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7-2014 板栗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2057-2014 Chestnut bligh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057-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17
实施日期
2014-03-17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疫病发生程度、成灾标准、调查方法、防治对策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或生态环境相近地区板栗疫病防治工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参加起草单位为六安市林检局、金安区林检局、裕安林检局、舒城县林检局、霍山县林检局、金寨县林检局。
起草人:
陈继东、梅跃进、蒋丽雅、陈书黎、余益胜、张玉厚、杨圣冬、方泰泉、王学林、阮艺芳、徐善传、徐光余。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057—2014

板栗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controlofSeptobasidiumfeltofCryptonectria

parasitica(Murr.)Barr.

2014-02-17发布2014-03-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05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参加起草单位为六安市林检局、金安区林

检局、裕安林检局、舒城县林检局、霍山县林检局、金寨县林检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继东、梅跃进、蒋丽雅、陈书黎、余益胜、张玉厚、杨圣冬、方泰泉、王学

林、阮艺芳、徐善传、徐光余。

I

DB34/T2057—2014

板栗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疫病发生程度、成灾标准、调查方法、防治对策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或生态环境相近地区板栗疫病防治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板栗疫病Crypt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

板栗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又称干枯病、胴枯病、溃疡病,腐烂病,属于世界性病害,是世界性

栗树病害之一。该病常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寄主染病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轻者造成树势衰弱,重

者全株枯死。

3寄主和分布

3.1寄主

板栗疫病寄主在安徽省主要有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茅栗(Castaneaseguinii)、

锥栗(Castaneahenryi(Skam)Rehd.etWils.)、麻栎(Quercus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Blume.)等植物。

3.2分布

栗疫病在我省板栗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六安市的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裕安区、金安区,

宣城市的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安庆市的岳西县、太湖县等县区。

4病害症状与诊断

见附录A。

5病原与病害发生规律

见附录B。

6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1

DB34/T2057—2014

6.1危害程度

见附录C。

6.2成灾标准

达到下面指标之一,即为成灾:

——受害株率30%以上;

——树木死亡率10%以上。

7防治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检疫检验和疫情监测,以营林技术、生物防治为主,药剂

防治为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被害株率和危害程度,达到有效控制乃至根除病害的目的。

7.1疫情监测与调查

开展疫情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制定防治方案,科学开展防治。调查方法见

附录D。

7.2加强检疫检验

开展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发现染疫病苗(接穗)就地封存销毁。

7.3预防消毒处理

新进种苗、接穗宜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在萌芽前用30%波尔多液300~400倍液或3-5波美度

石硫合剂以及其他杀菌剂消毒,再清水冲洗。

7.4综合防治技术

7.4.1营林措施

7.4.1.1科学管理栗园

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排灌,防旱防涝,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

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保持栗园适当的温湿度,搞好栗园卫生,清除落叶、病果、杂灌。

7.4.1.2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质抗病品种,淘汰易感病品种。我省板栗优良品种有叶里藏、粘底板、二水

早、大红袍、大油栗、乌早、二新早、软刺早、黄栗蒲、红光栗、紫光栗等。

7.4.1.3做好树体保护

冬、夏季将枝干涂白,防止冻害和日灼。涂白剂配方:生石灰:硫酸铜:水=1:1:10~20。避免

树体机械损伤,一旦造成伤口,用波尔多液或抗菌剂401或抗菌剂402兑水200倍液涂抹伤口消毒

保护,防止病菌侵入。

7.4.2清除病原

2

DB34/T2057—2014

7.4.2.1对感病较重,病斑面积较大的栗树,可采取截干方式。立春以后,在地温回升根系开始活动,

栗芽未萌动前,将栗树从感病部位以下截断,伤口及以下部位用4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原液涂抹2~

3次,每隔10d涂抹1次,周围健康栗树喷波尔多液保护。

7.4.2.2对病死树连根刨起,全面清除,集中烧毁,在穴内施生石灰消毒。

7.4.3药剂防治

刮除病斑及老树皮,带出栗园烧毁。用抗菌素401或70%托布津兑水200倍液,加0.1%平平

加涂抹病处,每隔20d涂抹1次,连续3次。对发病较轻的树木,刮除病斑后,可用40%退菌特50

倍液,或用抗菌剂401兑水200倍液,进行全面喷洒,每隔15d喷1次,连喷3次。

7.5防治效果检验

防治效果检验见附录E。

3

DB34/T2057—2014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板栗疫病症状与诊断

板栗疫病主要危害寄主主干和枝条。发病初期在病部表皮出现黄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

则赤褐色斑块,直至将树干包围并上下蔓延。早起病斑水肿状隆起,内部湿腐有酒糟味。发病至中后期,

病部失水,树皮干缩凹陷,表皮纵裂。剥开枯死树皮,可见有污白色至淡黄色扇形伸展的菌丝体。

在老树上,由于树皮粗糙且较厚,病斑通常不明显;在嫁接树上,病斑通常发生于嫁接口处;在虫

害树干上,常常会发现该病溃疡斑;幼树常在干基部发病,导致病部以上部位枯死,下部产生愈伤组织,

逐渐萌发出大量萌蘖,翌春旧疤复发,前一年萌蘖大多枯死,至夏秋,未死部分又萌发大量萌蘖。如此

往复数年,最后导致病树死亡。

图A.1板栗疫病枝条和嫁接口被害处

图A.2板栗疫病中后期发病症状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