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66-2017 片形吸虫病诊断

WS/T 566-2017

行业标准-卫生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566-2017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卫生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8-01
实施日期
201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卫生计生委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61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566—2017

片形吸虫病诊断

Diagnosisoffascioliasis

2017-08-01发布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WS/T56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

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云南省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学年、陈家旭、张世清、焦建明、刘金明、方文、顾伟、刘榆华、周岩、熊

彦红。

I

WS/T566—2017

片形吸虫病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片形吸虫病的诊断。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片形吸虫Fasciolaspp.

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吸虫,寄生人体的片形吸虫主要包括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

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参见附录A)。

2.2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

由片形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片形吸虫童虫在腹腔和肝脏实质中移行所造成的急性期

损害,以及成虫寄生于胆管内所致的以胆管上皮增生、胆管及胆囊炎症等为主的慢性期损害。

2.3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case

体内有片形吸虫寄生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4

片形吸虫病流行区fascioliasisendemicarea

存在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蜗等椎实螺科淡水螺),且当地有人和/或牛、羊等反刍动物感染

片形吸虫的地区。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有在流行区生活、工作、旅游史,且有生食水生植物或饮用生水史(参见附录B的B.1)。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期

1

WS/T566—2017

发热、腹痛、乏力,或伴有厌食、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肝脏肿大、肝区叩痛等体征(参见附

录B的B.2.1)。

3.2.2慢性期

临床表现与急性期相比相对较轻,主要包括腹痛、乏力、贫血、纳差、厌油腻、黄疸和肝脏肿大等

表现(参见附录B的B.2.2)。

3.3实验室检查

3.3.1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见片形吸虫虫卵(见附录C的C.1和C.2)。

3.3.2手术或病理切片检查见片形吸虫虫体(见附录C的C.3)。

3.3.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见附录C的C.4)。

3.3.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或绝对值增高。

4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5诊断

5.1无症状感染者

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3.1,且同时符合3.3.1、3.3.2中任一条。

5.2急性片形吸虫病

5.2.1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3.1、3.2.1和3.3.4。

5.2.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3。

5.2.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1或3.3.2中任一条。

5.3慢性片形吸虫病

5.3.1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3.1、3.2.2和3.3.4。

5.3.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3。

5.3.3确诊病例

2

WS/T566—2017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1或3.3.2中任一条。

6鉴别诊断

应与华支睾吸虫病、肝型并殖吸虫病、肝毛细线虫病、病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

肿和肝脏恶性肿瘤等相鉴别(参见附录D)。

3

WS/T566—2017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