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DB14/T 2861-2023 Species Germplasm Resource Inventory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mber Resources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2861-2023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31
实施日期
2024-01-31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起草人:
王刚狮、武红柱、杨秀云、刘瑞霞、武小钢、白艳林、时宝凌、白晋华、王振 忠、刘珺、刘俊、郭跃东、贺晓龙。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2023-10-31发布2024-01-31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2861—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普查对象、内容与方法...............................................................1

5工作准备...........................................................................2

6外业调查...........................................................................3

7内业整理...........................................................................5

8普查成果...........................................................................6

9质量控制...........................................................................6

10档案管理..........................................................................7

附录A(规范性)外业调查表...........................................................8

附录B(规范性)优良、特异单株选择方法..............................................19

附录C(资料性)主要调查因子技术要求................................................21

附录D(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提纲............................................24

I

DB14/T286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刚狮、武红柱、杨秀云、刘瑞霞、武小钢、白艳林、时宝凌、白晋华、王振

忠、刘珺、刘俊、郭跃东、贺晓龙。

II

DB14/T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普查成果,

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620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DB14/T1200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6620、DB14/T12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林木种质资源

指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遗传物质的总称,包括种、种源、家系、无性系等类型的植株、种子、穗条

等繁殖材料和细胞、DNA等遗传物质。

优良林分

同等立地条件下,在速生、材质、抗性、结实等方面优于同类林分。

优良单株

又称优树,指生长量、抗性等主要性状明显超出相同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的其他林木的植株。

特异单株

指树冠、干、枝、叶、花、果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同种其他林木的植株。

古树群

一定区域范围内,生长在相同环境下,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相对集中分布,3株及以上的古树

群体。

4普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普查对象

普查下列林木种质资源:

1

DB14/T2861—2023

——原始林、天然次生林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人工造林、园林绿化、庭院绿化、经济林果园等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保存圃、种子园、采穗圃、试验林、植物园、树木园等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

——古树名木。

普查内容

4.2.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及生长情况。

4.2.2栽培利用和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优良特性、经济性状、保存利用状况等。

4.2.3主要树种的优良林分、优良单株和特异单株。

4.2.4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健康状况、生境现状、受威胁因素及

程度、保护状况等。

4.2.5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数量、树龄、分布、健康状况、生境现状、受威胁因素及程度、保护状

况等。

普查方法

一般选用下列方法:

——资料查询:查询已有的技术档案和文献资料,掌握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信息,了

解树种分布、栽培利用、保存定植等概况;

——访谈调查:通过访谈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种植户,了解询问普查区域

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确定重点调查线路和重点调查区域;

——实地踏查:设置一定的路线进行踏查,全面了解调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和分布的一般

规律;

——样线调查:按预设的线路,详细调查记录线路两侧的林木种质资源相关信息;

——样方调查:根据调查区域内植物群落分布状况设置样方,详细调查记录林木种质资源相关信

息;

——标准地调查:根据普查区域内主要树种分布状况设置标准地,详细调查记录主要树种相关信

息。

5工作准备

方案制定

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细则。普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普查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机构队伍、

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技术细则主要包括普查对象和内容、程序与方法、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

分析评价、质量控制及成果要求等。

资料收集

5.2.1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

——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林业区划等成果资料;

2

DB14/T2861—2023

——自然保护地、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植物园、树木园、资源圃、农业园区、各类苗

圃等相关资料;历次林木良种公告;优树选择收集、引种驯化以及各类子代测定林、种源试

验林、建园(圃)材料等技术资料;

——植物志、树木志、植物图鉴、植物名录、古树名木及地方志等资料。

5.2.2其他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情况等资料。

用具配备

5.3.1仪器工具

包括数码相机、电脑、数据采集仪、围尺、钢卷尺、皮尺、土壤刀、测高器、定位仪、望远镜、生

长锥等。

5.3.2调查图表

调查用图、调查表格等。

5.3.3采样器械

采集袋、标本夹、枝剪、高枝剪、手锯、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采集标签和鉴定标签等。

5.3.4辅助用品

常用药品、安全防护装备、拍摄及通讯设备等。

技术培训

采取室内培训和现场实训的方式,系统学习普查工作方案、技术细则、标本采集制作及照片拍摄等。

6外业调查

野生资源

6.1.1实地踏查

根据现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按照一定的线路,了解资源分布

区地形地势、林分起源、树种种类、林分状况等。

6.1.2树种调查

6.1.2.1样线

6.1.2.1.1样线设置

根据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和植物群落的类型确定样线密度和长度,密度一般为5.5km×5.5km设置1

条,长度为1500m~4000m。坡地从谷底向山脊垂直于等高线设置,沟谷地段沿河岸由下游向上游设置,

丘陵和平原地区按资源状况平行、均匀布设。

6.1.2.1.2样线调查

3

DB14/T2861—2023

调查记录样线两侧各10m~30m范围内的资源情况,调查内容见表A.1。

6.1.2.2样方

6.1.2.2.1样方设置

样线起点和终点各设置1个样方,海拔落差较大的样线上高程每间隔200m增设1个,较长的河谷样

线每2km增设1个。样方不应设在林缘,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样方形状一般为正方形,乔木样方为20

m×20m,灌木样方为5m×5m。

6.1.2.2.2样方调查

调查样方内树种名称、数量、生态因子等,调查内容见表A.2。

6.1.3优良林分

6.1.3.1优良林分的选择

优良林分选择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主要树种集中分布的中龄林或近熟林,面积0.3hm2以上,且为实生起源;

——地形平缓、交通方便、分布相对集中;

——同龄林或相差2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林分结构良好,郁闭度不低于0.6;

——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

6.1.3.2标准地设置

在优良林分内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标准地,标准地总面积应占优良林分总面积的2%及以上。标准

地形状一般为正方形,乔木林为20m×20m,灌木林为5m×5m。

6.1.3.3标准地调查

调查内容见表A.3。

6.1.4优良、特异单株

6.1.4.1优良、特异单株的选择

选择方法见附录B。

6.1.4.2优良、特异单株调查

调查内容见表A.4。

栽培利用资源

6.2.1资料查询

查询已有的技术档案和文献资料,掌握区域内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基础信息,了解栽培利用林木

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利用情况。

6.2.2访谈调查

通过访谈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了解询问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种源、

家系、无性系、品种)、特异单株等基础信息及利用情况。

4

DB14/T2861—2023

6.2.3调查登记

在资料查询和访谈的基础上,对普查区域内乡镇/林场进行抽样调查,数量不少于二分之一。分别

对栽培利用的用材、防护、经济、观赏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登记,调查内容见表A.5、表A.6、表A.7。

收集保存资源

通过查询历史技术档案资料,掌握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定植等信息。对收集保存在专门场所的林

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登记,调查内容见表A.8。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

查询本区域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和《山

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地核查和补充调查,调

查内容见表A.9。

古树名木

查询古树名木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地核查。依据DB14/T1200的规定,对没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

进行补充调查。调查内容见表A.10和表A.11。

其他

6.6.1标本采集

按普查单元分别采集树种或者品种标本。标本采集时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有叶、花或果实

的小枝,每种采集3~4份,并及时标记标本相关信息。

6.6.2照片拍摄

拍摄生境、群落、植株及叶、花、果实等能反映种质整体和局部特征的照片,拍摄物应主体突出,

图像清晰。

7内业整理

调查表格

核对外业调查的范围、内容及各类调查表,补充遗漏调查内容,对外业调查表进行归类统计、汇总

并整理成册。

影像资料

对拍摄的影像进行归类并备份。核对影像资料的编号、种质名称、拍摄时间、地点与外业调查表是

否一致。

标本制作

对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整理、换纸或烘干,待其完全干燥后装订在台纸上制成腊叶标本,并附上标签,

每种标本制作2~3份。对不能准确识别的树种,结合野外采集记录和照片,查阅资料进行鉴定,仍不能

鉴定的,报请专家进行鉴定。

统计分析

5

DB14/T2861—2023

按普查单元统计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面积、数量等,并进行分析评价。

图件编绘

编绘普查样线、样方、标准地分布图、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位置图、优良/特异单株分布图、重

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分布图、古树名木分布图等图件。

8普查成果

普查报告

普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制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报告提纲参见附录D。

普查数据库

分类组织整理调查记录数据、影像等资料,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

腊叶标本

按照普查单元整理、分类并保存制作的腊叶标本。

9质量控制

检查内容

9.1.1外业检查

样线、样方、标准地设置和调查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物种漏登率是否小于10%,标本采集种类是否

达到普查树种总量的80%以上,调查表格填写完整率、准确率是否分别达到90%。

9.1.2内业检查

文、表、图、标本、照片等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错漏。

检查方式

普查单位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核查。

质量评价

普查工作质量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普查工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表1。

6

DB14/T2861—2023

表1普查工作质量等级评定表

质量等级

评定标准

优秀合格不合格

种质鉴定正确率≥95%90%~95%<90%

调查因子正确率≥95%90%~95%<90%

种质信息漏登率<5%5%~10%>10%

说明:三项评定标准中,若有一项指标属于不合格,质量等级即判定为不合格;如三项均达到合格以上,则

按最低的一项等级评定。

10档案管理

应建立健全普查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方案、技术细则、规章制度、合同等相关文件,普查报告、

外业调查表、统计汇总表、照片、标本及相关图件等资料。

7

DB14/T2861—2023

A

A

B

附录A

(规范性)

外业调查表

A.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线调查表

表格编号:样线编号:样线名称或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

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

树种海拔分布天然结实

中文名拉丁名俗名经度纬度生活型株数生境坡向坡度坡位标本号照片编号

编号(m)方式更新情况

注1:表格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yx(样线调查)+顺序号(两位数字),如

14010701_yx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线。

注2:样线编号:样线调查时填写调查样线的编号,如太原市杏花岭区1号样线,编号为tyxhl01。

注3:样线名称或调查地点:样线调查时填写调查样线的名称,如南沟,样线以外调查时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XX村、

XX路、XX公园。

注4:树种编号:样线中每个树种的编号,样线编号+下划线+顺序号(三位数字),如tyxhl01_001。

注5: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

注6: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藤木、草本、其他填写。

注7:株数:实测或估测每个调查地点或每条样线调查范围内该树种的株数,可填写具体的数量或数量范围。

注8:分布方式分为集中、片状、散生、零星4类。

注9:天然更新根据观测选填实生、萌蘖、未见。

注10:结实情况分为开花、结实、未见花果。

注11:生境分为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荒漠、高山灌丛等。

注12:标本号:采集标本的编号,按相同的规则编号。

注13: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tyxhl01_001_油松_全株01。

8

DB14/T2861—2023

A.2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表

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日期:调查人员:

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

群落类型干扰程度○无○轻○中○重

郁闭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

经度纬度海拔(m)

生境○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高山灌丛○草地○荒漠

○北坡○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南坡坡度坡○山脊○上坡○中坡

坡向

○西南坡○西坡○西北坡○无坡向(゜)位○下坡○山谷○平地

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厚○中○薄土壤质地土壤pH值腐殖质层厚度○厚○中○薄

物种登记

植物名称数量(株/丛)

平均树高平均胸径

树种编号生活型幼树幼苗照片编号

中文名拉丁名成年树(m)(cm)

(仅乔木)

注1:样方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yf(样方调查)+顺序号(两位数字),

如14010701_yf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方。

注2:群落类型:指主要树种+植被类型。如栎类阔叶林、落叶松针叶林、松栎针阔混交林、沙棘灌木林等。

注3:树种编号:样方中每个树种的编号,样方编号+下划线+顺序号(三位数字),如14010701_yf01_001表示山

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方中编号为001的树种。

注4: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