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708-2011 无公害食品 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42/T 708-2011 Non-pollution food: Main wheat diseases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4月
-
202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708—2011
无公害食品
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Pollution-freefood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controlofmaindiseasesinwheat
2011-4-15发布2011-4-20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T708—201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防治原则.............................................................................................................................................................1
4防治主要病害.....................................................................................................................................................1
5防治技术措施.....................................................................................................................................................2
6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要点.............................................................................................................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麦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指标.................................................................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小麦常用杀菌剂部分).........................................................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我国小麦上登记杀菌剂品种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7
附录D(规范性附录)小麦病害防治适期的病情调查方法.........................................................................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要点.....................................................................9
I
DB42/T70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
本标准起草人:喻大昭、杨立军、黄朝炎、龚双军、曾凡松、向礼波、汪华、史文琦。
II
DB42/T708—2011
无公害食品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防治原则、防治主要对象、防治技
术措施和防治技术措施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区域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4-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8321.5-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8321.9-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ISO22006:2009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指南(Qualitymanagement
systems-GuidelinesfortheapplicationofISO9001:2008tocropproduction)
EPPOPP2/1(2)良好植物保护规范(Goodplantprotectionpractice)
EPPOPP2/10(1)良好植物保护规范指南:小麦(Guidelinesongoodplantprotectionpractice:
wheat)
3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小
麦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合理利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
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把病
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实现环境无害化,小麦生产安全化和规范化。
4防治主要病害
4.1叶部病害
1
DB42/T708—2011
4.1.1小麦条锈病(病原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setHenn是担子菌亚门柄锈菌
属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4.1.2小麦叶锈病(病原PucciniareconditaRobergeexDesmaz.f.sp.triticiErikssetHenn.,是担子
菌亚门柄锈菌属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4.1.3小麦白粉病(病原有性态为Blumeriagraminis(DC.)Speerf.sp.triticiMarchal,是子囊菌亚门
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无性态为OidiummonilioidesNees,是半知菌亚门粉孢属串珠粉状孢菌)。
4.2穗部病害
4.2.1小麦赤霉病(病原有性态为Gibberellazeae(Schw.)Petch,是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
无性态主要为亚州镰刀菌种FusariumasiaticumO,Donnell、禾谷镰刀菌种F.graminearumSchw.,
是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禾谷镰刀菌)。
4.2.2小麦散黑穗病(病原为Ustilagotritici(Pers.)Jens,是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4.3根茎基部病害
4.3.1小麦纹枯病(病原有性态为Ceratobasidiumcornigerum(Borud.)Rogers,属担子菌门角
担菌属;无性态为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为半知菌亚门无孢科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
4.3.2小麦全蚀病(病原为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J.Walker.,是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4.3.3小麦根腐病
4.3.3.1镰刀菌根腐病(病原为禾谷镰孢FusarimgraminearumSchw.、燕麦镰孢F.avenaceum(Fr.)
Sacc.和黄色镰孢F.culmorum(W.G.Smith)Sacc.等多元性病原复合侵染)。
4.3.3.2长蠕孢根腐病(病原有性态为Cochliobolussativus(ItoetKurib.)Drechsl,为子囊菌亚门旋
孢腔菌属禾旋孢腔菌,无性态为Bipo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是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麦根
腐平脐蠕孢菌)。
5防治技术措施
5.1植物检疫
严禁危险性病害通过种籽、包装材料等途径传入产区。在调运时要严格抽样检查,如发现可疑
病害时,应送植物检疫部门认定后再确定是否调运。
5.2农业防治
5.2.1清洁田园
收获后播种前深耕灭茬,清除和处理带菌稻草(桩)、玉米秸秆(茬)、麦秆(茬)和杂草等
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来源。
5.2.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的适应性品种。
5.2.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和墒情,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控制小麦合理群体密度。
5.2.4开沟排渍
搞好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5.2.5科学施肥
参照NY/T496-2002合理施肥,防止麦苗长势偏弱或贪青晚熟,提高麦苗抗病性。
2
DB42/T708—2011
5.3物理防治
发现散黑穗病等中心病株,应及时带出田外集中焚烧或掩埋。
5.4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小麦田生态环境中的有益天敌,充分发挥自然调控因素,利用微生物产物防治小麦
病害。
5.5化学防治
5.5.1病害发生流行监测及防治指标
在化学药剂防治前,必须根据病害发生流行特点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确定防治时间、用
药种类、剂量等。防治指标见附录A。
5.5.2化学农药使用原则
使用化学农药时,各地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药量(浓度)和最多使用次数应符合GB
4285-1989及GB/T8321.1~9的规定,详见附录B。小麦上登记的杀菌剂品种的日允许摄入量、急
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参见附录C。
5.5.2.1允许使用的杀菌剂
三唑酮、丙环唑、甲基硫菌灵、烯唑醇、多菌灵、菌核净、代森锌、异菌脲、乙蒜素、戊唑醇、
咪鲜胺、三氯异氰尿酸、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福美双·菌核净、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福美双、
多菌灵•丙环唑、多菌灵•菌核净、多菌灵•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咪鲜
胺、代森锰锌•菌核净、噁霉灵•稻瘟灵、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多菌灵•乐果•三唑酮等。
5.5.2.2禁止使用的杀菌剂
汞制剂、甘氟、砷类、铅类等,以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和未在小麦上登记的杀菌剂。
5.5.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5.5.3.1加强病害种群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附录A和附录D)的应及时对症施药。
5.5.3.2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中每种每年最多使用2次,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中每种每年最多使用
1次。允许使用的农药,一般最后一次施药时间应距采收期在20天以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在30天
以上。
5.5.3.3注意选取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的混用,以减少用药次数,避免或延缓病原
菌产生抗性。
5.5.3.4严格按规定剂量施用,喷雾时力求雾滴均匀周到。
6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要点
根据小麦田病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制定小麦田主要病害综合防治要点见附录E。
3
DB42/T708—20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小麦主要病害发生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022-2021 制浆造纸企业综合能耗计算细则 2021-03-05
- QB/T 5570-2021 造纸工业能源检测与评价方法 废水处理系统 2021-03-05
- QB/T 5571-2021 造纸企业水平衡测试方法 2021-03-05
- QB/T 1928-2021 制浆造纸企业自备热电站发电和供热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 2021-03-05
- QB/T 5569-2021 造纸工业能源检测与评价方法 漂白系统 2021-03-05
- QB/T 5575-2021 制鞋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2021-03-05
- QB/T 5568-2021 造纸工业能源检测与评价方法 蒸煮系统 2021-03-05
- QB/T 5557-2021 计算机控制缝纫模板切铣机 2021-03-05
- QB/T 5572-2021 制革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2021-03-05
- QB/T 5595-2021 人造革与合成革工业 节水技术要求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