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89-2023 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术语

T/CI 089-2023 Unmovable cultural relic natur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terminology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89-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7-06
实施日期
2023-07-06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术语、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术语、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术语及其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领域的术语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不可移动文物 im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4.8)、石窟寺(4.11)、石刻(4.12)、古墓葬(4.16)、古遗址(4.13)、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4.9)等代表性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cultural heritage site under protectio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定公布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4.1)的统称,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WW/T 0083-2017,3.1,有修改]文物保护范围 heritage protection scope文物保护单位(4.2)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文物建设控制地带 heritage buffer zone文物保护单位(4.2)的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文物保护范围(4.3)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4.2)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4.2)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同级别的单位由相应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来源:GB/T 22528-2008,3.4,有修改]文物保存环境 im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environment不可移动文物(4.1)周边构成或影响其价值的孕育产生自然灾害(3.1.1)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文物本体 body of cultural heritage构成文物保护单位(4.2)的基本组成部分。[来源:WW/T 0083-2017,3.4]文物载体 carrier of cultural heritage文物本体(4.5)所附着的基体。[来源:WW/T 0083-2017,3.5]文物单体 individual cultural heritage构成文物保护单位(4.2)的、以独立形式存在的文物。[来源:WW/T 0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起草人:
宫阿都、乔云飞、陈云浩、刘颖慧、孙延忠、郭小东、张兵峰、宋小可、万金红、李宏松、徐 澯、黄智卿、王志涛、华 巍、肖 东、葛 川、陈富龙、邓 扬、吴婧姝、梁 龙、汪 怡、胡云岗、巴婉茹、胡凯龙、李博艺、包文轩、王海涵、付泽昕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01

CCSA22

团体标准

T/CI089—2023

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术语

Naturaldisasterriskmanagementofimmovableculturalheritage—terminology

2023-07-06发布2023-07-0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T/CI089—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自然灾害术语.......................................................................1

3.1自然灾害基本术语...............................................................1

3.2自然灾害系统基本术语...........................................................2

3.3自然灾害类型基本术语...........................................................2

4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术语...............................................................3

5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术语...........................................................5

5.1风险管理基本术语...............................................................5

5.2风险管理数据格式术语...........................................................5

5.3信息采集术语...................................................................6

5.4风险评估指标术语...............................................................7

5.5风险评估制图术语...............................................................8

5.6风险调查监测术语...............................................................8

5.7应急处置术语...................................................................8

参考文献.............................................................................10

I

T/CI08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

司、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宫阿都、乔云飞、陈云浩、刘颖慧、孙延忠、郭小东、张兵峰、宋小可、万金

红、李宏松、徐澯、黄智卿、王志涛、华巍、肖东、葛川、陈富龙、邓扬、吴婧姝、梁龙、

汪怡、胡云岗、巴婉茹、胡凯龙、李博艺、包文轩、王海涵、付泽昕。

II

T/CI089—2023

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术语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术语、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术语、不可移动文物风

险管理术语及其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领域的术语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923-202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950-2009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18391.1-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1部分:框架

GB/T22528-2008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

GB/T28921-2012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

GB/T39056-2020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

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WW/T0083-2017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规范

3自然灾害术语

3.1自然灾害基本术语

3.1.1

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

由自然因素造成不可移动文物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注:包括气象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生物灾害等灾害类型。

[来源:GB/T28921-2012,2.1,有修改]

3.1.2

自然灾害系统naturaldisastersystem

由致灾因子(3.2.1)、孕灾环境(3.2.2)、承灾体(3.2.3)与灾情(3.2.4)共同组成且具有复

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

3.1.3

灾害类型disastertype

根据自然灾害(3.1.1)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划分的类别。

3.1.4

缓发性自然灾害delayednaturaldisaster

致灾因子(3.2.1)在较长(数年至更长时间)的时段内对不可移动文物(4.1)造成损害的事件或

现象。

3.1.5

突发性自然灾害suddennaturaldisaster

致灾因子(3.2.1)在非常短(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的时段内对不可移动文物(4.1)

造成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3.1.6

原生灾害originaldisaster

1

T/CI089—2023

在灾害链(3.1.8)中最早发生的由致灾因子(3.2.1)直接造成不可移动文物(4.1)破坏的自然

灾害(3.1.1)。

3.1.7

次生灾害secondarydisaster

在灾害链(3.1.8)中由原生灾害(3.1.6)所诱发的不可移动文物(4.1)衍生自然灾害(3.1.1)。

3.1.8

灾害链disasterchain

由致灾因子(3.2.1)或文物保存环境(4.4)变化引发的一系列不可移动文物(4.1)的灾害现象。

注:包括串发性灾害链与并发性灾害链。

3.1.9

灾害强度disasterintensity

表征致灾因子(3.2.1)发生强度及不可移动文物(4.1)受损程度的指标。

3.1.10

灾害损失lossinducedbydisaster

自然灾害(3.1.1)对不可移动文物(4.1)造成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经济财产

损失,以及文保单位(4.2)相关人员的人身损失。

3.2自然灾害系统基本术语

3.2.1

致灾因子disaster-causingfactor

可能引发不可移动文物(4.1)的自然灾害(3.1.1)的气象、气候、水文、地球物理等异变因子。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