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307-2017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GY/T 307-2017 Ultra-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 program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parameter valu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307—2017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
交换参数值
Parametervaluesforultra-highdefinitiontelevisionsystemsforproductionand
programmeexchange
(ITU-RBT.2020-2,Parametervaluesforultra-highdefinitiontelevision
systemsforproductionandinternationalprogrammeexchange,MOD)
2017-11-09发布2017-11-09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
GY/T307—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基本参数....................................................1
参考文献.............................................................................5
I
GY/T30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BT.2020-2《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制作和国际间节目交换参
数值》。
本标准与ITU-RBT.202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为符合GB/T1.1—2009的要求,增加了第1章“范围”和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考虑我国的电视制式和应用需求,删除了ITU-RBT.2020-2中的120/1.001Hz、60Hz、
60/1.001Hz、30Hz、30/1.001Hz、25Hz、24Hz、24/1.001Hz帧率。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央电视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建伟、邓向冬、路晓俐、王晓萌、王珮、马悦、宁金辉、孙岩、王惠明、
汪芮。
II
GY/T307—2017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高清晰度电视(UHDTV)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中所涉及的基本参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节目交换,也适用于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及设备的设计、
生产、验收、运行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TU-RBT.1886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用平板显示设备的参考电光转换函数(Reference
electro-opticaltransferfunctionforflatpaneldisplaysusedinHDTVstudioproduction)
ITU-RBT.2035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素材或成品节目评价的参考观看环境(Areferenceviewing
environmentforevaluationofHDTVprogrammaterialorcompletedprogrammes)
3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基本参数
3.1图像空间特性
图像空间特性见表1。
表1图像空间特性
序号参数数值
1幅型比16:9
2有效像素数(水平×垂直)7680×43203840×2160
3取样结构正交
4像素宽高比1:1(方形)
5像素排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3.2图像时间特性
图像时间特性见表2。
表2图像时间特性
序号参数数值
1帧率(Hz)120,100,50
2扫描模式逐行
1
GY/T307—2017
3.3系统光电转换特性及彩色体系
系统光电转换特性及彩色体系见表3。
表3系统光电转换特性及彩色体系
序号参数数值
非线性预校正前的光电转
1设定线性a
换特性
色坐标(CIE,1931)xy
基色红(R)0.70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76-2002 杂粮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2002-04-01
- DB45/T 58-2002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检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毒支原体的技术操作规程 2002-06-11
- DB45/T 57-2002 多花黑麦草生产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45/T 56-2002 象草类牧草生产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15/ 377-2002 皮革毛皮中主要有害物质限定通则 2002-04-01
- DB45/T 45-2002 马氏珠母贝亲贝和种苗 2002-06-11
- DB45/T 59-2002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猪瘟毒的技术操作规程 2002-06-11
- DB45/T 54-2002 近江牡蛎浮筏吊养技术规范 2002-06-11
- DB45/T 50-2002 海水养殖贝类检疫规范 2002-06-11
- DB45/ 55-2002 对虾苗种检疫规范 20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