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84-1995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cholera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5984-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6-01-23
实施日期
1996-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归口单位
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起草人:
张树波、张迈仑、于长水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一1995

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cholera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

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

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

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

和处理

2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139群

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

轻度到重度不等。

3诊断标准

3.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潜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

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胖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

者0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L门确定诊断标准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

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

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一12一15批准1996一07一01实施

GB15984一1995

4临床分型标准

4门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

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

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

<400m1,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写-10%,成人为4%-8%.

4.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给,严重肌肉痉挛,

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

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

4.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

毒性循环衰竭。

5治疗原则

5.,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

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I章。

5.3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

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

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

E

6解除隔离标准

6.1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

除隔离。

6.2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

6.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

行流行病学观察

了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首

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一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

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了门疫点、疫区的划定

a.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

围。

b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

GB15984一1995

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7.2疫点处理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以最

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b.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

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

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e.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

常用抗菌药物及服用剂量参考附录E。

7.3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

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7.4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发现传染源,按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GB15984一1995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标本的收集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

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A2标本的送检

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陈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

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A3分离培养

A3.1直接分离培养:急性期病人水样大便标本在增菌培养的同时可取其粘液絮片或用棉拭子直接接

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目前常用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有庆大霉素琼脂,4号琼脂和TCBS琼脂等。

A3.2增菌后分离培养:所有粪便标本都应接种碱性蛋白陈水培养基,放37C增菌6-8h后,从菌膜下

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强选择性琼脂平皿。

AM鉴定:自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与01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及0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

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用血清的效价一般应为1:40^-1:50。如可疑菌落在血清中很快(一般在

10"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在生理盐水中不凝集者判为阳性。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5个以上

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集检查,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落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均为阴性时方可报

告未检出01群及。139群霍乱弧菌。对首发病例菌株需送上一级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或复查。

附录B

血清学检查

(参考件)

B1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检查抗体的成分为抗菌抗体为进行血清学诊断,需要采取

病人的双份血清,在发病第1-3天采第一份血清,第15-20天采第二份血清。检查血清中抗菌抗体常

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杀弧菌试验比凝集试验敏感。

B2试管凝集试验:用生理盐水对倍连续稀释待检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0.5mL。将标准菌在营养琼脂

上的16-18h培养物用。.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约含18亿菌/mL(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

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0.5mL;另将菌悬液加入。.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37`C3h观察初

步结果,再放冰箱(40C)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菌凝于管底成

伞状,上清半透明者判为十+,以能使菌呈++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为血清凝集效价。第二份血清

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增长4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B3杀弧菌抗体检测:可采用改良微量法,检测程序如下:

2,3,5-氯化三苯四氮哩溶液(TTC)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配制。.5%(W/V)溶液,加热溶解,

置灭菌棕色瓶中,4'C保存备用。

b.补体指示菌混悬液制备:选取标准01群及。139群霍乱弧菌为指示菌,分别连续在营养琼脂平

板上分离2次,选取光滑型菌落2-3个,挑取小量接种于5mL营养肉汤中,37℃培养6h,取。.1m1转

GB15984一1995

种于5mL营养肉汤,37℃培养2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2nm吸光度(OD)值,调整OD值至。.1为原

液。将原液作1:50稀释后与1:10补体等量混合,即为补体指示菌混悬液。

c.待检血清稀释:于经洗涤处理、无水乙醇浸泡5min和紫外灯照射灭菌lh的微量培养板或4X

10孔聚苯乙烯塑料板用微量加液滴管每孔加人一滴((0.025mL)灭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或生理盐水,

再将待测灭活血清一滴((0.025mL)加入每排的第1孔,自第1孔开始作连续对倍稀释至第10孔.

d.加补体指示菌悬液:于每孔稀释血清加入补体指示菌悬液一滴,加盖,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

1-2min,置37'C水浴箱孵育30mino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