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85-2018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
DB11/T 1585-2018 DB11/T 1585-2018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ong 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P1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85—2018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ofstrongmotionobservationforbuildingstructures
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585—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要求..........................................................................2
4.1基本要求......................................................................2
4.2观测点要求....................................................................2
4.3观测设备要求..................................................................3
4.4观测设备工作环境要求..........................................................3
5建设要求..........................................................................3
5.1设备安装要求..................................................................3
5.2试运行要求....................................................................4
5.3设备验收要求..................................................................4
6观测要求..........................................................................5
6.1观测方法及分类................................................................5
6.2观测系统维护要求..............................................................5
6.3观测数据处理要求..............................................................5
6.4观测成果......................................................................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组成..........................................7
附录B(资料性附录)观测点布设示例..................................................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加速度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采集器主要技术指标.............................................12
附录E(规范性附录)远程检查表.....................................................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现场检查表.....................................................15
附录G(规范性附录)观测记录报告单.................................................16
I
DB11/T158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地震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飞、阎婷、刘影、康现栋、马洁美、尤红兵、温瑞智、马强、谭庆全、王晓
美、范晓勇、周宝锋、董有、杨涛、鞠树森。
II
DB11/T1585—2018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适用范围、设计要求、建设要求、观测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法律、法规规定的需建设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建筑、对经济社会有重大价值
或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要建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102.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DB/T1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
DB/T17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
DB/T10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
DB/T64强震动观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强震动strongmotion
地震和爆破等引起的场地或工程结构的强烈震动。
[GB/T18207.1—2008,定义3.2.24]
3.2
强震动观测strongmotionobservation
利用专门仪器记录场地和工程结构加速度反应的观测。
3.3
台阵array
专门设计布设的多个观测点组合构成的观测系统。
注:改写DLT5416—2009,定义4.0.6
3.4
观测点observationpoint
1
DB11/T1585—2018
设置观测设备进行强震动观测的位置。
3.5
专用台阵specialarray
根据特定目的,按专门设计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阵。
3.6
自由场地freefield
不受周围工程结构振动影响且覆盖层可近似认为水平成层的空旷场地。
3.7
正常运行率normaloperationrate
设备正常运行时间和全部运行时间的比值。
4设计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应由观测设备、传输线路和辅助设施等组成(见附录A)。
4.1.2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观测点应由结构观测点和自由场地观测点组成。
4.1.3建设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应收集完整的基础资料,包括结构所在场址的位置信息、场地土描
述、柱状图、波速测量数据和结构设计图纸、结构计算书。
4.1.4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方案设计,应确定台阵的类型、观测设备部署、规模、观测方案和设备技
术指标等要求。
4.1.5宜设置专用台阵开展特定目的的强震动观测,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结构层间
位移和基础(层间)隔震效果等。
4.2观测点要求
4.2.1通用台阵结构观测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结构的底层或地面层、中间层和顶层应各设置不少于1处结构观测点,中间层应每间隔5-10
层至少布置1处观测点。可参考附录B图B.1通用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观测点布设示例图。
b)在结构刚度突变处设置至少1处观测点。
c)能获取完整的结构响应。可根据结构的对称特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d)将水平向加速度传感器沿靠近结构平面形心的竖直轴大致等间隔布设,观测结构平动;将正交
的水平向加速度传感器布设于结构的翼端,观测结构扭转。
4.2.2通用台阵自由场地观测点满足以下要求:
a)应至少设置1处观测点。
b)观测点应设置三分向传感器。
c)宜设在工程场址所在的自由场地或基岩上,到主体结构的距离宜不小于被观测结构高度的2
倍;不满足距离要求时,通常将传感器布设于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强震
动观测井中,观测井的建设要求按DB/T16—20065.2规定执行。
4.2.3专用台阵结构观测点除了满足通用台阵观测点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
DB11/T1585—2018
a)土-结构相互作用观测台阵,应由结构观测点和至少3处不同深度的强震动观测井中观测点组
成。可参考附录B图B.2土-结构相互作用专用观测台阵观测点布设示例图。
b)层间位移观测台阵,结构观测点应布设于结构的相邻楼层上。可参考附录B图B.3层间位移专
用观测台阵观测点布设示例图。
c)基础(层间)隔震观测台阵,应在结构隔震层上、下相邻楼层上设置专门结构观测点,传感器
为三分向传感器。可参考图B.4基础(层间)隔震专用观测台阵观测点布设示例图。
4.2.4观测点设备部署满足以下要求:
a)应设置加速度传感器。
b)可在各观测点只设置传感器,所有观测点传感器均通过传输线路连接到采集器。
c)可在各观测点同时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采集器,不同观测点通过传输线路连接成观测网。
d)可设置位移、沉降、形变、风力、温度和湿度等其他类型传感器进行辅助观测。
e)观测设备宜具备冗余度,便于后期替换和维护。
4.3观测设备要求
4.3.1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C表C.1的要求,井下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应符合附录C表C.2的要求。
4.3.2采集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4.3.3传输线路满足以下要求:
a)应采用屏蔽电缆连接加速度传感器与采集器。
b)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方式连接采集器与管理中心。
4.3.4辅助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供电设备具备维持观测台阵持续、稳定运行的供电能力。
b)备用电源具备满足观测设备连续、稳定工作至少3天的能力。
4.4观测设备工作环境要求
4.4.1传感器工作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传感器安装、调试、更换、运行条件和正常工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
b)外加防水、防尘保护罩,结构观测点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GB4208—2008表2和表3规定的
IP65要求,场地观测点外壳防护等级应满足IP67要求。
4.4.2采集器工作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采集器安装、调试、更换、运行条件和正常工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
b)保障采集器正常工作的数据传输网络环境。
c)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校时,保证持续接收到卫星信号;采用网络校时,保证网络持续连通。
4.4.3加速度传感器与采集器间的传输介质应避开强电磁干扰。
5建设要求
5.1设备安装要求
5.1.1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照传感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3
DB11/T1585—2018
b)结构观测点传感器的两个水平测量方向分别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或单分向传感器沿结构的
某一主轴方向。一般情况下,X轴沿结构短轴或横向方向,Y轴沿结构长轴或纵向方向,Z轴
沿竖直方向。
c)将自由场地观测点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仪器墩上,仪器墩的规格和建造要求按照DB/T60—2015
规定执行。
d)按DB/T17—2006中8.4井下地震计的安装技术要求安装井下传感器,使用直接卡壁安装或定
位底座安装。直接卡壁安装须有卡壁机构和遥控功能,以实现井下传感器与井壁刚性耦合和在
地表对井下传感器的卡壁操作。使用定位底座安装方式,密封筒底部应具有方位标志线及连接
导向装置结构,即密封筒的顶部应具有自动扶正装置,使得传感器落到定位底座上时能够实现
与井壁的刚性耦合。
5.1.2采集器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照采集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b)稳固放置在仪器箱或者仪器柜内。
5.1.3传输线路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所有连接牢固可靠。
b)线缆接头处绝缘屏蔽。
c)室外部分宜采用套管保护。
5.1.4设备调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传感器极性、零位进行检查、调试和确定,进行人工触发、功能测试。
b)对采集器采样率、通道定义等参数进行设置,进行卫星授时同步、双向通信等设置、检查、调
试和确认。
5.1.5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观测台阵建设报告。报告内容参照DB/T64—2016附录A的规定
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 5205-1991 石材加工用金刚石磨具 1991-06-22
- QB 1116.2-1991 仪器灯泡 仪器卤钨泡 1991-06-04
- JC 343.1-1991 真空挤砖机型式与基本参数 1991-12-29
- QB 1091-1991 地毯在动态负载下厚度减少的试验方法 1991-06-04
- JB 9322-1991 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技术条件 1991-07-03
- JB 5118-1991 农用污水污物潜水电泵型式与基本参数 1991-05-18
- JB 5204-1991 碳化硅脱氧剂化学分析方法 1991-06-22
- SH 0039-1990 工业凡士林 1991-03-26
- QB 1207-1991 民族弦鸣乐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1-07-03
- JC 443-1991 纸面石膏板护面纸板 199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