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252-2018 甲醛生产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52-2018 The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the safety accident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enterprises engaged in formaldehyde production indust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1.010
G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252—2018
甲醛生产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etailedruleforthesystemofscreeningforandeliminationofindustrycommerce
andtradehiddenrisksofworksafetyaccidents
2018-06-01发布2018-07-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25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临沂市泰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刚、王永志、赵悌军、贡廷锦、王建梅、陈永刚、陈则金、张桂英、魏亮、
朱孟孟。
I
DB37/T3252—2018
引言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通则》、《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甲
醛生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省甲醛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甲醛生产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
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II
DB37/T3252—2018
甲醛生产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山东省内甲醛生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隐患分类与
分级、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等。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银法甲醛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
制,其他工艺方法生产甲醛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10-201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
121号)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3-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健全机构
4.1.1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隐患排查原则,明确责任主体。
——企业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主要负责人对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各职能部门要成立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小组,部
门负责人对分管专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分管区域的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负责;
——甲醛车间要成立以车间负责人为组长、车间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甲醛车
间负责人对本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车间管理人员对所分管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负责。
4.1.2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由企业负责人组织实施。专业性检查分别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单位、
本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以下由各企业结合实际职责分工实施)。
1
DB37/T3252—2018
4.1.2.1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监视测量设备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4.1.2.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外来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检查,负责组织文件、记录、管理方面的专业
性检查,负责组织防火、防爆、应急器材、劳动防护用品、治安防控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4.1.2.3供销部门负责组织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车辆运输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4.1.2.4季节性检查分别由安全管理部门、各专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组织本
单位或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4.1.2.5日常检查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检
查;岗位员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定期巡回检查。
4.1.2.6事故类比隐患检查由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单位实施。
4.2完善制度
4.2.1企业应组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鼓励全员参与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发现重大
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带动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确保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持久性,
参见附录A。
4.2.2企业应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隐患的闭环管理
和持续改进。
4.2.3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4.3组织培训
企业各层级应结合体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编制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
段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4全员参与
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重在落实的原则,从企业基层岗位操作人员到主要负责
人,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时参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规定的各项隐患排查活动,并
判定隐患的级别,根据隐患级别,明确治理单位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消除隐患。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1隐患分级
5.1.1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1.2重大事故隐患
5.1.2.1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1.2.2除《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第5条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外,按照《化
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以下情形也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a)从事甲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2
DB37/T3252—2018
b)甲醛生产车间、危化品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
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c)甲醛生产装置,涉及的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相互之间或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
道路、相邻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d)甲醛生产装置区、储存罐区及装卸区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作业
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
的;
e)甲醇、甲醛等危险化学品储罐无泄漏后的收集措施的;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的;储罐与罐
车之间的装卸管线上未设置止回阀和紧急切断阀的;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未使用万向
充装装置的;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堰的;
f)生产甲醛涉及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未按检
验要求检修(停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使用非法制造的压
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
g)甲醛生产装置区、罐区及装卸区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
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h)8)甲醛生产装置区、罐区及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管线等未按规定设置防雷、
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i)甲醛生产装置区、罐区及装卸区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等消防灭火系统的;未按标准规定配置
消防双电源的;消防水池(罐)、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火栓的配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j)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的;
k)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l)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m)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
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n)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的;
o)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p)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q)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r)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s)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t)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u)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v)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w)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
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
案投料开车的;
x)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
存的。
5.2隐患分类
5.2.1基础管理类隐患
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判定为基础管理类隐患:
3
DB37/T3252—2018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
学品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等过期、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未按照
法规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相关审批手续;重大危险源未备案或
备案内容与实际不符;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例如:未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303号令)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置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安全生产责任制,例如:企业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内容不全面;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管理不全面或内容不符合实际;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例如:企业未按照法规要求对相应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特种作
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安全生产投入,例如:企业未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
16号)进行提取和使用的;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例如:未建立事故档案,未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
则进行管理;未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要求;未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或承包商档案,未签署安
全协议;
——作业管理,例如:未按照GB30871要求制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
——应急管理,例如:未制定企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不全、未进行应急预案备案、未配备相应的
应急器材;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例如:未按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未按法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查体、
未及时全面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2.2生产现场类隐患
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判定为生产现场类隐患:
——设备设施,例如: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仪失效、未按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
失效,设备有异常声响,管路腐蚀、有泄漏点,穿楼板孔洞未封堵;
——场所环境,例如:现场卫生不整洁、有积水,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要求;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例如: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遵守劳动纪律、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
品;
——消防及应急设施,例如:灭火器、消火栓未按照要求配置,未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疏散通道堵
塞;
——供配电设施,例如:一级负荷应未设置双重电源供电,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
关柜操作面地面未铺设绝缘胶垫,变配电室出入口应未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的挡鼠板;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例如: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
——辅助动力系统,例如:企业供水水源、循环水系统的能力不满足企业需求,高温蒸汽管道及低
温管线未采取防护措施;
——现场其他方面。
6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基本要求
4
DB37/T3252—2018
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项目的清
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C)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
附录D)。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6.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
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
——排查内容,即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劳动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排查内容应详细、具体,有可执行性;例如:甲醇氧化反应工艺过程其工程技术措施设置有
超温报警联锁切断三元气体装置;管理措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
育措施有组织进行氧化工艺的专项培训,作业人员取得氧化工艺的操作证;劳动防护有要求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护手套等;应急措施有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配置有相应的应急器
材;
——排查标准,即管控措施的对应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或节假日、开停
车前后。原则上公司级隐患排查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班组级隐
患排查每周进行,岗位级隐患排查每日进行。
6.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例如:机构和人员、培训教育、安全投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
——排查内容,例如:该基础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新上岗的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排查标准,是否达到排查内容的要求;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或节假日、开停车
前后。原则上公司级隐患排查每半年或每季度进行,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班组级隐患
排查每周进行,岗位级隐患排查每日进行。
7隐患排查
7.1排查方式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
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a)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
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重
点部位、关键环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b)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
5
DB37/T3252—2018
c)专业性隐患排查主要是指根据行业特点对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临时用电等危险性
较大的作业或者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分别进行
的专业排查,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
d)专项或季节性排查是指连续生产、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段
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以及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e)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
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
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f)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
患;
g)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7.2排查要求
7.2.1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
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
7.2.2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
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装置开、停车、受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按照类别划分;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期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按照职责分
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7.3排查周期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
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a)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关键的设备设施(罐区和生产装置区),
巡检间隔一般不得大于1小时,其余装置不大于2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b)控制操作岗位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
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
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
c)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
动及节假日前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d)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性隐患排查,公司级综合性
隐患排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
6
DB37/T3252—2018
e)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
项排查;
f)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
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7.4组织实施
7.4.1确定排查项目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确定具体
排查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各种排查类型的隐患排查清单,由各组织级别按照排查计划定
期进行隐患排查。
7.4.1.1公司级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管理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管理、作业管理、应急管理、事故
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季节特点检查项目;
——重大风险以上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7.4.1.2车间级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常规排查项目:包括人、机、物、法、环、管理制度、作业管理、两纪(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伤害、安全设施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较大风险以上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专业管理的隐患排查项目。
7.4.1.3班组、岗位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应急物品是否定置存放、可靠好用;
——危化品储存、使用、运输以及加出料是否正常;
——设备设施运行是否正常(压力、振动、温度等);安全附件、安全照明、安全设施是否运行良
好;备用设备是否良好;
——班组所有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7.4.2排查结果记录
7.4.2.1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进行评估分级,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按规定登记上报。甲醛生产企
业生产现场隐患排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记录表参见附录C。
7.4.2.2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8隐患治理
8.1隐患治理要求
根据排查治理制度,每次对照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后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
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
7
DB37/T3252—2018
治理应做到定标准、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定责任,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
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按照管控层级下发至隐患所在位置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员进行整改,一般应包
含:
——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分析隐患形成原因、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进行分级,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估算整改资金;
——针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治理前的防范措施制定,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8.2隐患治理流程
8.2.1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
验收等环节。
8.2.2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
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甲醛生产车间等)及
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对所下达的隐患,
整改部门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单
下发部门,在整改期限到期后,及时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8.2.3隐患治理流程应建立记录档案。
8.3一般隐患治理
公司下发的隐患整改,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组织整改,科长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生产技术部门下
发的隐患整改,由甲醛车间负责组织整改,车间主任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甲醛生产车间下发的隐患整
改,由甲醛生产班组负责组织整改,班组长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
8.4重大隐患治理
8.4.1隐患评估
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公司要及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甲醛车间等部
门人员进行评估,一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中要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
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8.4.2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以
下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1)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8.4.3治理实施
8
DB37/T3252—2018
8.4.3.1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8.4.3.2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本单位负责人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
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
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8.4.3.3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
故发生。企业应当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15日内,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事故
隐患治理方案》报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8.4.3.4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工作结束后,由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
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8.4.3.5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
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恢复生产书面申请
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整改情况贺和相应的评估或评价报告。
8.5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部门,负责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
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9成果与应用
9.1文件管理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
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C、E)、隐患排查
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涉及不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其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
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9.2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了评价、分级,并制定了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10持续改进
10.1评审
9
DB37/T3252—2018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
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
10.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
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10.3沟通
10.3.1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
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10.3.2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
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
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10
DB37/T3252—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核制度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有效运行,明确各单位、人员职责考核有据可依,规范隐患排查
治理过程,制定本考核制度。
一、岗位考核
1、由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岗位工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随机抽查,
对岗位排查频次不足的及时记录并考核。
2、岗位工人必须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并能严格按照风险管控措施开展隐患排查,对未有效
开展的责任人,给予一定数额考核,直接上级领导连带一定数额考核。
3、岗位工人有未能进行隐患排查,排查表填写不及时、未按规定格式要求填写、未到现场实际
排查随便填写,不上报隐患、有隐患未查出等现象的,对岗位工人进行一定数额考核,直接上级领导连
带一定数额考核。
二、车间考核
1、由安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共同监督甲醛车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2、对未按规定开展车间隐患排查、未及时填写《车间隐患排查表》及《车间隐患排查汇总表》、
未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等工作的,对甲醛车间负责人给予一定数额考核。
3、甲醛车间在接到“公司或专业类的隐患排查汇总表”后,需立即组织整改,有效整改后及时
上报安全科存档,严格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工作程序,对整改不符的,给予相关单位负责人一定数额
考核。
4、车间须及时对班组、岗位的当班未能整改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填写《隐患排查汇总表》,及
时落实整改责任并形成闭环管理,否则对车间负责人给予一定数额考核。
5、相关方单位须以班组的形式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和考核。
三、专业考核
1、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监督各专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对未按规定开展专业隐患排查、未及时填写《专业隐患排查表》和《专业隐患排查汇总表》,
未监督相关单位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等情况的,对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一定数额考核。
四、公司考核
1、由公司领导全面监督安全管理部门开展综合性、节假日、季节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2、对未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未及时填写《公司隐患排查表》及《公司隐患排查汇总表》、未监
督相关责任单位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的,对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一定数额考核。
11
DB37/T3252—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计划实施方案
序检查范
排查时间排查项目排查类型排查目的排查要求组织级别备注
号围
重大活动1.各检查组全体成员
公司级
及节假日节前隐患要高度负责,严格落
1节假日各单位车间级
节前安全排查实检查要求(对照检
班组级
检查查表内容逐条检查),
避免漏查漏检,确保公司级
现场安全综合性隐各单位
2每月检查质量和效果,不车间级
检查患排查
通过安全检查,发走形式、不走过场;班组级
现生产现场人的2.全体检查人员必须
设备专业专业性隐各生产
36月/12月不安全行为、各类提前安排好本单位工公司级
检查患排查单位
电气、设备设施潜作,准时参加检查,
夏季四防季节性隐在的事故隐患和无特殊事项不得请假各单位公司级
4每季度
安全检查患排查管理缺陷,有效防或随意替代,必须请车间级
范和遏制各类事假时须安排具备同等
故发生,确保各生检查能力的人员代替
产装置安全平稳检查,并经本单位主
运行。要负责人同意;
开停车专3.现场检查时要佩戴公司级
专项隐患生产车
5开停车前后项安全检安全帽,穿工作服,车间级
排查间
查进入危险性装置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MT/T 955-2005 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程序技术条件 2005-09-23
- JB/T 5922-2005 液压二通插装阀 图形符号 2005-09-23
- QB/T 1326.3-1991 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酒精度的试验方法 1991-11-25
- QB 1252-1991 面包 1991-06-04
- JB/T 8118.2-2011 内燃机 活塞销 第2部分:金相检验 2011-05-18
- QB 1011-1991 单面涂布白纸板 1991-06-04
- CB/T 3905.5-2005 锡基轴承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光度法测定铜量 2005-04-11
- MT 961-2005 煤矿井下用玻璃钢电缆桥架 2005-09-23
- HG 2219-1991 粒状重过磷酸钙 1991-11-18
- JB/T 11310-2012 垃圾焚烧尾气治理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