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092-2014 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

DB22/T 2092-2014 Highway engineering ash material applic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092-2014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6-30
实施日期
2014-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备案号: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092—2014

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

Highwayengineeringvolcanoashmaterialapplicationtechnologyguide

2014-06-30发布2014-08-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092—201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火山灰填筑路基设计与施工...........................................................3

4.1一般规定.......................................................................3

4.2火山灰路基设计.................................................................3

4.3火山灰路基施工.................................................................6

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设计与施工.........................................................9

5.1一般规定.......................................................................9

5.2原材料指标要求.................................................................9

5.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设计参数..............................................10

5.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10

5.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11

5.6基层、底基层质量检测..........................................................14

6火山灰掺料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设计与施工............................................14

6.1一般规定......................................................................15

6.2原材料技术要求................................................................15

6.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7

6.4施工工艺......................................................................18

6.5质量检验......................................................................19

7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19

7.1一般规定......................................................................19

7.2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19

7.3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1

7.4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火山灰材料的冻胀率测试方法.....................................3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火山灰稳定材料干缩试验.........................................32

附录C(规范性附录)火山灰稳定材料温度收缩试验.....................................34

附录D(规范性附录)BET法测定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比表面积............................36

I

DB22/T209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国、代艳杰、孙宇怀、王书娟、于丽梅、曹春梅、姚冬冬、徐伟、任宏贺、

秦卫军。

II

DB22/T2092—2014

公路工程火山灰材料应用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火山灰应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火山灰填筑路基设计与施工、火山灰稳定类

基层设计与施工、火山灰掺料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设计与施工、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设计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应用火山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公路养护工程及市政道路

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13693道路硅酸盐水泥

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E30—200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22/T470—2009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火山灰volcanicash

火山喷发时随同熔岩一起喷发的大量熔岩碎屑和粉尘沉积到地表面或水中形成的松散或轻度胶结

物质。

1

DB22/T2092—2014

3.2

火山细灰finevolcanicash

火山灰中粒径小于等于0.6mm以下的部分。

3.3

火山砂volcanicsand

火山灰中粒径介于0.6mm~4.75mm之间的部分。

3.4

火山渣volcanicslag

火山灰中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部分。

3.5

磨细火山灰groundvolcanicash

将火山灰颗粒研磨成细度小于80μm的部分。

3.6

火山灰填筑路基volcanicashembankment

以火山灰或火山灰混合料填筑的路基。

3.7

火山灰稳定类基层材料volcanicashbase

以石灰或水泥和细火山灰为结合料,以一定级配的火山渣或碎石为骨料,在一定含水率下拌制而成

的混合料,经压实和不同龄期养生,形成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路面基层材料。

3.8

火山灰掺料volcanicashadmixture

以火山灰为主要成分,并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水泥混凝土中能改善其性能的活性粉体材料。

3.9

火山灰填料型改性剂volcanicashmodifier

以磨细火山灰为母体,掺加其他改性材料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填料型改性剂。

3.10

多胶浆沥青混合料MACmasticasphaltmixture

由沥青结合料与磨细火山灰、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减少部分细集料的混合矿料间隙中,

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MAC。

2

DB22/T2092—2014

4火山灰填筑路基设计与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火山灰填筑路基是指全部采用火山灰(火山细灰、火山砂、火山渣)或部分采用火山灰(掺配

其他路基填料)填筑的路基。级配良好的火山灰材料可单独填筑路基,粒径单一的火山灰材料应与碎石

土、砾石土等其他路基填料混合填筑。

4.1.2火山灰填筑路基应做好火山灰填料设计、边坡防护设计和排水设计,保证火山灰路基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稳定性。

4.1.3火山灰填筑路基宜用于排水条件较好的平坦地区,不宜用于陡峻及易受水流冲刷的沿溪、临河

等路段。

4.1.4火山灰填筑路基应充分利用工程挖余的火山灰,对于火山灰宜集中在料场取料,对植被、生态

环境要求高的地区且火山灰覆盖层厚度较小的地方不宜取料。

4.1.5火山灰填筑路基宜用于道路冻深范围内,充分利用其弱冻胀性和良好的隔温性,以满足路基容

许冻胀值要求。

4.2火山灰路基设计

4.2.1设计参数

4.2.1.1火山灰使用前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4.2.1.2应通过试验测定火山灰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4.2.1.3应按本标准附录A测定火山灰填料冻胀率,按相应试验方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并计算出热

物性系数。

4.2.2路床

4.2.2.1火山灰填料应均匀,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4.2.2.2火山灰材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火山渣作为路基填料时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存在超粒径

时应剔除。

4.2.2.3火山细灰应和其他路基填料混合填筑路基,火山细灰、火山砂宜填筑路床及上路堤。

4.2.2.4火山灰填料应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压实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2.5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表1路床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CBR)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路基结构形式%

m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0~0.3865

轻、中交通0.3~0.8543

下路床

重、特重交通0.3~1.286/

注1:CBR试验条件应符合JTGE40—2007的规定。

注2: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mm地区,路基排水良好的的非浸水路基,可采用平衡湿度状态的含水率作为CBR试验条

件,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汽车荷载等级,通过试验论证确定路基填料最小CBR控制标准。

3

DB22/T2092—2014

表2路床最小压实度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压实度

路基结构形式深度%

m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上路床0~0.3969594

轻、中交通0.3~0.89695/

下路床

重、特重交通0.3~1.29695/

注1:表中所列压实度系按JTG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

注2: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压实度标准。

4.2.3填方路基

4.2.3.1对于火山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用火山灰填筑路堤。

4.2.3.2火山灰材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4.2.3.3火山灰填料的最小强度应满足表3的规定。

表3路堤最小强度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CBR)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轻、中交通0.8~1.6433

重、特重交通1.2~1.6433

1.6以下322

注: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它稳定材料处理。

4.2.3.4火山灰路堤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4.2.3.5高速、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基底压实度不宜小于90%;三、四级公路基底压实度不宜小于85%。

4.2.3.6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按照JTGD30—2004的规定,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

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表4路堤最小压实度

压实度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轻、中交通0.8~1.6949493

重、特重交通1.2~1.6949493

1.6以下939290

注1:表中所列压实度系按JTG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

注2: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压实度标准。

注3: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路在保证路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

4.2.4挖方路基

4

DB22/T2092—2014

4.2.4.1火山细灰、火山砂、火山渣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JTGD30—2004的规定,根据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

合确定。

4.2.4.2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应根据火山细灰、火山砂、火山渣物理力学性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

式或台阶式边坡。

4.2.4.3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

4.2.4.4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宜采用植物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及

叠拱防护等形式。

4.2.5路基冰冻临界高度

火山砂及火山细灰填筑路基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冻前地表水常水位)的距离应满足路基冰冻临界高

度要求。冰冻条件下路基临界高度按式(1)计算确定:

hf=Zmax+hm......................................(1)

式中:

hf——冻胀性土路基冰冻临界高度,单位为米(m);

Zmax——道路多年最大冻深,单位为米(m);

hm——冻结水上升高度,单位为米(m),根据冻深线和地下水之间的土质参照表5确定。

表5不同土质冻结水上升高度

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砾

土质类别粉土质砂粉质土粘质土

含细粒土砂粘土质砂

冻结水上升高度

0.6~0.80.7~0.90.8~1.01.2~1.52.0~2.5

m

注1:火山细灰、火山砂、火山渣冻结水上升高度按试验确定。

注2:火山砂、火山渣掺配其他路基填料的冻结水上升高度按试验确定。

4.2.6路基排水

4.2.6.1严格做好路堤附近的地表排水工作,根据地表径流、地形、地质、排水条件等,将水截堵并

排除路基范围以外。

4.2.6.2挖方路段路界以外的地表水应设拦水埂或截水沟予以排除,并应进行沟底、沟壁铺砌。

4.2.6.3当排水沟下无地下排水设施时,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75%。

4.2.6.4路线的凹形竖曲线底部、低洼河谷地段、平曲线超高段应做特殊排水设计。

4.2.6.5用于排除地下水的渗沟应设于两侧边沟下或边沟外,不宜设在路肩范围以内。

4.2.6.6用于拦截坡体内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时,渗沟应设在迎水一侧的边沟下或边沟外。

4.2.7路基防护

4.2.7.1火山灰路基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边坡稳定情况、周围环境和材料资源等情况确定边坡坡面

防护形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条件许可时,宜采用有利于

植物生长的防护措施。

4.2.7.2应优选粘土包边的防护形式,粘土包边后应及时播洒草籽,并适当养护以达到固坡的目的。

包边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a)粘土塑性指数不应小于12,液限不宜大于40%,细粒含量不宜低于65%。不应使用高液限粘土;

5

DB22/T2092—2014

b)包边宽度不小于0.5m;

c)包边土压实应满足表2及表4的要求。

4.2.7.3植被防护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且坡率缓于1:1.5的火山灰混合料边坡。植草皮宜采用粘土

包边,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草种,严禁采用生长在泥沼地的草皮。

4.2.7.4干砌石防护适用于易受水流冲刷的火山灰路基边坡。

4.2.7.5三维植被网防护适用于降雨量较大,水流冲刷较为严重且坡率缓于1:1的路段。三维植被网

中的回填土宜采用客土、肥料及腐植质土的混合物。三维植被网固定及填土完成后应播洒草籽。

4.2.7.6叠拱防护适用于高边坡路基的边坡防护,叠拱骨架内应回填厚度为100mm~200mm的种植土,

并播洒草籽或植种草皮,使框格防护与植草防护结合起来,以提高防护效果,美化周围环境。

4.3火山灰路基施工

4.3.1施工准备

4.3.1.1火山灰混合料铺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处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火山灰基底可采取直接碾压、

换填后碾压、耕起碾压等方式处理。

4.3.1.2施工前应提前选定足够的取料地点,并按规定对材料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

4.3.1.3火山灰路基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试验路段施工应包括以下内容:

a)粒径单一的火山灰材料与其他路基填料混合比例;

b)摊铺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拌和方式、拌和遍数;

c)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率

及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等;

d)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e)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f)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4.3.1.4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阶段排水和永久性排水,挖方路段应防止边界外的水流入路堑中,应经

常疏通排水沟渠,提前填筑拦水埂。

4.3.2路堤施工

4.3.2.1火山灰混合料应混合均匀,水平分层铺筑,不得混合填筑,抗冻性强的混合料应填在高层位。

4.3.2.2根据材料的料源、规格及混合料配比,按比例堆卸于路段内。采用路拌机对火山灰和掺配材

料进行拌合,避免漏拌或超拌。

4.3.2.3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均匀压实。火山渣分层碾压间隔时间宜短,

禁止车辆通行。火山渣作为最后一层施工时,先稳定碾压几遍,然后洒布一薄层细粒灰进行碾压。

4.3.2.4同一层填土的压实度应均匀一致,并保持一定的平整度。同一类土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

度不宜小于6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3.2.5每层路基填土顶面应设3%~4%的排水横坡。

4.3.2.6火山灰混合料压实质量应优先采用灌砂法检测,在其无效时可采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

标进行检测。

4.3.3挖方路基施工

4.3.3.1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

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保证刷坡过程中涉及边线外的火山灰材料不受扰动。

6

DB22/T2092—2014

4.3.3.2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应在设计路床顶标

高以上预留300mm厚的保护层。

4.3.3.3路堑施工要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尤其是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严禁施工场地积水,以免造成

地表水下渗破坏路堑基底承载力。

4.3.4路基防护

4.3.4.1防护工程总体要求

防护工程应与路基填挖方工程紧密、合理衔接。

4.3.4.2粘土包边防护的施工要求

粘土包边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施工前应先计算出每延米包边土土方量,采用钢尺及坡度仪按设计的宽度和坡度进行放样,挂

线施工;

b)从坡角开始,每填筑0.1m厚粘土,用石夯(底面积0.3m×0.3m)夯打8遍~9遍,每填高0.3

m,用石夯将坡面按控制线夯拍平整、密实。粘土在垂直边坡方向的厚度为0.2m;

c)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粘土质量、含水率及夯拍次数,以确保包坡粘土的密实性,且要防止粘土

混入火山灰中造成路基整体结构破坏。

4.3.4.3植草防护的施工要求

植草防护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铺、种植物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直至植物成活覆

盖坡面;

b)种草防护时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处理好的坡面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c)养护用水应无油、无酸、无碱、无盐和无有碍草木生长的成分。

4.3.4.4铺草皮防护的施工要求

铺草皮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移植草皮时应选定草皮来源,做到供应方便、不破坏当地生态;

b)施工前按0.3m×0.5m的尺寸小心切割,放置于利于生长的地方,待路基边坡形成后铺筑;

c)运输时用木板放置2层~3层,装卸中防止破碎,保护好根系;

d)铺植时,挖方边坡优先铺筑,剩余草皮用于填方边坡绿化防护,顺序为由上至下至边沟上边缘,

草皮应与坡面密贴,用木棰把草皮的斜边拍平,每块草皮用2个木尖桩钉固定,长度0.5m,

直径20mm~30mm,尖桩应与坡面垂直,露出草皮的高度不应超过20mm;

e)草皮铺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喷灌浇水。

4.3.4.5干砌石防护的施工要求

干砌石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得使用有尖角或薄边的石料砌筑,石料最小边尺寸不宜小于20mm;

b)砌石应垫稳填实,与周边砌石靠紧,严禁架空;严禁出现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不得在外

露面用块石砌筑,而中间以小石填心;不得在砌筑层面以小块石、片石找平;路堤顶部应以大

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压顶;

c)砌石前均匀撒布薄层粘土。

7

DB22/T2092—2014

4.3.4.6三维植被网防护的施工要求

三维植被网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三维植被网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底层网纵、横向拉伸强度应大于2kN/m;

b)铺设前应清除边坡上的杂草、碎石等杂物,按照从坡顶至坡脚的顺序进行;

c)网垫应保持端正,并与坡面紧贴,禁止悬空、歪斜或褶皱。相邻网垫之间应搭接,搭接宽度应

大于50mm;

d)网垫应采用专用的竹钉或U形钉呈梅花型固定,网垫左右搭接及上下连接处固定需加密;

e)铺设完成后应以细土由上至下依次回填,厚度以覆盖住网垫为宜;

f)喷洒草籽时应根据土壤结构少量多次重复喷洒,使草籽均匀分布,避免顺坡面下流滑动。喷洒

草籽后应及时覆盖一层细土,并清除杂物和土块。覆土厚度不得超过10mm,以覆盖住草籽为

宜;

g)施工完毕后,应做好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

4.3.4.7叠拱防护的施工要求

叠拱防护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叠拱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用来填筑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砌体必须紧密、错缝,禁

止出现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勾缝要牢固、密实、美观;

b)为防止烈日曝晒和暴雨冲刷对叠拱造成损坏,砂浆初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7d内要保持

湿润状态;

c)在冻胀变化相对较大的路基边坡上,护坡底面应铺设100mm~150mm厚的碎石或砂砾垫层;

d)叠拱护坡每10m~15m应留一条伸缩缝,缝宽20mm~30mm。在基底地质有变化处,应设沉

降缝,可将伸缩缝与沉降缝合并设置。

4.3.5雨季施工

4.3.5.1火山灰路基施工中摊铺遇雨,应及时抢压数遍,减少雨水过量浸入造成路基翻浆。

4.3.5.2雨季施工应注意路拱维护并及时修筑和修补临时泄水槽与临时边坡,避免路基积水和雨水冲

刷边坡。

4.3.6环境保护

4.3.6.1运输火山灰和填土车辆要用蓬布遮盖严实,防止遗洒、扬尘污染周围环境。

4.3.6.2施工作业面应进行养护、洒水、清扫,减少尘土飞扬。

4.3.7质量检测及质量管理

4.3.7.1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b)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c)对火山灰弃取的位置布置要适当、整齐,做到因地制宜,且无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情况。

4.3.7.2实测项目应满足表6的要求。

8

DB22/T2092—2014

表6火山灰路基施工标准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以下公路

火山细灰及火山砂:符合表2及表4的要求灌砂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压实度水准仪:每4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

火山渣: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

5~9点

弯沉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JTGF80—2004

0.01mm

纵面高程

+10,-20+10,-30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Mm

中线偏位

50100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mm

宽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值米尺:每200m测4处

mm

平整度

1520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mm

横坡

不小于设计要求值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

边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每200m抽查4处

坡平顺度符合设计要求

5火山灰稳定类基层设计与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火山灰稳定类材料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5.1.2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应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良好的抗收缩性能,在中冻、重

冻地区应检验其抗冻性。

5.1.3火山细灰可做结合料、火山渣可做集料用于基层、底基层混合料中。

5.1.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拌合方式宜采用集中厂拌法。

5.2原材料指标要求

5.2.1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中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标准应满足本标准及部颁标准的要求和

规定。

5.2.2各种火山灰材料都可以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具体要求如下:

a)作为结合料使用的火山细灰,其SiO2、Al2O3和Fe2O3的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12%,

宜和石灰综合稳定集料;

b)作为骨料使用的火山渣应用于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时,其压碎值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

求:

基层: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35%

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5%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40%

c)可根据设计的强度要求在火山灰中掺配一定比例的碎石,火山灰混合料的级配应满足要求。

9

DB22/T2092—2014

5.2.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中所使用的石灰宜采用充分消解的消石灰,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所

用石灰应满足Ⅲ级灰的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DB22/T470—2009中的规定,且不允许混有杂质。消石

灰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7d,同时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5.2.4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中可掺加1%~2%的强度等级为42.5的合格水泥,以提高火山灰稳

定类基层、底基层的早期强度。

5.2.5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一般均可用于施工使用。

5.3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设计参数

5.3.1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设计前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混合料设计参

数和施工控制指标,合理选定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应变、温缩应变和抗冻性指标,如不具备试验

条件,可参照表7中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和施工控制。

表7火山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高速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层位底基层基层底基层

180d劈裂强度宜满足

0.5~0.80.5~0.80.4~0.6

MPa

28d无侧限抗压强度

1.8~2.11.8~2.11.6~2.0

MPa

温缩应变εw,-25℃~25℃

≤400≤700--

×10-6

干缩应变εg,20℃~25℃,

≤500≤550--

×10-6

抗冻性指标180d龄期10次冻融残留强度比

≥65≥65--

%

抗压模量Ey

1100~18001100~1800900~1300

MPa

5.3.2火山灰稳定类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强度和抗劈裂强度试验测定方法见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