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DB53/T 993-2020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two-line wheat with temperature and light sensitivi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2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2020-08-17发布2020-11-17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T99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宏生、李绍祥、杨木军、顾坚、丁明亮、刘琨、赵红、杨忠慧。
I
DB53/T993—2020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基地要、制种田准备、父、母本群体结构、播种期和播量、
田间管理、不育系育性检测、辅助授粉、防杂保纯、收获与储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温光敏核不育系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母本,其花粉育性受核基因控制,同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以温度影响为主。
当育性敏感期的环境温度高于其育性转换温度阈值时表现可育,用于母本种子繁殖;低于其育性转换温
度阈值时表现不育,用于制种;不育系“一系两用”。
2.2
恢复系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父本,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使杂交一代(F1)结实正常。
2.3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
2.4
温光敏杂交小麦制种
用父本给母本授粉生产杂交种的过程。
2.5
育性转换敏感期
母本生殖生长过程中对自然温光条件最敏感、决定不育系表现为“不育”或“可育”的一段生长发
育时期。用于制种的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发生在孕穗期至抽穗期。
2.6
育性转换温度
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温度阈值,用日平均温度表示。
2.7
育性转换光长
母本从不育向可育转换的光长阈值,用日平均日长表示。
2.8
不育度
母本败育花粉粒占总花粉粒的百分比,或不结实小花数占总有效小花数的百分比。
1
DB53/T993—2020
2.9
育性安全期
生产制种中,母本的不育度保持在99%以上的一段时期。
2.10
育性安全系数
育性转换敏感期制种基地日平均气温低于母本育性转换温度阈值的概率。估算方法详见附录A。
2.11
父母本花期相遇
母本开花后3天~5天内有70%以上父本开花。
2.12
败育花粉粒
发育不正常、无受精能力的花粉粒。包括以下3类:
a)典败花粉粒:皱缩为不规则形状,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
b)圆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无染色反应或仅少部分有染色;
c)染败花粉粒:呈圆形,对碘-碘化钾染色正常,但染色较浅或部分无染色。
2.13
正常花粉粒
花粉粒为圆形,碘-碘化钾染色完全、均匀,整个花粉粒呈黑色或红棕色,有受精能力。
3基地要求
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和光照阈值选择制种基地(详见附录B)。制种基地需具备如下条件:
a)育性安全系数≥0.95,育性安全期≥25天;
b)集中连片,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有排、灌水条件;
c)完全自然隔离;或与其他小麦品种相距≥500米;或与其他小麦品种开花期相差≥25天;
d)开花期无3天以上连续阴雨;
e)收获期无连续阴雨。
4制种田准备
4.1整地
如前作为水稻,播种前犁地,耙平、耙细;如前作为旱地作物,可直接旋耕,耙平、耙细。
4.2父、母本种植规划
按附录C规格进行设置。
5父、母本群体结构
5.1母本群体结构
母本基本苗以14.5万苗/亩~15.5万苗/亩为制种最佳播种密度。
5.2父本群体结构
2
DB53/T993—2020
5.2.1父本与母本花期
不同父本与母本花期按以下方法设计:
a)父本与母本花期相差≤15天,按表1调整播种时父本的基本苗设计,使父、母本同期播种花
期相遇。
表1父本花期差异与父本基本苗调整对照表
类型父本花期较母本早父本花期较母本晚
天数0天~3天4天~7天8天~11天12天~15天0天~3天4天~7天8天~11天12天~15天
父本密度
14.5~15.512.5~13.510.5~11.58.5~9.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
(万苗/亩)
b)父本花期与母本花期相差>15天,通过提前或推迟父本的播期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
5.2.2父本播种密度
当父本播种密度降低4万苗/亩~6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增加50%;当父本播
种密度提高4万苗/亩~6万苗/亩时,分蘖期父本的追肥用量比母本减少50%。
6播种期和播量
6.1播种量
播种前,分别检验父、母本种子的发芽率和千粒重,并根据制种田的整地和土壤情况估算种子田间
出苗率,按照公式1计算父母本的播量(SR,千克/亩):
BSTGW
SR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ITS 475-2025 基于脑机接口的脑智综合评估系统技术要求 2025-07-01
- T/SDZBZZ 047-2025 高压远程流体输送管路系统 2025-07-09
- T/CITS 485-2025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试纸 2025-07-01
- T/CITS 481-2025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规范 2025-07-01
- T/GDYXLXXH 003-2025 科普志愿者评价 2025-07-08
- T/GDPMAA 0018-2025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肥胖症中心建设指南 2025-07-04
- T/CITS 473-2025 基于脑机接口的临床康复应用指南 2025-07-01
- T/DGECA 028-2025 建筑工程BIM施工应用规范 2025-07-09
- T/XJBSLH 006-2025 DHA食用植物油 2025-07-09
- T/CMEPCA 085-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汽轮机发电机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