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59-2020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DB4107/T 459-2020 DB4107/T 459-2020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utton mushroom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7/T 459-2020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8-12
实施日期
2020-08-17
发布单位/组织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平菇早秋、冬季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封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起草人:
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马玮超、刘翼成、崔卫、李建峰。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59—2020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2020–08–12发布2020–08–17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59—2020

前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平菇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而制订。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制定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封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修订起草人:胡晓强、李峰、赵建选、马玮超、刘翼成、崔卫、李建峰。

本标准2020年8月12日制定发布。

I

DB4107/T459—2020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菇产地环境要求、生产管理措施要求和采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平菇早秋、冬季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19541-2017饲料原料豆粕

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1935-2010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DB41/T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

HJ555-2010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规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技术规程。

4栽培环境及场地

4.1栽培环境

符合NY/T391-2013的规定要求,禁止与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靠近,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

下水位较高的地块。

4.2栽培场所

推荐设施栽培,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模式。

4.2.1日光温室

菇房坐北朝南稍偏东,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4.2.2塑料大棚

1

DB4107/T459—2020

塑料大棚可以根据地势而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均可,以东西走向为佳,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

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4.3栽培原料和药品

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应符合NY/T1935—2010的规定。

4.3.1玉米芯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使用前将玉米芯粉碎成0.5cm~1.5cm大小的颗粒。

4.3.2棉籽壳

选用干燥的棉籽壳,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虫害、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带有

部分棉绒为佳。

4.3.3辅料

麸皮质量应符合NY/T119的要求,豆粕质量符合GB/T19541-2017的要求、磷肥、石膏等栽培用化

肥的使用应符合HJ555-2010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要求。

5栽培季节

5.1早秋种植

5月上旬繁育母种,5月底~6月中旬繁育原种,6月中旬~7月底繁育栽培种,8月上旬~9月上旬均

可连续种植,8月中旬~12月初均可连续采收,9月中旬~10月下旬均是产菇高峰期,主要供应早秋和初

冬市场。

5.2冬季种植

7月中、下旬繁育母种,8月上旬~10月上旬繁育原种,8月底、9月上旬~11月底繁育栽培种,10

月初~12月下旬均可连续种植,10月底~翌年的4月底可连续采收,11月上旬~翌年2月中、下旬是产量

高峰期,主要供应冬季和翌年的早春市场。

6栽培品种

6.1早秋种植品种

选择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出菇早、适温广、转茬快、生物学效率高、抗病性好的中广温型品种(出

菇温度18℃~28℃),如:浅色系品种新831,深色系品种新科106等。

6.2冬季种植品种

选择菌丝洁白、生长旺盛,出菇整齐、适温较广、转茬快、生物学效率高、抗病性好、较耐CO2的

中低温型品种(出菇温度5℃~20℃),如:深色系品种新科108等。

7菌种制备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2010的要求。

2

DB4107/T459—2020

8主要栽培模式

8.1发酵料栽培

发酵料栽培模式可用于早秋栽培和冬季栽培。

8.1.1基础配方

8.1.1.1配方一:98%棉籽壳,1.9%石灰,0.1%克霉灵。

8.1.1.2配方二:92.5%玉米芯,1.5%尿素,3%磷肥,2.9%石灰,0.1%克霉灵。

8.1.1.3配方三:70%玉米芯,22.5%棉籽壳,1.5%尿素,3%磷肥,2.9%石灰,0.1%克霉灵。

8.1.2预湿拌料

第一天将棉籽壳或玉米芯加水拌匀,添加石灰,发酵初始pH值10-11,玉米芯预湿后颜色由白转成

淡黄色,手握拌好的料,手指缝有连续水滴出。

8.1.3建堆发酵

预湿后的栽培原料经过一天的堆置,已基本吸透水分,添加尿素、磷肥等混合均匀,并调节含水量

至65%左右为宜,堆成高度0.6m~0.8m,宽度不低于2m的梯形堆;堆好后,在堆上用直径5cm~8cm

的木棒在堆顶部垂直向下打密集的透气孔(透气孔要打密、打深、打透),间距30~40cm左右;随后在

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有条件的可用草毡、麻包、编织袋等覆盖物盖好料堆,阴雨天气要加盖塑料布

做好防雨准备,严防雨水进入料内。

8.1.4翻堆

8.1.4.1堆建好后,在气温20℃左右条件下1d~2d后料温可达60℃以上,此时进行翻堆,以后

每2d翻堆一次,玉米芯为主料时一般翻堆4次,棉籽壳为主料时一般翻堆3次。

8.1.4.2翻堆时应注意上、下、内、外翻匀,即:先将表层干燥冷却区翻下,抖松做新堆底,再将放

线菌活跃的中间层翻到一边,将底层的厌氧发酵区翻叠到新堆底上,成为新的中间最适发酵层,最后将

原来翻到一边的中间层堆料放在堆外,成为新堆的表层,每次翻堆都按此顺序更替,当料面长满白色放

线菌、培养料呈浅褐色,且料无酸、臭味时,即发酵完成。

8.1.5装袋、播种

8.1.5.1塑料袋选择

早秋栽培可选用折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