................................................................................................................33
5.1.5管线...........................................................................................................................................44
5.1.6境界...........................................................................................................................................44
5.1.7地貌...........................................................................................................................................44
5.1.8植被与土质...............................................................................................................................46
5.2数据字典结构内容...............................................................................................................................48
I
DB12/T473.2—2021
5.3要素数据字典描述...............................................................................................................................50
附录A(规范性)性质注记简注表......................................................................................................51
附录B(规范性)字型名设置一览表..................................................................................................54
附录C(规范性)要素分类一览表......................................................................................................56
附录D(规范性)符号一览表..............................................................................................................69
附录E(规范性)线型符号一览表......................................................................................................85
附录F(规范性)绘制骨架线的要素一览表......................................................................................92
附录G(规范性)绘制框架线的要素一览表......................................................................................94
附录H(规范性)绘制中心线的要素一览表......................................................................................96
附录I(规范性)加绘框架线的要素一览表......................................................................................97
附录J(规范性)加绘中心线的要素一览表....................................................................................102
附录K(规范性)加绘构架线的要素一览表....................................................................................104
附录L(规范性)GIS数据属性表结构.............................................................................................105
附录M(规范性)元数据结构和内容................................................................................................113
附录N(规范性)图廓整饰样式........................................................................................................117
附录O(资料性)天津市河流级别明细表........................................................................................119
附录P(资料性)天津市沟渠级别明细表........................................................................................120
附录Q(规范性)天津市行政区划代码表........................................................................................132
附录R(资料性)天津市域公路行政等级划分明细表....................................................................133
附录S(资料性)天津市区道路等级划分明细表............................................................................200
附录T(规范性)图案一览表............................................................................................................238
附录U(规范性)各要素数据字典....................................................................................................239
参考文献......................................................................................................................................................952
要素分类代码索引.....................................................................................................................................953
中文索引......................................................................................................................................................962
II
DB12/T473.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是DB12/T473《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第2部分。DB12/T473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1:5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本文件代替DB12/T538-2014《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10000基础地理
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本文件与DB12/T538-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平面坐标系统和分幅编号(见4.1.1和4.5.1.1);
——增加了要素分类表(大类、中类)(见4.3.1.2);
——增加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几何表示方法(见4.3.3.2);
——增加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单元文件的命名(见4.5.2.3);
——增加了水涯线绘制原则中,水库与堤、坝的配合表示和沟渠与堤、沟堑的配合表示(见
5.1.2.3.7和5.1.2.3.8);
——修改了居民地及设施中地名注记和单位注记内容(见5.1.3.3.1);
——修改了性质注记简注表、字型名设置一览表、要素分类一览表、符号一览表、线型符号一览
表、绘制骨架线的要素一览表、绘制框架线的要素一览表、绘制中心线的要素一览表、加绘框架线的要
素一览表、加绘中心线的要素一览表、加绘构架线的要素一览表、GIS数据属性表结构、元数据结构和
内容、图廓整饰样式、天津市行政区划代码表、图案一览表(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
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Q、附录T);
——完善了天津市域公路行政等级划分明细表(见附录R);
——新增要素:如丛草滩、芦苇滩、盐蒿滩、碉楼、光能电池板、尾矿库、健身、娱乐设施、露
天舞台、观礼台、观景台、晒佛台、防风墙(挡风墙)、高速铁路、建筑中的高速铁路、高铁高架桥、
建筑中的街道、地铁站出入口、轻轨站出入口、停车楼、直升机停机坪、海底电缆、海底光缆、裸土地
等要素(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5、附录U.8);
——调整要素的分类,如居民地及设施类的滑槽调整为交通类;水系岸垄调整为地貌类岸垄、土
垄(见附录U.4、附录U.7,2014版附录U.3、附录U.2);
——合并、细分同类要素,如交通的一般标准轨铁路和电气化的标准轨铁路合并为标准轨铁路;
露天货栈、材料场细分为有平台和无平台;地铁、轻轨细分为地面上的和地面下的(见附录U.3、附录
U.4);
——调整部分要素名称,如“单线地面干渠”修改为“低于地面的单线干渠”、“地面上的单个窑
洞”修改为“地面上不依比例尺的窑洞”、“露天货栈(货场)”修改为“露天货栈、材料场”、“停车场”
修改为“露天停车场”、“各级行政区界线”修改为“直辖市对应级别行政区界线”、“土垄”修改为“岸
垄、土垄”等(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6、附录U.7);
——调整部分符号的尺寸、样式,如公园、游乐场、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地铁车
站、轻轨车站、服务区、燃气调压站等符号(见附录U.3、附录U.4、附录U.5);
——调整部分要素的编码:如:瀑布、跌水、水闸、加固岸、陡岸、突出房屋、高层房屋、棚房、
堆式窑群、台式窑、屋式窑、积肥池、等级公路、建筑中的等级公路、地铁、轻轨线路、高架路、露天
停车场、收费站、燃气调压站、各类其他地物点、线、面要素的编码等(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
III
DB12/T473.2—2021
录U.6、附录U.7);
——修改完善要素的采集要求,如双线地面常年河流、水库、各种干出滩、单幢房屋、发电厂(站)、
露天采掘场、乱掘地、管道井(油、气井)、瞭望塔、小型运动场、地铁车站、轻轨车站、亭桥、廊桥、
码头、岩墙、平沙地、灌丛沙堆、小草丘地、龟裂地、沙泥地等(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
录U.7、附录U.8);
——修改、增加要素的分解表示,增加注记分解表示,如水库、单幢房屋、码头、岩墙;增加主
编码分解表示,如沙滩、沙砾滩、砾石滩、沙泥滩等;增加实体样式分解表示,如依比例尺的散热塔、
依比例尺的跳伞塔、花坛等;补充框架线分解,如地面下依比例尺的窑洞;增加骨架线分解,如岸垄、
土垄;增加几何特征分解表示,如淤泥地、吹泥地;修改增加不同线型分解表示,如依比例尺的贮草场、
时令路、地铁车站等;修改字型名分解表示,如平沙地、灌丛沙堆;修改色号分解表示,如冲沟、露岩
地、苗圃等(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7、附录U.8);
——修改、增加要素的属性,如水库、露天采掘场、管道井(油、气井)、瞭望塔、厕所、彩门、
牌坊、牌楼、标准轨铁路、立交桥、过街天桥、码头、干船坞、防波堤、灯塔、信号杆、燃气调压站、
自然、文化保护区域、石垄、荒草地、残丘地等(见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5、附录U.6、
附录U.7、附录U.8);
——修改、增加要素的关联关系,如地面上的连排窑洞、陡石山、岩墙、滑坡、泥石流等(见附录
U.3、附录U.7);
——修改图式编号(见附录U.1、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5、附录U.6、附录U.7、
附录U.8);
——删除要素,如A级卫星定位点、珊瑚滩、红树林滩、超高层房屋、火车渡、等深线、孤立的
黄土柱、黄土峰丛、黄土漏斗(见2014版附录U.1、附录U.2、附录U.3、附录U.4、附录U.7)。
本文件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
本文件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俊卫、盛中杰、史廷玉、刘玉财、杨玉忠、周奎、周丽珠、王少一、张凤
春、梅红、刘阳、何珺、王光昇、王文江、张学民、方芳、王晓华、王红梅、柳华桥、王冬、马海燕、
王光艳、刘宓、廉光伟、孟国梁、葛亮、陈楚、王晓帆、郑二龙。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2/T538-2014。
IV
DB12/T473.2—2021
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10000基础地理
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空间和时间参照系、制图表示、数据表达、数据要求、
数据管理、元数据和分发;数据字典分类要素内容、结构内容及要素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信息的采集与更新、管理分发、建库与应用
和产品开发以及测制、编绘和更新天津市1:10000地形图;满足专业信息系统使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
本文件也是各部门使用1:10000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的依据。编制其他图种的地理底
图或测绘相近比例尺的地图凡涉及基础地理信息部分可参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7694-2009地理信息术语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0257.2-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2-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比例尺
DB12/T633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体entity
现实世界的一种现象。
注:实体不能再细分为同种类型的现象。
[来源:GB/T20258.2-2019,3.1]
3.2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注:一个要素可以作为一种类型(如湖泊)或一种实例(如某一湖泊)出现。
[来源:GB/T17694-2009,B.179]
1
DB12/T473.2—2021
3.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feature
基础地理信息所描述的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
被与土质、地名以及空间定位基础等。
[来源:GB/T13923-2006,2.2]
3.4
要素类型featuretype
具有共同特征的真实世界现象的种类。
[来源:GB/T13923-2006,2.3]
3.5
要素属性featureattribute
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注1:一个要素属性可能以一种类型或一个实例出现。当只有一个含义时,要么使用要素属性类型,要么使用要素
属性实例。
注2:一个要素属性应当有名称、数据类型和与之相关的值域。要素实例的要素属性应当有一个从值域获得的属性
值。
[来源:GB/T17694-2009,B.181]
3.6
属性值attributevalue
赋予一个属性特定的值。
[来源:GB/T20258.2-2019,3.4]
3.7
编码coding
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的过程。
3.8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
[来源:GB/T19710-2005,4.5]
3.9
单元basicmanagementunit
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本管理单元,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
界清晰的多边形区域。
2
DB12/T473.2—2021
3.10
平面交叉at-gradeintersection;gradecrossing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等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简称平交。
3.11
立体交叉grade-separatedjunction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等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简称立交。
3.12
闭合线closedline
为描述面状要素外形特征而做的首尾相接的线。
3.13
框架线boundline
用来描述非闭合面状要素外形特征的闭合范围线。
3.14
骨架线valueline
用来描述某些复杂线状要素的特征线。
3.15
中心线centerline
用来描述面状要素连通性特征或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双线要素的中间位置的线。
3.16
辅助线assistantline
为使边线不闭合的面状要素边线闭合而添加的线。
3.17
构架线framingline
为构成要素的骨架网、形成完整体系而添加的线。
3.18
关联关系correlativerelationship
为表示一个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若干要素表示为一个整体所建立的数据关系。
4基本规定
4.1空间和时间参考系
3
DB12/T473.2—2021
4.1.1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
4.1.2高程系统应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高程应注明高程年代。
4.1.3地图投影和分带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经差3°分带。
4.1.4时间基准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4.2制图表示
4.2.1符号
4.2.1.1符号的分类
4.2.1.1.1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
4.2.1.1.2半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能依比例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
物符号。在本文件中符号旁只标注宽度尺寸值。
4.2.1.1.3不依比例尺符号:地物依比例尺缩小后,其长度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在本文件中符
号旁标注符号长、宽尺寸值。
4.2.1.2符号的尺寸
4.2.1.2.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值,均以毫米(mm)为单位。
4.2.1.2.2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值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注两个
或两个以上尺寸值的,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宽度、长度、直径;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
线宽,双线是指两线间距。符号标注的尺寸值,用点线引示。
4.2.1.2.3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均以本文件的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
线划粗为0.12mm,点的直径为0.2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4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
或60°。
4.2.1.2.4符号的尺寸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应依比例尺换算为实地距离。
4.2.1.3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4.2.1.3.1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4.2.1.3.2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4.2.1.3.3宽底符号(例如:蒙古包,烟囱、水塔等),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4.2.1.3.4底部为直角的符号(例如:风车、路标、独立树等),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4.2.1.3.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例如:敖包、教堂、气象站等),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
叉点。
4.2.1.3.6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例如:窑、亭、山洞等),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点。
4.2.1.3.7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他符号(例如:桥梁、水闸、拦水坝、岩溶漏斗等),定位点在其符号
的中心点。
4.2.1.3.8单线或半依比例尺线状符号的定位线为其本身。
4.2.1.3.9有骨架线的线状符号的特征线为骨架线。
4.2.1.3.10复杂符号中依比例尺的斜坡(堤)、陡石山的定位线为坡顶线和下坡脚线。
4.2.1.3.11依比例尺表示的道路、双线河流、双线沟渠的两侧边线为定位线,它的中心线为其特征线。
4.2.1.3.12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双线道路,它的中心线为定位线。
4.2.1.3.13面状符号(除双线道路、双线河流、双线沟渠)的定位线为闭合轮廓线、闭合范围线、框
架线。
4
DB12/T473.2—2021
4.2.1.4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4.2.1.4.1独立性地物符号除采集要求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横轴)绘制。
独立性地物所涉及角度的起始0°为纵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计算角度,角度范围为0°到360°,
如图1所示。
图1
4.2.1.4.2土质和植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况:
a)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例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
b)散列式:小面积的或狭长的地物不按一定行列配置,配置符号一般不少于两个(例如:花坛、
人工绿地等);
c)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置配置符号(例如:零星树木等)。
4.2.1.4.3配置符号时应注意显示其分布特征。整列式排列的符号一般按10mm×20mm的间隔品形配
置。
注:配置是指所使用的符号为说明性符号,不具有定位意义。在地物分布范围内散列或整列式布列符号,用于表示
面状地物的类别。
4.2.1.5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
4.2.1.5.1本文件中除特殊标注外,一般实线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轮廓与地面的交线(除桥梁、
坝、水闸、架空管线、人工绿地、花坛外);虚线表示地下部分或架空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线表示
地类界、地物分界线、范围线和下坡脚线。
4.2.1.5.2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分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a)地物轮廓依比例尺表示时,在其轮廓内加面色(例如:河流、湖泊等),或在其轮廓内适中位
置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和性质注记(或性质注记简注)作为说明(例如:水井、液气贮存设备
等)。性质注记简注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b)面状地物其分布范围依比例尺表示,在其范围内配置说明性符号或性质注记(例如:经济林或
垃圾场等);
c)面状地物其分布范围内的建筑物按相应符号表示,在其范围内适中位置配置名称注记,若图内
注记不下名称注记时,可在适中位置或主要建筑物上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例如:学校、医院
等),也可在其范围内配置性质注记(或性质注记简注)(例如:饲养场等);
d)分布界线不明显的地物,不表示范围线,但在其范围内配置说明性符号(例如:盐碱地等);
e)相同地物毗连成群分布,其范围依比例尺表示,在其范围内适中位置配置不依比例尺符号(例
如:露天设备、粮仓群等)。
4.2.1.5.3线状符号通过不同的线型、线宽来反映不同的地物(例如:机耕路、境界、坎等)。
4.2.1.5.4地物之间重叠或立体交叉时,能明确表示出立体关系的上下层各自用实线表示完整,不能
明确表示出立体关系的按投影原则下层被上层遮盖的部分用虚线“S0”表示,上层用实线表示完整。
5
DB12/T473.2—2021
4.2.1.5.5各种符号尺寸是按地形图内容为中等密度的图幅规定的。为了使地形图清晰易读,除允许
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外,各符号之间不应空出间隔。如果某些地区地物的密度过大,图上不能容纳时,
不应缩小符号的尺寸,可移动次要地物符号。地物主次关系顺序一般为: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级
公路、干渠、城市道路、管道、乡村道路、支渠、林带等。
4.2.1.5.6符号旁的宽度、深度、比高等数字注记,小于3m的,注至0.1m;大于3m的,注至整米。
等高线、水下等高线上高程数字注记一般注至整米;高程点高程数字注记一般注至0.1m。
4.2.1.5.7各种数字说明,除特殊说明外,凡“大于”者含数字本身(例如:大于3m,含3m),“小
于”者不含数字本身。各种符号等级说明中的“以上”和“以下”,其含意与上述相同。
4.2.1.5.8本文件制图表示中,土质和植被符号栏中(除人工绿地、花坛外),以点线框者,表示应
以地类界符号表示实地范围线;以实线框者,指示不表示范围线,只在范围内配置符号。
4.2.1.5.9实地个别地物,本文件未规定符号,又不便归类,表示为其他地物,应实测该地物的位置、
轮廓或范围,并加注说明。
4.2.1.6符号的颜色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根据用图需要采用多色或单色图。多色数字图宜采用红、绿、蓝(RGB)
三色,多色印刷图宜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色,按规定色值进行设定。色号与RGB、CMYK的
关系见表1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A/T 974.19-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9部分: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及验收备案情况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8-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8部分: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分类与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3-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3部分:火灾物证鉴定机构类别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7-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7部分:消防监督检查形式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2-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2部分:消防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评定机构类别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6-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6部分:消防监督执法分类与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1-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1部分:消防装备维修机构类别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5-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5部分:消防监督管辖权级别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0-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0部分:消防战勤保障社会机构 类别代码 2011-12-12
- GA/T 974.14-2011 消防信息代码 第14部分:建设工程相关单位代码 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