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61-2021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范

DB42/T 1761-2021 Mechanism sand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761-2021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30
实施日期
2022-01-30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10.30

CCSP0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761—2021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

2021-09-30发布2022-01-30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761—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机制砂技术要求.....................................................................3

原材料.........................................................................3

生产要求.......................................................................3

分类和规格.....................................................................3

质量要求.......................................................................4

试验方法.......................................................................6

质量检验和验收.................................................................6

6机制砂混凝土.......................................................................7

一般规定.......................................................................7

配合比设计.....................................................................8

制备...........................................................................8

浇筑和养护.....................................................................9

质量检验和验收.................................................................9

7机制砂砂浆.........................................................................9

一般规定.......................................................................9

配合比设计.....................................................................9

制备和施工....................................................................10

附录A(规范性)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11

附录B(规范性)机制砂MB值改进试验方法.............................................13

附录C(规范性)机制砂粉体流动度比试验方法..........................................15

条文说明.............................................................................17

I

DB42/T176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并管理。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单位: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宜昌市建筑节能推广中心、随州市绿色建筑与节能科技

中心、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都干混砂浆有限

公司、随县鑫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武汉质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德毅天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卫国、彭德柱、但振华、黄劲、江进发、丁静静、李国刚、明慧、陈超、

胡雷、纪宪坤、欧阳贞祥、曾明、杨林、蔡强川、王磊、成友平、董国胜、闵江宁、游书升、武建军、

王敏、陈天宁、陈仲、孔金鸣、付强、张剑峰、钱继红、董国科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352,邮箱:

328979392@。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联系电话:027-

68873352,邮箱:328979392@。

III

DB42/T1761—2021

机制砂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制砂及应用的基本规定、机制砂技术要求与质量验收、机制砂混凝土和机制砂砂浆

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程建设中采用机制砂进行混凝土和砂浆的制备、施工及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902预拌混凝土

GB/T25181预拌砂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98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220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223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42/T1761—2021

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

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或尾矿为原料,经除土、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粒

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天然砂naturalsand

自然生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江砂、山砂,但

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mixedsand

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包括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或两种及以上不同原料机

制砂混合制成的砂。

粉体含量powder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包括石粉含量和泥粉含量。

机制砂片状颗粒flakyparticlesinmanufacturedsand

粒径1.18mm以上的机制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

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

机制砂中小于2.36mm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是用于判定机制砂泥粉含量的指标。

粉体质量指数powderqualityindex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质与量的指数,是机制砂中75μm筛通过率百分数以及机制

砂MB值的乘积。

粉体流动度比fluidityratioofpowder

在掺加外加剂和0.4水胶比条件下,掺加机制砂粉体的胶砂与基准水泥胶砂的流动度之比,用于判

定粉体对外加剂吸附性能的指标。

粉体含量极差powdercontentrange

粉体含量极差是在同一批次的机制砂中试样,采用水洗法测试其粉体含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机制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

以机制砂或混合砂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机制砂砂浆manufacturedsandmortar

以机制砂或混合砂为细骨料配制的普通砂浆,包括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

2

DB42/T1761—2021

4基本规定

机制砂中的有害物含量不应对人体、生物、环境及其所制备的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影响。

机制砂及其制品的放射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混合砂成品应进行质量检验和分类。

机制砂的选择应满足其所制备的混凝土、砂浆及其他水泥制品的性能要求。

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砂浆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技术。

机制砂混凝土和砂浆的制备、施工应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同一批次机制砂应为相同母岩材质制备而成,并应满足匀质性的要求。

机制砂混凝土和机制砂砂浆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机制砂混凝土和机制砂砂

浆施工前应与施工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5机制砂技术要求

原材料

5.1.1生产机制砂的母岩强度应满足表1的规定。除风化的花岗岩和片麻岩以外,其他软质、风化的

岩石不得用于生产机制砂。对于风化的花岗岩和片麻岩,如制备的机制砂成品压碎值满足表7的要求,

其母岩强度可以不受表1限制。

表1机制砂母岩岩芯强度

母岩类型母岩强度/岩芯强度(MPa)

火成岩≥100

变质岩≥80

沉积岩≥60

5.1.2机制砂原材料应进行碱活性试验,并应符合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的规定。

生产要求

5.2.1原石应经除土处理。

5.2.2制砂设备应具有整形、在线调整颗粒级配和粉体含量的功能。

5.2.3机制砂成品储存和堆放应具有防止离析分级措施。

5.2.4机制砂生产应符合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规定。

分类和规格

5.3.1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5.3.2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a)粗砂:3.7~3.1;

b)中砂:3.0~2.3;

c)细砂:2.2~1.6;

d)特细砂:1.5~0.7。

3

DB42/T1761—2021

质量要求

5.4.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各类砂的级配区间应符合表3的规定。对于

砂浆用砂,4.7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应为0。砂的实际累计筛余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

有超出,但各类砂累计筛余超出值的总和应不大于5%。

表2机制砂的累计筛余

累计筛余(%)

方孔筛尺寸(mm)

1区2区3区

9.50000

4.7510~010~010~0

2.3635~525~015~0

1.1865~3550~1025~0

0.685~7170~4140~16

0.395~8092~7085~55

0.1597~8594~8094~75

注1:当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2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

相关部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注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2区砂。当采用1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

的和易性。

注3:泵送混凝土应选用2区砂。

表3机制砂的分计筛余

方筛孔尺寸/mmⅠ类/%Ⅱ类、Ⅲ类/%

4.750~5

2.368~20

1.185~30

0.615~36—

0.315~35

0.15a3~25

筛底b6~20

a高吸附性机制砂0.15mm筛的分计筛余不宜大于15%。

b高吸附性机制砂筛底(0.15mm筛下颗粒)不宜大于10%。

表4类别与级配

类别级配区

Ⅰ类2区

Ⅱ类

1,2,3区

Ⅲ类

5.4.2混合砂细度模数宜在2.3~3.2之间,细度模数可由下式计算:

4

DB42/T1761—2021

M=∑Mi•Pi··········································································(1)

式中:

M——混合砂的细度模数;

Mi——第i种砂的细度模数;

Pi——第i种砂占混合砂的质量比例,%。

5.4.3各类别机制砂的粉体质量指数PQI值、粉体流动度比指标和粉体含量匀质性指标(粉体含量极

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PQI应按式(2)计算:

PQI=P·MB··········································································(2)

式中:

PQI——粉体质量指数;

P——粉体含量;

MB——机制砂MB值。

表5机制砂粉体质量指数、粉体流动度比和粉体含量极差限值

指标

项目

Ⅰ类Ⅱ类Ⅲ类

PQI≤5>5且≤10>10且≤14

粉体流动度比/%≥105≥100≥95

粉体含量极差R/%234

5.4.4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应满足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