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3730-2002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s for distric power network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30-200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11-29
实施日期
2003-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电力公司自动化研究院
起草人:
金振东、叶周、姜彩玉、张慎明、石俊杰、沐连顺、洪宪平、李顺、张伯明、张志伟、舒彬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5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

链接:/tech/94119.html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地区级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企业供电网及其他供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亦

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J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DL/T63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IEC60870-5(所有部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

IEC60870-6(所有部分)(TASE2)与ISO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

IEC6185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3一般要求

3.1工作条件及环境条件

3.1.1主站工作条件

系统主站(调度端)计算机正常工作条件一般为:

a)环境温度18℃-28℃;

b)相对湿度30%-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70kPa~106kPa。

3.1.2主站环境要求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b)计算机机房的接地和静电防护应符合GBJ50174有关规定;

c)计算机机房的平均照度应不小于500lx;

d)计算机机房的消防与安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

链接:/tech/94119.html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3.1.3子站工作条件及环境要求

子站(厂站端)的工作条件及环境要求见GB/T13729有关规定。

3.2电源要求

3.2.1主站交流电源

主站应配置两路独立的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筹一15%~+10%;

b)谐波≤5%;

c)频率50Hz,允许偏差±5%。

3.2.2主站不间断电源

主站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交流电源失电时,UPS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应为1h~2h。

3.2.3子站电源要求

子站电源要求见GB/T13729有关规定。

3.3数据传输通道要求

3.3.1模拟通道

b)工作方式双工,有主备用通道时,可由主站控制自动或手动切换;

c)比特差错率应优于1×10-5;

d)接收电平-40dB~0dB;

e)发送电平0dB~20dB。

3.3.2数字通道

a)传输速率64kbit/s,384kbit/s,2Mbit/s,32Mbit/s,155Mbit/s等;

b)通道接口_符合ITU-T及ISO有关接口标准;

c)工作方式双工、点对点传输时应有备用通道,可由主站控制自动切换;网络传输时应能自动封闭环形结构的故障

段;

d)比特差错率数字微波应不大于10-s,光纤通道应不大于10-s;

e)通道传输时延镇250ms。

3.4系统设计要求

3.4.1系统构成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

链接:/tech/94119.html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主站(包括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实时网络分析、历史数据存贮、计算机通信、调

度员人机联系、调度员培训仿真等应用)、若干子站(包括远方终端装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能累计量数据终端)

及若干数据通道构成。主站计算机系统宜为分布式结构,由若干台服务器、工作站及配套设备构成,不同的应用可分

布于不同的计算机节点,具有关键应用的计算机硬件应有冗余配置。全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等设备直通过冗余配

置的网络互连,以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3.4.2硬件

主站硬件,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和配套设备等,均应采用当时的主流技术通用产品,应考虑可靠性、可

维护性、开放性和可扩性要求。

3.4.3软件

主站软件宜按多层次软件结构设计,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所选操作系统应为具有开放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成熟

的产品。除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外,还应配置包括数据库管理、人机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在内的支持软件,

以及当地及远方在线故障诊断软件。在采用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时,所选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为当时主流技术

产品。软件应有详细汉字说明,具有汉字操作指南。

3.4.4数据通信方式

a)主站与子站的通信可采用点对点、多路点对点、多点星形、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复合型或网络型等连接方式;

b)与上下级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采用网络或数据转发方式;

c)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通信采用专线或网络方式;

d)与电能累计量数据终端的通信采用专线、拨号或与厂站远方终端装置共线方式;

e)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应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3.4.5数据通信协议

a)不同主站间的数据通信协议推荐采用IEC60870-6系列标准;

b)主站与子站间的远动数据通信协议推荐采用IEC60870-5和IEC6185。系列标准。

3.4.6模拟屏接口方式

a)机电型(镶嵌式)模拟屏控制器接口:申行口方式或网络方式;

b)电子型模拟屏接口:局域网连接方式,应支持XWindow,X11R5,X11R6或WindowsGUI协议。

4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功能

4.1数据采集

应能采集和接收以下种类的数据:

a)模拟量;

b)数字量;

C)状态量;

d)带时间标志的事件顺序记录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