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37-2020 粳稻种子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DB4107/T 437-2020 Seed quarantin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aponica rice seed origi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7/T 437-2020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8-12
实施日期
2020-08-17
发布单位/组织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新乡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乡市范围内产地环境和实施粳稻种子产地检疫的植物检疫机构以及所有繁育、生产粳稻种子的单位和个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新乡市种子服务站
起草人:
刘玉熙、李尉霞、刘静、王莉、李宏壮、朱素梅、孔祥云。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37—2020

粳稻种子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2020-08-12发布2020-08-17实施

新乡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37—2020

前言

为提高粳稻种子质量、保障粳稻种子不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维护粳稻的安全生产,根据粳稻检疫

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市的生产实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种子服务站。

本标准起草人:刘玉熙、李尉霞、刘静、王莉、李宏壮、朱素梅、孔祥云。

本标准2020年8月12日制定发布。

I

DB4107/T437—2020

粳稻种子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粳稻种子产地检疫术语和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健康种子生产、综合治理措施、检

验和签证等。

本规程适用于新乡市范围内产地环境和实施粳稻种子产地检疫的植物检疫机构以及所有繁育、生产

粳稻种子的单位和个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SN/T1438—2004稻水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NY/T1482—2007稻水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8371—2009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检疫性有害生物

4.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icola(Fangetal)Dye.

4.2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ISHIYAMA)Dye.

4.3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

5健康种子生产

5.1繁育地选择

5.1.1繁育地的选择应在前一个生长季进行,在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的指导下,选择从未发生或连续三

年未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块,具有一定隔离保护条件,灌溉水源无检疫对象污染。

5.1.2繁育地确定后,种子繁育单位或个人应在育秧前一个月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申请产地检疫,并

提交产地检疫申报表(见表1),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安排生产。

1

DB4107/T437—2020

表1产地检疫申报表

种植地块种植面积预计总产量

种植地点品种种子来源预计播期隔离条件备注

编号(m2)(kg)

合计

植物检疫机构审核意见:

审核人:

植物检疫专用章

年月日

注1:本表一式二联,第一联由审核机关留存,第二联交申报单位

注2:本表仅供当年使用

申报号:

作物名称:

申报单位(个人):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

5.2选种及种子消毒处理

5.2.1繁育地用种要求

使用无检疫对象发生地区生产的种子或经检疫部门检验证明不带检疫对象的种子。

5.2.2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详见附录A)。

6综合治理措施

6.1栽培管理要求

6.1.1播种

5月上旬播种,播前大水塌床,达到上糊、下实、面平,667m2播量35kg。

6.1.2秧田管理

播后苗前,每667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对水30kg喷雾;秧苗二叶一心时,每667m2施尿素5kg,

浇小水,每667m2用15%多效可唑湿性粉剂75g对水50kg喷雾;三叶一心时,每667m2施尿素10kg,浇

小水;此后不旱不浇,使其旱长;移栽前2d~3d灌一次水。

6.1.3大田水肥管理

6.1.3.1灌水

稻田灌水要做到浅水插秧,寸水分蘖,够苗晾田,湿润灌溉,前不见后水,足水孕穗,湿润灌浆,

活熟到老。后期不可断水太早,一般田块在收获前7d~10d断水,低洼地在收获前10d~15d断水。

6.1.3.2施肥

2

DB4107/T437—2020

每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m3以上、磷酸二铵15kg~20kg、尿素13kg、钾肥10kg、硫酸锌1kg~

2kg作为底肥。插秧后3d~5d,每667m2用尿素5kg~7kg均匀撒施;插秧后10d~15d视分蘖情况

每667m2施尿素12kg~15kg;拔节期(早熟品种在7月下旬、中晚熟品种在8月初)每667m2施尿素和

硫酸钾各3kg~5kg;齐穗期每667m2喷施200g磷酸二氢钾。基肥要充分腐熟;防止偏施氮肥,氮、

磷、钾要合理配比,防止粳稻贪青诱发病害。

6.2病、虫田处理

6.2.1对发生病、虫害田块和病、虫害发生中心插上标记,立即拔除或齐泥割除病株。

6.2.2化学防治

对发病中心立即进行喷药控制,对周围田块也应喷药预防,特别是在暴风雨及淹涝之后,要立即喷

药。可喷施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0倍液,或25%叶枯灵300倍液,每间隔6d~7d喷一次,

应连续喷药2次~3次。

对发生稻水象甲田块,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每间隔5d喷一次,连喷药2次~3次。

6.3病、虫田稻种处理

6.3.1病、虫田生产的种子要单收、单存,严防与无病种子混杂。

6.3.2病、虫田种子一律改做粮食不得作种子使用。

6.4病、虫稻草处理

病、虫稻草作燃料烧掉,或作其它灭菌处理。不得用病、虫稻草捆秧和禁止带病、虫肥料施入稻田。

7检验和签证

7.1田间调查

7.1.1田间调查时间

秧田从四叶期开始,逐畦目测检查,发现可疑病斑,拔出病苗,进行鉴定。调查共分三次:第一次

在拔节期;第二次在孕穗至抽穗阶段,多为病害流行时期,症状明显,易于识别;第三次在齐穗后至叶

片枯黄前,结合种子纯度、质量检验同时进行。将调查结果填入产地检疫田间记录表(见表2)。

表2产地检疫田间调查记录表

种苗繁育单位:调查地点:

调查地块编号:对应申报号:

调查面积(m2):调查日期:

作物名称:品种名称:

种苗来源:生长期:

田间调查情况症状/危害状:

发病率/虫口密度及田间分布情况:

危害面积:判断/初步判断:

备注:

填表人(签名):

植物检疫专用章

审核人(签名):年月日

3

DB4107/T437—2020

7.1.2田间调查方法

7.1.2.1调查方法

在全面目测的基础上,对凝似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块,采取棋盘式取样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查,

0.33hm2以下的地块取样数不少于10点;0.33hm2~1.33hm2的地块取样数不少于15点;1.33hm2~

3.33hm2的地块取样数不少于20点;3.33hm2以上的地块取样数不少于25点;每点面积为0.5m2~1.0

m2。

7.1.2.2症状诊断

田间症状识别(详见附录B)。可疑症状,采集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7.2实验室检验

田间调查发现有检疫对象的可疑植株应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验(方法见附录C),繁育地收获的种

子必须进行实验室检验(方法见附录C),检验结果填入“实验室检验报告单”(见表3)。

表3实验室检验报告单

编号

对应申报号:样本编号:取样日期:

作物名称:作物品种:取样部位: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备注:

检验人(签名):

植物检疫专用章

审核人(签名):

年月日

7.3签证

7.3.1经田间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未发现检疫对象的粳稻种子,由当地检疫部门签发“产地检疫合

格证”(见表4)。

7.3.2凡发生有检疫对象的种子田生产的种子不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

7.3.3种子繁育单位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收购、出售种子。

4

DB4107/T437—2020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