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
- 起草人:
- 吴远翔、钟汉、余文雨、王辉平、李依瑾、陈艮渊、万盛、吴绍花、李一丹、吕红甫、温婷、薛晴、于甜、陶隽。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03
CCSA0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464—2024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指南
Guidelinesfortheconstructionofchildreliefandprotectionwork
station
2024-06-27发布2024-08-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464—2024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原则...........................................................................................................................................................1
4.1儿童优先,权益为本...............................................................................................................................1
4.2预防为主,标本兼治...............................................................................................................................1
4.3政府负责,社会协同...............................................................................................................................2
4.4专业引领,因人施策...............................................................................................................................2
5工作任务...........................................................................................................................................................2
6场地要求...........................................................................................................................................................2
7人员要求...........................................................................................................................................................2
7.1基本要求...................................................................................................................................................2
7.2伦理要求...................................................................................................................................................3
7.3岗位简介...................................................................................................................................................3
8服务内容...........................................................................................................................................................3
8.1监测预防...................................................................................................................................................3
8.2福利保障...................................................................................................................................................4
8.3强制报告...................................................................................................................................................4
8.4应急处置...................................................................................................................................................4
8.5评估帮扶...................................................................................................................................................4
8.6监护随访...................................................................................................................................................5
8.7社会参与...................................................................................................................................................5
9环境营造...........................................................................................................................................................5
10运行管理.........................................................................................................................................................6
10.1制度建设.................................................................................................................................................6
10.2档案管理.................................................................................................................................................6
10.3人员培训.................................................................................................................................................6
10.4服务质量管理.........................................................................................................................................6
11评价监督.........................................................................................................................................................6
附录A(资料性)儿童及家庭基本信息表.......................................................................................................7
附录B(资料性)儿童服务需求评估表...........................................................................................................9
附录C(资料性)深圳市儿童评估表(基础版)........................................................................................11
附录D(资料性)深圳市儿童风险评估标准(基础版)............................................................................18
I
DB4403/T464—2024
附录E(资料性)儿童侵害情况上报表.........................................................................................................18
附录F(资料性)儿童主任日常服务记录表................................................................................................19
附录G(资料性)深圳市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清单........................................................................................20
附录H(资料性)委托监护责任确定书.........................................................................................................22
附录I(资料性)深圳市困境儿童认定标准及认定说明............................................................................23
附录J(资料性)儿童监护风险等级评定参照表........................................................................................24
附录K(资料性)儿童保护服务转介记录表................................................................................................25
附录L(资料性)个案隐私信息保护承诺书................................................................................................26
参考文献...............................................................................................................................................................27
II
DB4403/T46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救
助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远翔、钟汉、余文雨、王辉平、李依瑾、陈艮渊、万盛、吴绍花、李一
丹、吕红甫、温婷、薛晴、于甜、陶隽。
III
DB4403/T464—2024
引 言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工作,关心未成年人
成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是各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资源协调的枢纽,是基层儿童关爱服务的
主要阵地,承担日常开展儿童福利、家庭监护支持和干预、未成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未成年
人保护法宣传、儿童工作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是提供儿童关爱的“服务
站”,也是帮助困难儿童的“避风港”。如何面向社区实现均等化的儿童关爱服务,规范化地建设未
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是现实中的难题。加强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对于织密全市未成
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IV
DB4403/T464—2024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原则、工作任务、场地要求、人员要求、服务内
容、环境营造、运行管理以及评价监督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注:本文件内“未成年人”与“儿童”均指不同语境下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workstationforthechildrescueandprotection
由街道办事处设立、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相关事务、提供关爱服务的工作机构。
3.2
儿童督导员childcaresupervisor
经所在街道办事处指定,掌握制定工作计划、考核儿童主任工作、建立信息台账、督导儿童主
任、跨部门协调等能力,从事儿童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3.3
儿童主任directorofchildcare
经所在社区指定,掌握社区随访、外展工作、信息沟通、政策支持、个案转介、儿童服务场所管
理等能力,负责所在社区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专门人员。
3.4
儿童社工childrensocialworkers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3.5
困境儿童vulnerablechildren
由于儿童自身、家庭、社会等原因陷入生存、安全、发展等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关心帮助
的儿童。
注:困境儿童分为孤儿、自身困境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安全困境儿童和临时困境儿童,包括户籍儿童和经常居
住地为本地的儿童以及流动儿童。
4建设原则
4.1儿童优先,权益为本
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优先考虑儿童的需求和权益,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和发展权。对陷入困境的儿童第一时间介入和匹配资源,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儿童的隐私。
4.2预防为主,标本兼治
1
DB4403/T464—2024
侧重对儿童家庭的监护监督和指导,加强困境儿童个人和家庭的救助帮扶,指导、帮助监护人提
升监护能力,依法干预处置监护人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
4.3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切实履行政府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充分整合政策资源、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权责清
晰、衔接有序、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党委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
性,形成儿童社会保护工作合力。
4.4专业引领,因人施策
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家庭需求的复杂性,以人为本,一人一策,综合运用专业机构、专业人
员、专业方法开展服务。对困境儿童进行分类保障,统筹运用各类资源,推动政府保护与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协同回应儿童个性化需求。
5工作任务
5.1落实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基层儿童保护机制。
5.2落实儿童关爱帮扶政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依法处置监护人侵害儿童权益事件,承担政府
兜底保障儿童权益的属地责任。
5.3强化辖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医疗机构、旅店、宾馆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
人员主动报告意识,履行强制报告义务。
5.4督促落实监护人责任,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指导和帮助,确保突发事件情况下无人照料儿童及
时获得救助。
5.5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导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面向社区、家庭提供专业服
务。
5.6组织和支持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工落实工作职责,加大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
童社工等基层儿童工作者培训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5.7指导社区党委落实专人专岗负责儿童保护工作,依法对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监护支
持和监督。
5.8定期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6场地要求
6.1空间建设宜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区域和满足儿童友好要求的活动区域,可与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
工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既有场地共享场所,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相分离,空间符合安全、卫生和环保
等公共建筑标准,充分保护儿童隐私。
6.2服务区域宜满足办公、接待、会商、评估、培训等基本功能,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咨询、
急难救助、喘息照料等服务设施。
6.3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场所宜适度私密,宜配备会议平板设备;评估、心理咨询区域宜满足安全、
温馨、安静、适度隐秘等要求,宜配备沙盘游戏器具、情绪宣泄器具、毛绒玩具等。
6.4统一命名为“XX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显著位置宣传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热线
“12345”。
7人员要求
7.1基本要求
7.1.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下简称“未保站”)的组成人员为站长、副站长、儿童督导员、儿童
主任,宜配备儿童社工、心理工作者等工作人员,以上人员落实相关岗位的从业禁止制度。站长宜由
街道公共服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副站长宜由儿童督导员兼任。
2
DB4403/T464—2024
7.1.2未保站工作人员宜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熟悉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相关政策法
规,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1.3儿童社工宜具备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
业资格证书,并依规进行登记及注册。
7.2伦理要求
7.2.1自觉遵循儿童利益优先、尊重与接纳、生命第一、非批判、个别化等职业伦理。
7.2.2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隐私。
7.2.3具备社会工作服务意识,遵守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指引,以儿童的正当需求为出发点,
提供专业服务,最大程度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7.3岗位简介
7.3.1儿童督导员
儿童督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推进所在辖区困境儿童保障等工作,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统筹儿童主任管理,做好选拔、指导、培训、跟踪、考核等工作;
——动态更新困境儿童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台账;
——指导儿童主任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定期走访和重点核查,做好强制报告、转介帮扶等事项;
——指导社区党委做好儿童关爱服务场所建设与管理;
——开展儿童保护政策宣传;
——协调引进和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招募志愿者或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工作;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困境儿童社会救助、义务教育、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工作。
7.3.2儿童主任
儿童主任的工作职责包括:
——切实做好儿童面临监护风险或受到监护侵害情况的发现、核实、报告工作;
——组织开展所在社区困境儿童信息排查,一人一档案,及时将信息报送儿童督导员建立台账;
——指导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委托监护确认书,加强对监护人和受委托监护人的法治宣
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
——定期随访监护情况较差、失学辍学、无户籍以及患病、残疾等重点儿童,协助提供监护指
导、精神关怀、返校复学、落实户籍等关爱服务,对符合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儿童及
家庭,告知具体内容及申请程序,并协助申请救助;
——及时向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报告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
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并协助为儿童本人及
其家庭提供有关支持;
——管理所在社区儿童关爱服务场所,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7.3.3儿童社工
儿童社工的工作职责包括:
——协助儿童督导员做好困境儿童预防干预、转介处置等工作;
——参与专业性帮扶工作,包括监护风险等级评估、情绪疏导、亲职教育、家庭关系调适、成长
教育、资源链接、技能培训等;
——参与专业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包括服务项目开发、评估和督导。
8服务内容
8.1监测预防
3
DB4403/T464—2024
8.1.1制定全年走访规划,收集、掌握儿童信息。督促儿童主任入户核查困境儿童情况,并填写《儿
童及家庭基本信息表》(见附录A)和《儿童服务需求评估表》(见附录B)。
8.1.2联合社区、学校等开展儿童监护风险筛查,对存在监护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宜指导儿童社工
及时调查核实,并填写《深圳市儿童评估表(基础版)》(见附录C)和《深圳市儿童风险评估标准
(基础版)》(见附录D),做好源头预防和个案帮扶。
8.1.3被通报儿童遭受严重家庭暴力或不法侵害等情况时,宜指导儿童主任于24小时内完成首次家
访,填写《儿童侵害情况上报表》(见附录E)并报送儿童督导员。
8.1.4对排查出来的可能陷入监护困境的儿童,督促儿童主任进行定期家访并填写《儿童主任日常服
务记录表》(见附录F),了解其监护、生活、学习、健康等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预防性服
务。家访频率按以下要求:
——对独居、留守、流动、精神或身体残疾及其他自身特殊困难的儿童,至少每月一次;
——对有过短暂流浪行为、多次流浪行为及严重流浪倾向的儿童,不低于每月一次;
——对散居孤儿,家庭贫困、单亲、父母重病或重残、父母服刑及其他家庭困境的儿童,不低于
每月一次;
——对失学辍学及其他成长受到阻碍的儿童,不低于每月一次,直至复学满一个月后可降低频
率;
——对无户籍儿童,不低于每月一次,直至落实户籍后,可根据需求降低频率;
——对所有监护困境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经评估情况改善的,可降低入户跟踪回访频
率。
8.1.5会同街道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帮助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态度、知识和技能;为因突发事件暂时无
法照顾孩子的家庭提供社会化的照料服务。
8.1.6为有需要的儿童家庭提供亲职教育、沟通技巧训练、家庭关系调适等方面的专业监护指导服
务,提升家庭监护能力,指导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责任。
8.2福利保障
8.2.1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及时更新民政部儿童福利综合信息系统信息,实现动态管理。
8.2.2接受儿童福利、救助保护等政策咨询,协助符合条件的儿童及其家庭获得儿童福利保障(困境
儿童福利保障清单见附录G)。
8.2.3发现学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情况的,及时报告教育部门,协助开展劝返工作。
8.3强制报告
8.3.1工作中发现儿童身体受到伤害、受到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急状况时,及时报告
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
8.3.2加强强制报告制度的法制宣传,提高密切接触儿童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强制报告制度的知晓
率。
8.3.3指导辖区内密切接触儿童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强制报告义务。
8.4应急处置
8.4.1对人身安全受威胁或者身体受到伤害的儿童,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带离危险境地或送医救治,
为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儿童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8.4.2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临时性监护缺失的儿童,协助监护人办理委托监护,指导签订《委托监护责
任确定书》(见附录H)。
8.4.3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临时监护情形的儿童,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交由所属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
机构临时监护。
8.5评估帮扶
8.5.1儿童主任可根据《深圳市困境儿童认定标准及认定说明》(见附录I)认定困境儿童,并依据
《儿童监护风险等级评定参照表》(见附录J)初步评估风险等级。
4
DB4403/T464—2024
8.5.2初步评估为低风险或中风险等级的,根据儿童需求提供相应的临时救助、经济帮扶、福利申
请、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帮扶、公益资源链接等服务。对暂无能力处置的个案,依据《儿童保护服务
转介记录表》(见附录K)及时报告或移送至所属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8.5.3初步评估为高风险等级的,及时报告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并启动临时监护情形认定。
8.5.4协助司法机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做好高风险个案儿童需求评估、社会背景调查评估、
社会观护、监护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参与个案会商。
8.5.5为遭受严重心理、精神创伤或伴有退避、紧张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8.5.6帮助权益受到侵害的儿童获得法律援助等服务。
8.5.7协助司法部门打击拐卖儿童、对儿童实施家暴以及胁迫、诱骗或利用儿童乞讨等违法犯罪行
为。
8.6监护随访
8.6.1指导社区党委针对轻微监护失当的儿童及其家庭建立监护随访制度,对问题家庭进行监护指导
和干预。
8.6.2做好受害儿童返家后定期走访等监护监督工作,视情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亲职教育服务。
8.6.3定期走访频率,按以下要求:
——对曾经被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次,持续三个月,三
个月后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被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
次,持续三个月,三个月后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儿童,不低于每月一次,持续两个月,两个月后可视具体情
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因父母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次,持
续一个月,一个月后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被胁迫、诱骗、利用进行乞讨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次,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可视
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被教唆、利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次,持续三个月,三个月后可
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对曾经有其他合法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儿童,不低于每周一次,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可视具
体情况适当降低频率。
8.7社会参与
8.7.1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
等专业服务。
8.7.2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结对帮扶、慈善捐赠、公益项目等方式,开展困境儿童及其家庭
救助帮扶;督促企业员工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
8.7.3建立志愿服务队伍,针对临时托管、课业辅导等儿童及其家庭需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
务活动。
8.7.4鼓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服务。
9环境营造
9.1围绕和谐家庭建设,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
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家庭教育各方面。
9.2通过报栏、电子屏、宣传品、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提升全社会尊重儿童
主体地位和权利。
9.3协助街道办事处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的制度措施,提升街道公职人员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增强
公共服务保障儿童权利的自觉性。
5
DB4403/T464—2024
9.4推动在建设规划和城市改造中提供更多适合儿童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鼓励社区图书室设立儿
童图书专区。
9.5协助清理校园周边非法销售出版物和涉及低俗内容的儿童文化用品、玩具。在辖区内发现经营性
互联网场所、营业性娱乐场所违规接待儿童,商品销售经营者向儿童售卖烟酒等违法行为,及时向有
关部门提出举报和控告。
9.6通过学校、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等多种渠道,提升儿童及其监护人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识别和网
上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沉迷网络。
9.7为流动儿童、残疾儿童、困境儿童安全合理参与网络提供条件。
9.8指导社区党委将儿童参与纳入社区工作计划。
9.9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中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在制定街道和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统筹考虑儿
童的特殊需求。
10运行管理
10.1制度建设
10.1.1建立开展业务需要的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制度、投诉反馈机制、隐私保密
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
10.1.2与工作人员签署《个案隐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4/T 1836.30-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30部分:沙漠铁人三项赛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6-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6部分:沙漠射箭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3-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3部分:沙漠飞镖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0-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0部分:爬沙丘竞速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7-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7部分:沙漠投沙包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4-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4部分:沙漠运动滑沙(沙丘速降)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2-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2部分:沙漠定向寻宝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9-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9部分:沙漠障碍赛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8-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8部分:沙漠押加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
- DB64/T 1836.21-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21部分:沙漠漫步组织与竞赛规则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