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
DB52/T 1609-2021 Mountainous Are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xpansion of Ordinary Roa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R10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lassifiedhighwayreconstructionand
extensioninthemountainarea
2021-08-18发布2021-12-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1609—2021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总体设计...........................................................................................................................................................3
6路线...................................................................................................................................................................4
7路基...................................................................................................................................................................9
8路面.................................................................................................................................................................13
9桥涵.................................................................................................................................................................14
10隧道...............................................................................................................................................................17
11平面交叉.......................................................................................................................................................19
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20
13绿化及景观...................................................................................................................................................23
14保通方案设计...............................................................................................................................................25
附录A(规范性)桥梁拼宽设计....................................................................................................................26
附录B(资料性)水沟盖板平面示意图.......................................................................................................27
附录C(规范性)标志、标线的设置............................................................................................................28
附录D(资料性)百米桩的设置....................................................................................................................35
附录E(资料性)贵州公路绿化工程植物选择...........................................................................................36
I
DB52/T160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局、贵州省智恒交通
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湘华、马平均、杨健、王瑞甫、范贵鹏、陈开国、袁源、曾舜、林晓阳、
苟德明、杨荣、晏平浩、刘亚洲、蒋铮、王维利、杨志军、黄晓勇、杨航卓、黄强、彭顺显、宋人武、
张晓忠、陈芳、邹飞、刘洋、王建金、钱平、周熙、周莉、李席、葛枝槐、唐光荣。
II
DB52/T1609—2021
引言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区域发育有大娄山脉、武陵山脉、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山地和丘陵占
全省面积的92.5%,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形、地
质条件的限制使得贵州公路建设工程艰巨。由于历史原因,既有普通公路大部分技术等级低、指标低,
提等升级改扩建难度大,为更加适应贵州山区特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保证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合理运用技术
指标,达到安全耐久、经济适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标,通过急弯陡坡路段实地调研、运行数据
分析、模拟驾驶数据研究、技术经济对比,结合货车刹车鼓温度影响研究结论,借鉴省内外已有成果,
总结贵州省山区普通公路建设经验等工作,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充分考虑技术标准、指标的采用,既有资源利用、改扩建方案比选、建设与运营安全相适应
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力求突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理念。
III
DB52/T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及景观、保通方案设计等。
本文件适用于山区二、三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山区四级公路局部困难路段、二级及以下山区高速
公路连接线新建工程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1286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JT/T1116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
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3381-02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
JTGB0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J21-0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山区普通公路classifiedhighwayinthemountainarea
山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等级公路。
1
DB52/T1609—2021
越岭路段ridgecrossingsection
翻越山岭布线且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路段。
长陡纵坡路段longandsteeplongitudinalslope
任意3km平均坡度大于5.5%,或任意3km平均坡度小于等于5.5%且总坡长大于3km、平均纵坡大于
3%且平均坡度与连续坡长乘积大于165的路段。
急弯曲线sharpcurve
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一般值,且偏角大于等于90°,小于150°的平曲线。
回头曲线switch-backcurve
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极限值,且偏角大于等于150°的平曲线。
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highwayinsuburbanandruraltownarea
在城镇化地区修建的干线或集散公路,包括城市出入口路段、穿越城镇路段等。
设计速度designspeed
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行车速度,单位采用km/h,简写为V。
老路利用率inheredroadutilizationratio
老路利用率指被利用的老路路基部分的长度占原老路路线总长的百分比,利用老路路基部分包含路
线中线占用、利用老路路基内的土地占路基宽度的10%及以上,或老路路基作为改建公路的附属设施用
地,体现对原老路的利用程度。
桥头引道bridgeapproach
桥梁台尾至桥梁以外1V(以km/h计)长度(以m计)范围内的路段。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stonemasticasphalt;SMA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是由粗集料形成嵌挤骨架,沥青胶结料、细集料、矿粉等材料填充骨架间隙形成
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高性能沥青路面混合料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
一种主要包含基于沥青胶结料PG分级,采用SGC旋转压实机成型试验,并分析混合料体积性质和路
用性能,综合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简写为Superpave。
4总则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按照“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
宜、经济合理”的理念,遵循“利用与改建相结合、指标与投资相适应、畅通与安全同重视、服务与绿
美同兼顾、生态与品质同坚守”的原则,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合理方案。
2
DB52/T1609—2021
改扩建工程实施前,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利用现有公
路的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
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二级公路不宜大于10km。
改扩建工程应在运行状况、技术指标调查,结构检测、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环利用
既有公路资源,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控制工程造价。
改扩建时为维持通车,应作保通设计方案。
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采用经工程检验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5总体设计
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确定的改扩建形式、技术标准与规模、建设时机、实施方式等进行总体设
计,并充分考虑起终点3km区域范围的路网衔接。各设计阶段应针对各自特点对工程技术方案、施工
期交通组织方案及重点环境保护方案等进行重点研究。
应充分结合交通安全性评价,经论证后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分段长度不宜小于10km,
困难路段分段不应小于3km,减速时其相邻段运行速度差应小于20km/h及运行速度梯度的绝对值不
应大于15km/(h·m)。
应加强对地形地质复杂路段、桥梁、隧道、高填深挖、过城镇路段的研究,并对建设条件、既有
工程利用、施工期对区域路网的影响、工程造价、城镇发展、经济带动,以及公路运营、管养、环境与
社会成本、建设技术成熟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有条件时应根据公路不同的
行政等级、路域景观、功能定位,“畅安舒美”的要求确定建设方案。
应体现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的总体原则,合理、灵活把握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a)原有公路处于地形平缓且线形较好的路段,改扩建时宜选用较高的设计速度。在地形起伏大、
地质条件差、原有公路等级低的路段,同一技术等级下宜选用较低的设计速度;
b)对地形困难、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条件受限的越岭路段、长陡纵坡路段、急弯曲线路
段或回头曲线路段采用对应平纵指标;
c)公路扩宽宜采用单侧加宽,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双侧加宽。局部困难路段经论证后可采用完
全利用或新建。
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设计应结合城镇规划布设。
交通组织设计应结合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并应考虑受影响区域路网状况、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工期等因素。
总体设计应重点考虑下列因素:
a)既有公路技术状况及交通安全性调查结论;
b)路基、路面以及挡土墙、涵洞、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利用与改扩建条件;
c)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增设、改移与改扩建需求;
d)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设置或调整;
e)路基扩宽或路面加铺后对公路建筑限界的影响;
f)施工期交通组织对运行安全、施工方案和工期等的影响;
g)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h)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
i)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和恢复。
应开展相邻公路沿线设施调查,统筹考虑管理养护设施的设置。
3
DB52/T1609—2021
6路线
一般规定
6.1.1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及既有公路的利用与改扩建要求,遵循最大限度
利用既有公路资源的原则,合理选用指标。
6.1.2对既有公路经安全性调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地质灾害需处治的路段、工程艰巨路段,在路
线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6.1.3利用既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自然条件制约时,可灵活采用平纵指标,但极限指标不应组合使用,
并应强化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
6.1.4路线设计应保证运行速度的均衡,提高公路安全性。二级公路应重点对下列路段进行运行速度
检验:
a)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衔接处;
b)受条件限制,采用平、纵面指标低限值的路段;
c)被利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
6.1.5兼具城市道路功能二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年。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平纵线形、横断面布置、交叉口形式等,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
既有公路技术指标及运行状况调查
6.2.1应对既有公路开展技术指标调查,调查手段主要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几何测量、试验检
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路线平纵线形指标、横断面型式、构造物技术状况等级。
6.2.2应对既有公路开展运行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期间的交通组成调查、运行速度调查、
交通事故多发点及地质灾害点调查。
6.2.3应根据既有公路技术指标与运行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指
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承载能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
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
6.2.4应根据调查及评价结论,合理确定老路利用率、路段设计速度与相应技术指标。
设计速度
6.3.1设计速度选用应根据公路的功能与技术等级,结合地形、工程经济、预期的运行速度和沿线土
地利用性质、老路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6.3.2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不宜采用80km/h,当采用60km/h时不应设置回头曲线。
6.3.3设计速度选用应符合表1规定。
表1设计速度要求
公路等级
指标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6040403020
注:二级公路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35km/h、30km/h,三级公路越岭路
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25km/h。路基宽度不变。
4
DB52/T1609—2021
6.3.4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设计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作为干线二级公路、二级公路设置慢车道的路段,或二级公路与城市主干路衔接的路段,设
计速度宜采用60km/h;
b)作为集散二级公路,或与城市次干路衔接的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
路基宽度
6.4.1改扩建公路的路基宽度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设计速度、交通量大小及组成、地形条件
及沿线城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形式。
6.4.2公路路基宽度组成宜按表2选用。
表2公路路基宽度组成
公路等级
指标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6040353040302520
车道宽度/m3.503.503.503.503.503.253.253.00
一般值0.75----
右侧硬路肩宽度/m---
最小值0.250.250.250.250.25
一般值0.750.750.750.750.75
土路肩宽度/m0.500.500.25
最小值0.500.500.500.500.50
注1: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时,路基宽度一般值为10m,最小值为8.50m;设计速度小于60km/h
时,路基宽度为8.50m;
注2: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时,路基宽度为8.50m,急弯曲线、回头曲线路基宽度按6.3.3条执行;
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路基宽度为7.50m;
注3: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6.50m。
6.4.3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横断面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并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要素和总体设
计要点等合理布设;
b)道路横断面可选用城镇道路规定的相应形式,当道路横断面局部有变化时,应设置宽度过渡
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作为起点;
c)路基横断面不设中分带,人行道宽度不宜大于3m;
d)桥梁在城镇段时检修道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适应;
e)机动车道、大型车或混行车道宽度应采用3.5m,小客车专用车道宽度应采用3.25m,慢车
道的宽度应采用3.5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应符合GB51286的要求。
6.4.4圆曲线加宽类别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组成确定。圆曲线上的行车道加宽应设置在
圆曲线内侧,特殊情况下,当内侧加宽受限时,可采用外侧或双侧加宽。对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
头曲线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5km/h、30km/h及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25km/h时,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宜按表3加宽,并应加强渐变过渡段的线形与交通标线设计。
5
DB52/T1609—2021
表3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圆曲线半径对应的路面加宽值m
加宽类别设计车辆
<70~50<50~30<30~25<25~20
1小客车0.91.31.51.8
2载重汽车2.02.42.73.8
3铰接列车4.55.36.08.5
6.4.5采用不同路基宽度和断面组成形式的衔接处宜选择在交通量变化的平面交叉处,当条件受限无
法设置于平面交叉处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渐变率不宜大于1/20,且设计速度为40km/h时不宜
小于30m,设计速度为60km/h时不宜小于40m。
平面设计
6.5.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应注意线形与地形、景观、环境等协调性,但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建设资金制
约时,可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选用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回旋线参数比例、平纵线形组合等指
标。
6.5.2圆曲线
6.5.2.1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
6.5.2.2圆曲线最小半径及回旋线最小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按表4确定。
表4圆曲线最小半径
指标要求
设计速度/(km/h)604035302520
一般值/m20010085654530
6%1356045352515
极限值/m最大超高
8%1255040302015
回旋线最小长度/m503530252520
6.5.3急弯曲线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40km/h时,困难路段经充分论证后可采用设计速度35km/h、30km/h的平
纵指标,但平面半径不宜小于40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0km/h时,困难路段经充分论证后可采用
设计速度25km/h的平纵指标,但平面半径不宜小于20m;并满足合成纵坡、停车视距的要求。
6.5.4越岭路段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40km/h时,困难路段为充分利用老路,节约资源,在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
措施后,可以采用35km/h、30km/h的平纵指标;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0km/h时,困难路段为充分
利用老路,降低造价,在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可以采用25km/h的平纵指标。
6
DB52/T1609—2021
6.5.5回头曲线段
回头曲线按JTGD20的规定执行。
6.5.6缓和段
直线同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径向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
旋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且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当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渐变率不大于1:15计算,且长度不应小于10m。困难路段,当
超高缓和段或加宽缓和段较长时,经论证后,可将超高、加宽插入相邻直线和圆曲线段,但插入圆曲线
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半。
6.5.7曲线间直线长度
两圆曲线间以直线相连接时,直线长度不宜过短,并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速度为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不宜小于4V(以km/h计);
反向圆曲线间不宜小于1V(以km/h计);
b)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不宜小于2V;反向
曲线间不宜小于1V(以km/h计)。在困难路段,当平纵面完全拟合老路时,在满足速度协
调性的基础上曲线间直线长度可不作要求。
6.5.8视距
双车道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受地形条件或其他条件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
可采用停车视距。当视距不满足会车视距要求时,应有足够的横净距,当利用老路路段受条件限制不能
满足横净距要求时,应通过设置凸面镜等交通工程措施改善行车条件。
纵面设计
6.6.1纵断面设计应结合地形、水文、地质、桥涵、取弃土等因素深入研究、综合比较,老路路基、
路面、结构物的技术状况满足使用要求的,应充分利用。经过论证分析后,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6.6.2老路利用段的纵面设计,宜与既有公路纵面拟合,除受净空以及构造物限制的路段外,一般路
段应遵循“宁填勿挖”的改扩建原则。
6.6.3纵面拟合线形设计宜应符合下列规定:
a)满足路面加铺、补强的预留厚度需要;
b)考虑老路既有构造物利用时,以构造物为控制点进行设计;
c)兼具城镇道路功能路段,纵断面设计高程应与周边地块衔接,并参照城市竖向规划控制高程,
充分考虑城市排水需求;
d)在沿线村寨集镇路段,应充分考虑出行需求。
6.6.4最大纵坡根据设计速度,按表5确定。利用老路路段,最大纵坡可增加1%。
7
DB52/T1609—2021
表5最大纵坡
指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SCS 000015-2023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 相含量的测定 全谱拟合法 2023-07-28
- T/CSTM 00847-2022 材料实验数据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数据要求 2022-08-11
- T/GZHG 015-2022 电力、通讯电缆保护用改性聚氯乙烯(MPVC-H)六边形结构壁管 2022-01-05
- T/FSAS 61-2022 儿童洗发沐浴露 2022-09-23
- T/QGCML 1999-2023 卵磷脂浓缩装置 2023-10-31
- T/CTES 1040-2021 纺织品抗病毒、抗菌整理剂及其功能评价 2021-06-25
- T/CCSAS 029-2023 输送单元操作机械化、自动化设计方案指南 2023-02-28
- T/NAIA 074-2021 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 生产技术规范 2021-10-08
- T/CIESC 46-2023 工业用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 2023-04-27
- T/SDSCCE 043-2022 格式反应副产六水氯化镁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