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7/T 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DB3717/T 7-2021 Peony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菏泽市气象局、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菏泽市林业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
- 起草人:
- 张翠英、傅信玉、李瑞英、张朝昌、郝晓雷、景安华、姜慧、潘善友、刘天裕、司奉泰、高艳伦、樊景豪。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8
DB3717
菏泽市地方标准
DB3717/T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2021-09-10发布2021-10-10实施
菏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17/T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菏泽市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菏泽市气象局、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菏泽市林业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翠英、傅信玉、李瑞英、张朝昌、郝晓雷、景安华、姜慧、潘善友、刘天裕、
司奉泰、高艳伦、樊景豪。
I
DB3717/T7—2021
牡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牡丹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与地段、植株选择,发育期观测、生长状
况、产量调查分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田间工作等观测内容、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
记载记录格式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牡丹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生产服务和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3703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20524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NY/T1782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52土壤水分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萌动期
越冬鳞芽开始膨大,芽的鳞片开始分离,并逐渐绽裂,露出芽的本色的时期。
3.2
发芽期
鳞芽顶端涨裂,露出鳞芽,可看见幼叶和花蕾尖的时期。
3.3
现蕾期
芽鳞开裂,花蕾长出鳞片包的时期。
4观测原则
4.1平行原则
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时,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
要素部分。
4.2代表性
1
DB3717/T7—2021
观测地段、面积和观测植株、数量应具有代表性。
4.3点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观测,在牡丹生长发育遭遇重大气象灾害、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时,
应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农业气象调查。
5观测地段和植株选择
5.1地段选择
在连片种植牡丹的区域,应选择距林缘、建筑物、道路、水塘20m以上,代表当地牡丹生产水平的
地段作为观测地段,并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
5.2观测地段分区
按照面积相等、生长状况相对均衡的原则,宜将观测地段分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不小于0.1hm2。
各项观测在每个区域内分别进行。
5.3观测点选择
5.3.1在观测地段的每个区域,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测点,用来观测牡丹生长发育过程。
5.3.2观测点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使之纵横不在同一行上,观测点距田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m。
5.4观测植株选择
在每个区域中应任取10株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观测对象。
5.5记载内容
观测地段和观测植株选定后,应对观测区、观测植株做固定标志,并记载有关信息,主要内容包
括:
——地段名称或编号;
——所属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地段所在位置,与气象观测站的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和面积;
——环境条件,如距房屋、树木、水体、道路、铁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和肥力情况等;
——生产管理水平,按上、中、下等级记载;
——观测植株的品种名称、栽培方式;
——观测植株的苗龄、长势。
6发育期观测
6.1观测内容
牡丹发育期观测内容及观测指标见表1。
2
DB3717/T7—2021
表1发育期观测内容及指标
发育期观测指标
萌动期植株上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外部鳞片分离逐渐绽列,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
发芽期当鳞片裂开,露出鳞芽,芽的顶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
现蕾期芽鳞开裂,花蕾长出鳞片,显出幼叶和顶蕾,幼枝长3cm左右
小风铃期花蕾外苞片向外伸张,花蕾直径大小一般为1.5cm~2.0cm之间
大风铃期花蕾外苞完全张开,花蕾开始增大,新枝长至15cm左右,花蕾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为2.0cm~2.5cm
圆蕾透色期花蕾圆满硬实形似棉桃,但顶端仍尖,从花蕾顶端可见花的颜色
开花期花蕾破绽露色,花瓣逐渐张开,经历初花期、盛花期,至花瓣凋谢
叶片放大期花瓣凋谢后,叶片增大增厚,颜色加深呈绿色或深绿色
鳞芽分化期花凋谢后,叶腋间孕育着新的鳞芽,此时鳞芽开始分化
种籽成熟期果荚由绿变黄,呈蟹黄色,种籽已成熟,可采收
落叶期秋季叶子由绿色减退开始变黄,秋冬季枝条上的叶片自然脱落
生理休眠期植株基本停止生长,逐渐进入生理休眠期
6.2发育期确定
当观测植株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植株进入相应发育期。地段牡丹群体进入发育期,
以观测的总株数进入发育期的株数所占百分率确定,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为发育期的始期,大于或等
于30%时为发育普遍期,发育期宜观测到普遍期为止。
6.3观测时间
发育期应隔日进行观测,开花期应每日观测。两个相邻发育期间隔时间较长,可逢5和旬末进行观
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旬末应进行巡视观测。
6.4观测位置
在观测地段,选定固定植株挂牌并进行观测。
6.5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应记载并处理如下:
——因品种原因,进入发育期植株达不到10%或30%时,观测进行到该发育期的植株数连续3次总
增长量不超过5%为止;
——因品种或栽培措施等原因,发育期未出现或出现异常现象;
——固定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重新选取固定植株观测;
——规定观测时间出现妨碍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时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补测,如出现
发育期百分率超过10%或3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作为进入始期、普遍期或末期的时间。
7生长状况测定与评定
7.1测定项目
牡丹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见表2。
3
DB3717/T7—2021
表2发育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
发育期测定项目
大风铃期新枝生长长度
园蕾透色期花蕾直径、新枝生长长度
盛花期花朵盛开直径
种籽成熟期植株密度
7.2测定方法
生长状况测定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定株挂牌的植株上进行测定;
——新枝生长长度测定:测量观测植株当年新生枝条基部到顶部的长度;
——花蕾直径测定:游标卡尺测量花蕾最宽部分的直径;
——花朵盛开直径测定:游标卡尺测量牡丹花进入盛花期时花朵的直径。
7.3生长状况评定
7.3.1在牡丹每个发育普遍期,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牡丹为对象,按本文件7.3.2的规定进行目测评
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有改变时,应注明原因。
7.3.2生长状况应按下列标准进行评定:
a)一类:植株健壮,叶色正常,枝条发育良好,花蕾饱满且多;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病虫害和气
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
b)二类:植株正常,叶色正常,枝条发育尚可,花蕾稍少或稍小;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
较轻,预计可达到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
c)三类:植株矮小,枝条发育一般;花蕾较少或较小;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的抑制
或产生严重危害,预计产量很低,是减产年景。
7.4大田生育状况调查
7.4.1牡丹种植区,选择牡丹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地块,其中观测地块代表一类,另选其它具有代
表性的两类地块进行生育期观测调查。
7.4.2每个调查点可选取2个测点,各项目调查时间应在观测地段进入发育普遍期3天内进行,测定
方法符合本文件7.2的规定。调查所处的发育期、新枝生长长度、花蕾直径和花朵盛开直径。收获时
调查收获日期及产量。
7.4.3测定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分别量取10个株距和10个行距的长度,计算1平方米株数,求每
公顷株数,结果取二位小数。
8产量调查分析
8.1调查内容
产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果荚重量、单果荚籽粒重、千粒重、地段产量。
8.2测定方法
8.2.1单果荚重量
4
DB3717/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J 903.6B-2011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第6部分:工艺文件更改规定 2011-07-19
- SJ 20703-1998 电视导引头通用规范 1998-03-18
- JB/T 10329.3-2012 电熔爆外圆加工机床 第3部分:精度检验 2012-05-24
- YB/T 4592-2017 转炉炼钢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 2017-01-09
- SJ 20212-1992 CY401、CY402、CY403、CY404和CY405型云母固定电容器详细规范 1992-11-19
- HB 7115-1994 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 1995-05-04
- QJ 1716-1989 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术语定义 1989-02-25
- HJ 2056-2018 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8-08-13
- DL/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2005-11-28
- YD/T 1153-2001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辐射图包络的技术要求 20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