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MS 008-2024 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程
T/CCMS 008-2024 Intelligent Control Safety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Lift Equipment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施工现场使用的垂直安装、齿轮齿条式、变频驱动的智能升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
发布历史
-
2024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大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亚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尧重工有限公司、南京高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西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西中天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海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盛世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象牌重工徐州有限公司、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宏升卓越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卢宁、谢贻东、张永锋、许辉、邱方亮、杜昱明、隰桂吉、薛玉红、徐恒强、晏勇斌、杨庆光、倪建军、江楚杰、陈岗、汤应程、刘生国、徐晓龙、曲大勇、张华文、张江红、崔海波、张超、姜晓军、张在良、范俊红、史博源、李蛟、黄文武、李向辉、刘海华、朱磊、黄俊鸣、徐兵、张磊、刘仁强、刘国海、李碧玉、刘祖刚、康立勇、杨安林、曾宁春、胡建宇、盛民、袁位、彭善忠、黄江民、何晓哲、史梁、田学坤、袁行辉、赵荣德、程江龙、张鹏、张军、周庆辉、陈志刚、尹静、宋鹏程、王洪燕、陈彬、赵秉鑫、邵俊武、秦永亮、熊玲、俞堃、何鹏程、熊劲松、周池刚、陆总兵、吴国政、沈永革、陈天保、刘雪岩、李国闯、苏浩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3.020.99
CCSJ80
T/CCMS008—2024
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程
Safety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intelligentcontrolof
builder’shoist
2024-01-29发布2024-04-25实施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T/CCMS00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大汉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亚泰重工
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尧重工有限公司、南京高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西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西中
天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海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盛世恒机
械制造有限公司、象牌重工徐州有限公司、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宏升卓越工程机械有限
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苏州伟创电气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和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
检测研究院、寨良租赁有限公司、义乌恒邦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
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成都科达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重庆红岩建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安技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宁、谢贻东、张永锋、许辉、邱方亮、杜昱明、隰桂吉、薛玉红、徐恒强、晏勇斌、
杨庆光、倪建军、江楚杰、陈岗、汤应程、刘生国、徐晓龙、曲大勇、张华文、张江红、崔海波、张超、姜晓军、
张在良、范俊红、史博源、李蛟、黄文武、李向辉、刘海华、朱磊、黄俊鸣、徐兵、张磊、刘仁强、刘国海、
李碧玉、刘祖刚、康立勇、杨安林、曾宁春、胡建宇、盛民、袁位、彭善忠、黄江民、何晓哲、史梁、田学坤、
袁行辉、赵荣德、程江龙、张鹏、张军、周庆辉、陈志刚、尹静、宋鹏程、王洪燕、陈彬、赵秉鑫、邵俊武、
秦永亮、熊玲、俞堃、何鹏程、熊劲松、周池刚、陆总兵、吴国政、沈永革、陈天保、刘雪岩、李国闯、苏浩。
Ⅰ
T/CCMS008—2024
引言
近年来施工升降机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其安全性能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
目前国内外关于施工升降机智能化的标准规范尚属于空白阶段,制造商、供货方、用户和监管部门对于施
工升降机智能化的程度没有评价标准可参考。
本文件整合了现行电梯、施工升降机、起重设备、智能起重设备和安全监控系统等标准的相关内容,
对于传统施工升降机标准中不适用于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的部分,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并增加了部分智
能控制施工升降机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旨在建立完善的技术规则,为智能控
制的施工升降机提供安全要求。
本文件的制定,加速了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的标准化进程,为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的设计、制造、安
装与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能更好地促进交流与技术合作。
Ⅱ
T/CCMS008—2024
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在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施工现场使用的垂直安装、齿轮齿条式、变频驱动的智能升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和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06标牌
GB/T14048.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触器和
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
GB/T1404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
路电器
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16754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
GB/T18831机械安全与防护装置相关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
GB/T19670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GB/T24808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抗扰度
GB/T26557—2021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
GB/T34025施工升降机用齿轮渐进式防坠安全器
GB/T37537—2019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系统
JB/T6391.1滑接输电装置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3术语和定义
GB/T18831、GB/T26557—2021和GB/T37537—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intelligentcontrolbuilder’shoist
具备吊笼内召与层门外召、自动平层(3.2)、安全监控等功能的无专职司机(有安全员监管)的施工升
降机。
3.2
自动平层automaticleveling
智能升降机稳定停靠某一层时,吊笼底板与指定层站停靠位置自动水平对齐。
1
T/CCMS008—2024
3.3
安全监控系统safetymonitoringsystem
由软件和硬件组成,对智能升降机运行参数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报警、记录的系统。
3.4
故障自诊断faultselfdiagnosis
智能升降机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采集传感器、开关的数据或信息,对智能升降机的部分关键功能进
行状态检测和判断,工作状态异常时,系统提示故障及故障信息。
3.5
全自动层门fullyautomaticlandingdoor
具备电气信号检测和电气联锁功能,吊笼到达指定层站时,通过独立装置驱动或与吊笼门机械联动,
自动打开和关闭的全高度层门。
3.6
半自动层门semi-automaticlandingdoor
具备电气信号检测和电气联锁功能,吊笼到达指定层站时,由人工手动或人工控制独立驱动装置打
开和关闭的全高度层门。
3.7
内召internalcallingdevice
安装于吊笼内,具有吊笼当前楼层显示、运行状态和方向显示、笼内选层、打开和关闭吊笼门功能的
装置。
3.8
外召externalcallingdevice
安装于每一层站,具有吊笼当前楼层显示、运行状态和方向显示等功能,用于呼叫吊笼上、下行的
装置。
3.9
大翻板bigflap
作为吊笼门一部分,具有承载能力,用于消除吊笼门框外缘与登机平台边缘间隙的翻板。
3.10
小翻板smallflap
安装在吊笼门内,具有承载能力,用于消除吊笼门框外缘与登机平台边缘间隙的翻板。
4整机
4.1智能控制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智能升降机”)应能在环境温度为-20℃~+40℃条件下正常
工作。
4.2智能升降机应能在顶部风速不大于20m/s下正常作业,应能在风速不大于12.5m/s条件下进行架
设、接高和拆卸导轨架作业。
注:工作环境条件超出上述规定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解决。
4.3智能升降机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T26557的有关规定。
4.4智能升降机在工作或非工作状态均应具有承受各种规定载荷而不倾翻的稳定性。
4.5智能升降机在最大独立高度时的抗倾翻力矩不应小于该工况最大倾翻力矩的1.5倍。
4.6智能升降机的传动系统不应出现滴油现象(15min内有油珠滴落为滴油现象)。
4.7智能升降机的安装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1000H(H为安装高度),且不大于70mm。
4.8当智能升降机的标准节有不同的立管壁厚时,标准节应有标识,以防标准节安装不正确。
2
T/CCMS008—2024
4.9在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操作的过程中,吊笼最大速度不应大于0.7m/s。
4.10制造商应对智能升降机主要结构件的腐蚀、磨损极限作出规定,对于标准节立管应明确其腐蚀和
磨损程度与导轨架自由端高度、导轨架全高减少量的对应关系。当立管壁厚最大减少量为出厂厚度的
25%时,此标准节应予报废或按立管壁厚规格降级使用。
4.11在操作按钮、按键的位置上应标明其用途或动作方向。
4.12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法向夹角不应大于8°。
4.13动力控制电缆应与信号线分开,应对信号线采取屏蔽、双绞线等抗干扰措施。
4.14所有电器导线均应捆扎成束、布置整齐、紧固卡紧、接头牢固并绝缘可靠。
4.15管路、拉线和电线束应布置规范,固定可靠,不与金属件干涉、摩擦,通过孔洞应有保护措施。
4.16吊笼门与层门间应有适当措施保证人或货物无法从间隙中下落。若安装翻板,则规定联动装置的
动作顺序应符合9.5~9.8中相关要求,翻板应具备满足使用要求的刚度和强度。
4.17智能升降机应具备防冲顶安全保护功能。
4.18正常工作或维修时,机构和零部件的运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险的,应设有防护装置。
4.19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智能升降机的零部件掉落。可拆卸的零部件如盖、箱体及外壳等应与支座
牢固连接,防止掉落。
4.20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漆层应干透、不粘手、附着力强、富有弹性;
b)漆层不应有皱皮、脱皮、漏漆、流痕、气泡;
c)焊缝应饱满、平整,不应有漏焊、裂缝、弧坑、气孔、夹渣、烧穿、咬肉等缺陷;
d)焊渣、灰渣应清除干净;
e)铸件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砂眼、包砂、气孔、冒口,飞边毛刺应铲除磨平;锻件非加工表面毛
刺应清除干净;
f)紧固件应充分紧固并应可靠锁定。
5基础、底架与防护围栏
5.1基础与底架
5.1.1基础与底架应能承受智能升降机作用在其上的所有载荷。
5.1.2底架应能有效地将载荷传递到其支承面上,不应通过弹簧或充气轮胎等弹性体来传递载荷。
5.1.3基础周围应有排水措施。
5.2防护围栏
5.2.1智能升降机底部防护围栏应符合GB/T26557—2021中5.5.2的要求。
5.2.2底部防护围栏的任一2500mm2的方形或圆形面积上,应能承受350N的水平力而不产生永久
变形。
5.2.3为便于维修,围栏可另设入口门,该门应能从里面打开且应设置电气安全开关。
5.2.4围栏登机门应装有机械锁止装置和电气安全开关,使吊笼只有位于底部规定位置时,围栏登机门
才能开启,门开启后吊笼应不能启动。
5.2.5附件或操作箱位于智能升降机防护围栏内时,应另设置隔离区域,并安装锁紧门。
5.2.6应在智能升降机明显位置设有清晰、永久的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标牌上应标
出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型号;
3
T/CCMS008—2024
b)制造商或授权代理名称和地址;
c)出厂编号和生产日期;
d)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
e)提升高度;
f)额定载重人数。
6主要部件
6.1层门
6.1.1通则
6.1.1.1各停层处均应设置全自动层门或半自动层门。
6.1.1.2层门应保证在关闭时人员不能进出。
6.1.1.3水平滑动层门和垂直滑动层门应在相应的上下边或两侧设置导向装置,其运动应有挡块限位。
6.1.1.4垂直滑动层门两侧均应有独立的悬挂装置。
6.1.1.5带平衡重的层门,其平衡重应有导向装置,并且应有防止其滑出导轨的措施。门与平衡重的重
量之差不应超过5kg,应有保护人的手指不被门压伤的措施。
6.1.1.6所有层门均应设置外召,外召应至少显示本楼层号、吊笼当前所处楼层、吊笼升降状态及方向。
6.1.1.7外召按钮及指示灯应牢固可靠,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中规定的IP65。
6.1.1.8全自动层门的开闭应与吊笼门开闭状态保持一致,开闭速度不大于0.3m/s。
6.1.1.9全自动层门应设置声音提示装置,在层门开闭过程中应有开闭提示音;非正常运行时,应有故障
提示音。
6.1.1.10全自动层门或带独立驱动的半自动层门应有防夹装置,层门关闭过程受阻时,应保证层门立即
反向运动,直至下次关闭层门操作。
6.1.1.11层门不应向吊笼运行通道一侧开启,实体板的层门上应在视线位置设观察窗,窗的面积不应小
于25000mm2。
6.1.1.12不应利用由吊笼运动所操控的机械性装置来打开或关闭层门。
6.1.1.13只有在吊笼底板离某一登机平台的垂直距离±0.25m以内时,该平台的层门方可打开。
6.1.1.14在层门锁定的位置,用一个刚性的5000mm2的方形或圆形平坦表面将300N的法向力施加到
门的任一面上的任何位置时,门应:
a)能承受且无永久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30mm;
c)试验之后工作正常。
6.1.2层门结构
6.1.2.1层门关闭后,除门下部间隙不应大于35mm外,层门周围的间隙或层门各零件间的间隙应符合
表1的规定。
6.1.2.2层门的净宽度与吊笼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应大于120mm。
6.1.2.3层门开启后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0m。特殊情况下,当进人建筑物的入口高度小于2.0m时,则
允许降低层门框架高度,但净高度不应小于1.8m。
6.1.2.4正常工况下,关闭的吊笼门与层门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0mm。
6.1.2.5装载和卸载时,吊笼门框外缘与登机平台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4198-2022 肥料质量监督抽查 抽样规范 2022-11-11
- NY/T 4202-2022 菜豆品种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2-11-11
- NY/T 4203-2022 塑料育苗穴盘 2022-11-11
- NY/T 4200-2022 黄瓜品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2-11-11
- NY/T 4197.3-2022 微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3部分:溞类 2022-11-11
- NY/T 4204-2022 机械化种植水稻品种筛选方法 2022-11-11
- NY/T 4201-2022 梨品种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2-11-11
- NY/T 4199-2022 甜瓜品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2022-11-11
- NY/T 4197.5-2022 微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5部分:蜜蜂 2022-11-11
- NY/T 4197.4-2022 微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4部分:鸟类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