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DB11/T 716-2019 DB11/T 716-2019 Crossing Existing Road Facility Enginee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716-2019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6-18
实施日期
2019-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51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716—2019

代替DB11/T716—2010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crossingExistingRoadFacilities

2019-06-18发布2019-10-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716—2019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工前检测..........................................................................5

5.1一般要求......................................................................5

5.2工前检测步序..................................................................5

5.3资料收集整理..................................................................5

5.4现场调查......................................................................5

5.5工前检测方案编制..............................................................6

5.6检测实施......................................................................8

5.7检测结果分析..................................................................8

5.8工前检测报告编制..............................................................8

6工前评估..........................................................................9

6.1一般要求......................................................................9

6.2评估范围与对象................................................................9

6.3资料收集整理..................................................................9

6.4现场复核及补充................................................................9

6.5变形控制指标确定..............................................................9

6.6变形控制参考值................................................................9

6.7安全风险评估.................................................................11

6.8工前评估报告编制.............................................................12

7道路设施安全保护.................................................................12

7.1专项设计.....................................................................12

7.2工前加固.....................................................................13

7.3穿越施工.....................................................................13

8道路设施监测.....................................................................14

8.1一般要求.....................................................................14

8.2监测方案内容.................................................................14

8.3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14

8.4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16

8.5监测频率.....................................................................17

8.6监测信息反馈.................................................................19

I

DB11/T716—2019

8.7监测报告编制.................................................................20

9工后检测.........................................................................20

9.1一般要求.....................................................................20

9.2检测实施.....................................................................21

10工后评估........................................................................21

10.1一般要求....................................................................21

10.2资料收集整理................................................................21

10.3评估范围与对象..............................................................21

10.4工后评估工作内容............................................................21

10.5现场会商....................................................................22

10.6安全性核算..................................................................22

10.7工后评估报告编制............................................................23

11工后加固........................................................................23

11.1一般要求....................................................................23

11.2加固设计....................................................................24

11.3加固实施....................................................................2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2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穿越工程影响分区...............................................26

参考文献............................................................................27

II

DB11/T71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716—2010《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与DB11/T716—2010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2010版中涉及轨道交通部分的相关内容(见2010版的6、7、8、9章);

——修改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见录A,2010版的3.0.1);

——增加了穿越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不同风险等级工作内容(见4.4、4.5);

——增加了工前检测步序图(见5.2);

——增加了不同风险等级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前检测项目(见5.5.2);

——增加了既有道路设施监测项目及部分控制参考值(见6.5、6.6);

——增加了既有道路设施安全保护相关内容(见7.1、7.2、7.3);

——增加了道路设施监测的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见8.3、8.4);

——增加了道路设施监测的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8.6.6);

——增加了工后评估分级方法及相应的分级处理措施(见10.4)。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

筑大学、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小明、刘春杰、乔晓军、王光、周恒、李晓东、李贵军、郑国富、毛海东、

牛晓凯、崔晓青、赵江涛、杨东波、张晗、宋伟、苏洁、张明、姚旭飞、房倩、王健、龙佩恒、王毅鹃、

马建南、牛云。

本标准历次版发布情况为:

DB11/T716—2010。

III

DB11/T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前检测、工前评估、设施安全保护要求、道路设施监测、工后

检测、工后评估与工后加固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设计、检测、评估、施工、监测、加固等环节的方案编制、论

证、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9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CJJ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穿越工程crossingengineering

穿越工程是指采用上穿、下穿、并行、上跨或连接等方式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并对其结构或运行可

能产生影响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根据穿越角度的不同(见图1),穿越工程一般分为正交(α=90°)、

斜交(15°<α<90°)和平行(α≤15°)三种方式。

既有道路设施穿越角度90°

穿越工程

a)正交(α=90°)

1

DB11/T716—2019

既有道路设施穿越角度α

穿越工程

b)斜交(15°<α<90°)

既有道路设施穿越工程

c)平行(α≤15°)

图1穿越角度

3.2

既有道路设施existingroadfacility

建设完成或投入使用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统称为既有道路设施。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城

市隧道、地下通道、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人行天桥及上述结构的附属设施等。

3.3

影响分区partitioningofinfluencezones

根据穿越工程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受穿越工程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而进行的区域划分。

3.4

工前检测pre-workdetection

穿越工程施工前,对影响范围内既有道路设施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测评价。

3.5

工前评估pre-workevaluation

包括变形控制指标确定和安全风险评估两部分。穿越工程施工前对既有道路设施现状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变形控制指标,分析穿越工程对既有道路设施影响,提出道路设施监测技术要

求和安全防护建议等。

3.6

专项设计specializeddesign

为了保证穿越工程施工期间既有道路设施安全而实施的专项工程设计。

3.7

道路设施监测roadfacilitymonitoring

依据工前评估报告确定的变形控制指标、专项设计文件提出的监测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在穿越工程

实施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的结构变形或受力变化进行监测及现场巡视。

3.8

工后检测post-workdetection

2

DB11/T716—2019

穿越施工完成后一定时间内,对照工前检测内容,对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道路设施结构状态进行检测

评价。

3.9

工后评估post-workevaluation

工后检测完成后,评价穿越工程施工对既有道路设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结论。

3.10

控制偏离度controldeviation

穿越工程施工结束后,既有道路设施偏离原有状态的程度,包括监测控制偏离度和检测控制偏离度

两部分。

4基本规定

4.1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宜采用正交穿越方式。

4.2穿越工程应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各类既有管线满足安全要求。

4.3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应按附录A执行。

4.4穿越工程风险等级依据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见表1)和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

(见表2)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具体划分方法见表3。

表1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分级表

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基本条件修正依据

a)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及其附属桥梁、

隧道等;

a)既有道路设施下方存在直径≥0.6m的管

b)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A类(特别重要)线(包括天然气管线、市政热力管线、自

c)商业繁华街道、重要生产区道路、

来水管线、雨水或污水管线等),重要性

外事活动路线、重要游览路线及其

等级为A类(特别重要);

附属桥梁、隧道等。

b)既有道路设施下方存在直径<0.6m的管

a)城市次干路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线(包括天然气管线、市政热力管线、自

B类(重要)b)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其附属桥梁、

来水管线、雨水或污水管线等),重要性

隧道等。

等级为B类(重要);

a)城市支路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c)当既有道路设施有特殊保护要求时,重要

b)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其附属桥梁、

C类(一般重要)性等级为A类(特别重要)。

隧道等;

c)人行道、广场。

注: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可根据相关养护管理规定或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调整。

表2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分级表

接近关系

施工方法

接近较接近一般不接近

基坑周边1.0H(含1.0H)基坑周边1.0H~1.5H(含)基坑周边1.5H~2.0H基坑周边大于

明(盖)挖法

范围内范围内(含)范围内2.0H范围

3

DB11/T716—2019

表2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分级表(续)

接近关系

施工方法

接近较接近一般不接近

隧道正上方1.5B(含)隧道正上方1.5B~3.0B隧道正上方大于3.0B;隧道外侧大于3.0B

矿山法

范围内;隧道外侧1.0B(含)范围内;隧道外侧隧道外侧2.5B~3.0B范围

(包含人工顶管)

(含)范围内1.0B~2.5B(含)范围内(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1.5D(含)隧道正上方1.5D~3.0D隧道正上方大于3.0D;隧道外侧大于

盾构法范围内;隧道外侧1.0D(含)范围内;隧道外侧隧道外侧2.5D~3.0D3.0D范围

(含)范围内1.0D~2.5D(含)范围内(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2.0D(含)隧道正上方2.0D~4.0D隧道正上方大于4.0D;隧道外侧大于

非人工顶管法、夯

范围内;隧道外侧1.5D(含)范围内;隧道外侧隧道外侧2.5D~5.0D5.0D范围

管法、拉管法

(含)范围内1.5D~2.5D(含)范围内(含)范围内

注1:H—基坑开挖深度,B—矿山法隧道毛洞设计宽度,D—盾构法隧道或管道设计外径。

注2:接近关系是指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之间的最小水平或垂直距离。

表3穿越工程风险等级表

接近关系

风险等级接近较接近一般不接近分级修正依据

既有道路

设施重要性等级

a)当穿越工程采用顶管法、夯管法或

A类(特别重要)一级一级二级三级拉管法施工,且管道外径小于0.8m

时,风险等级为四级;

b)当地质条件复杂或既有道路设施

B类(重要)二级二级三级四级现状安全性较差时,可上调一级;

c)当采用盾构法施工、既有道路设施

在建时与新建工程设计有过相关

C类(一般重要)三级三级四级四级配合或预留了一定穿越条件等情

况时,可下调一级。

注: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依据表2确定,接近关系依据表3确定。

4.5不同风险等级穿越工程的道路设施安全监管工作内容应按表4确定。

表4穿越工程工作内容

工前检测工前评估道路设施监测工后检测

穿越工程工后评

主要影次要影变形控制指安全风险评主要影次要影主要影次要影

风险等级估

响区响区标确定估响区响区响区响区

一级√√√√√√√√√

二级√√√√√√√〇√

三级√〇√×√〇√〇√

四级√〇√×√×√×√

4

DB11/T716—2019

表4穿越工程工作内容(续)

工前检测工前评估道路设施监测工后检测

穿越工程工后评

主要影次要影变形控制指安全风险评主要影次要影主要影次要影

风险等级估

响区响区标确定估响区响区响区响区

注1:√—应做项目,〇—选做项目,×—不做项目。

注2: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的确定方法依据附录B确定。

注3:不同风险等级穿越工程工后评估工作内容依据表17确定。

5工前检测

5.1一般要求

5.1.1工前检测应为工前评估和专项设计提供全面、可靠的既有道路设施现状资料、检测结果和检测

结论。

5.1.2工前检测范围应按附录B中的穿越工程影响分区确定,检测范围应能满足工前评估和专项设计

的工作要求。

5.1.3当穿越工程进行降水施工时,工前检测范围应根据降水影响区域适当扩大。

5.1.4工前检测单位应具备道路设施相关检测资质。

5.2工前检测步序

工前检测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资料收集整理、现场调查、工前检测方案编制、检测实施、检

测结果分析和工前检测报告编制。

资料收集整理现场调查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检测实施

检测结果分析补充检测

满足专项设计、否

工前评估要求

工前检测报告

图2工前检测技术流程

5

DB11/T716—2019

5.3资料收集整理

检测方案编制前,检测单位应及时收集整理工程相关资料,一般包括既有道路设施的名称、位置、

建造时间,专项设计资料、施工方案等。

5.4现场调查

5.4.1现场调查应核查现场检测条件、检测环境和检测工作量,同时现场校核既有道路设施的基本数

据。

5.4.2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