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553-2016 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方法

DB35/T 1553-2016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553-201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4-06
实施日期
2016-07-06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的病原菌信息、鉴定原理、仪器与试剂、现场检疫方法、检测 方法和样品保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仙、文殊兰、孤挺花等寄主植物中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和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
李敏、林星辉、沈建国、虞赟、陈艳、陈智明、于文涛。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553—2016

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方法

TechnicalStandardfor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Stagonosporacurtisii(Berk.)Sacc

2016-04-06发布2016-07-06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55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敏、林星辉、沈建国、虞赟、陈艳、陈智明、于文涛。

I

DB35/T1553—2016

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仙大褐斑病检疫鉴定的病原菌信息、鉴定原理、仪器与试剂、现场检疫方法、检测

方法和样品保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仙、文殊兰、孤挺花等寄主植物中水仙大褐斑病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SN/T2589植物病原真菌检测规范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

3基本信息

中文名:水仙大褐斑病

英文名:Leafscorchofnarcissus

病原菌:水仙大褐斑病菌Stagonosporacurtisii(Berk.)Sacc

病原菌分类地位:水仙大褐斑病菌Stagonosporacurtisii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球

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壳多隔孢属(Stagonospora)。

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和附录B。

4原理

水仙大褐斑病的为害症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等,作为该病检疫

鉴定方法的主要依据。

5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5.1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具测量功能)、纯水仪、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培养箱、-20℃冰箱、

-80℃冰箱。

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