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806-2020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DB63/T 1806-2020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ontrol and Hidden Dange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pen-pit Metal and Non-metal Mining Enterprise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806-2020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8-11
实施日期
2020-09-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10

D0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806—2020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2020-08-11发布2020-09-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1806—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4

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4

4.1成立组织机构..................................................................4

4.2制定制度......................................................................4

4.3部署实施......................................................................5

4.4划分风险点....................................................................5

4.5辨识危险源....................................................................6

4.6风险评价......................................................................6

4.7制定风险管控措施..............................................................6

4.8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6

4.9风险告知......................................................................6

5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6

5.1成立组织机构..................................................................6

5.2制定制度......................................................................7

5.3培训..........................................................................7

6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7

6.1隐患排查项目..................................................................7

6.2隐患排查......................................................................7

6.3编制隐患排查清单..............................................................8

6.4隐患分级......................................................................8

6.5隐患治理......................................................................8

7建设成果和效果....................................................................9

7.1成果..........................................................................9

7.2效果.........................................................................10

8信息化管理.......................................................................10

9持续改进.........................................................................10

10文件管理........................................................................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1

DB63/T180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宁安、郭显世、郭勇、敏锐、曹林宝、徐志靓、石成远、芦光伟、李开远、

姚京栋、郭威、江珍永、余晓峰、郭全海、张世英、张存仁、张维军、陈作宽、史兴萍、赵隆祥、苗西

东、苗西荣。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监督实施。

DB63/T1806—2020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企业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

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

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预防控制

体系,从而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降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

产和安全发展。

DB63/T1806—2020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省内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1803-2019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63/T1804-2019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63/T1803-2019和DB63/T1804-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4.1成立组织机构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

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应有明确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管理部门。

4.2制定制度

4.2.1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应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保障措施,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培训交流、督

查考核等方面制定措施。

4.2.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应规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规定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标准、管控层级确

定、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

DB63/T1806—2020

4.2.3培训教育制度

应规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投入等职责,明确各基层单位落实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风

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的职责,明确岗位工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的学习义务。

4.2.4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应明确企业、部门(车间)、班组级、岗位的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

管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

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2.5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应明确更新标准、评审程序、沟通机制和考评内容,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分析,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4.3部署实施

4.3.1收集和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掌握分级方法和工作

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3.2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矿山现场调查,熟悉矿山企业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因

素、安全管理现状和环境管理状况,排查风险点,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4.3.3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培训工作。明确开展培训的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

关人员了解风险分级管控知识。

4.4划分风险点

4.4.1风险点划分原则

按照DB63/T1803-2019中5.1.1原则,企业可按照按照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点,如钻机、挖掘机、

矿用自卸车、破碎站、油库、变电所等。企业也可以作业活动为基础来划分风险点,如穿孔作业、爆破

作业、铲装作业、运输作业、排土作业、检维修等。

4.4.2风险点确定方法

企业应组织穿孔、爆破、铲装、运输、排水、供配电等专门力量,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

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

排查台账。

风险点的排查是基于现有安全知识、安全经验、法规及标准要求、事故教训等,由矿山企业负责人、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能部门人员、一线相关人员参加,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主持

下,对风险点名称、覆盖范围、包含的危险源、潜在事故类型等做出的、达成共识的集体判断结果。同

时可征询外部专家人员意见。

4.4.3风险点

企业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风险点:穿孔作业、爆破作业、铲装作业、运输作业、加油作业、洒水

作业、检维修作业、边坡管理、排土作业、排水作业。

4.4.4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5

DB63/T1806—2020

按照DB63/T1803-2019中5.1.3的要求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4.5辨识危险源

4.5.1辨识方法

按照DB63/T1803-2019中5.2.1执行。

4.5.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内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包括: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及构建筑物;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现在和将来的生产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4.5.3危险源辨识实施

4.5.3.1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辨识方法培训、辨识、填写分析记录、汇总、审查补充完

善。

4.5.3.2矿山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

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4.5.3.3应按照DB63/T1803-2019附录A中危险源的分类标准,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

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

4.5.3.4应按DB63/T1803-2019中5.2.3.2和5.2.3.3的要求进行辨识,并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4.6风险评价

按照DB63/T1803-2019中5.3的要求,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得出评价等级。

4.7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按照DB63/T1803-2019中5.4执行。

4.8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

险分级管控清单(详见附录A),并按照规定及时更新。

4.9风险告知

按照DB63/T1803-2019中5.6执行。

5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5.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

6

DB63/T1806—2020

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负责

人为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设备、工艺、电气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

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部门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

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工作小组负责责任范围内的体系建设与运行。

企业全员应全面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

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5.2制定制度

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排查要求、考核办法等内容。

5.3培训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标准及排查表针对性培训,应使全员掌握隐患排查相关知识,确保员工

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并按照本岗位隐患排查清单定期进行排查隐患。

6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

6.1隐患排查项目

6.1.1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等。

6.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

企业生产现场类隐患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穿孔;

——爆破;

——铲装;

——运输;

——排土;

——供电;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等。

6.2隐患排查

6.2.1基本要求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例行检查。隐患排查应做到

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

相结合,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排查要求如下:

——日常隐患排查:以岗位员工为基础,全员参与,在日常作业活动过程中对身边操作行为、设备

设施、作业环境、作业记录等不安全因素的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有关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其他有关情况,综合性隐患排查包含季

节性检查。

7

DB63/T1806—2020

——专业检查:边坡、排土场、供电系统、排水系统、运输系统、紧急通讯系统、爆破器材存放点、

油库、其他重要设备和装置等,应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专项检查表,明确检查内容。

——例行检查包括: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安全会议召开情况、违章违纪

情况等。

6.2.2排查周期

按照DB63/T1804-2019中6.4.2执行。

6.3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按照DB63/T1804-2019中6.2执行。

6.4隐患分级

6.4.1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6.4.2重大事故隐患

根据DB63/T1803-2019中5.1.2相关规定,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应包括以下情形:

——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

——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

——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

——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

——未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

——高度200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

——边坡存在滑移现象;

——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

——封闭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

——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

——危险级排土场。

6.5隐患治理

6.5.1基本要求

按照DB63/T1804-2019中6.5.1的要求执行。

6.5.2治理流程

治理流程应满足DB63/T1804-2019中6.5.2的要求。

6.5.3一般隐患治理

6.5.3.1立即整改

一般隐患中有些隐患如明显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这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式的一般隐

患,排查人员一旦发现,应当要求立即整改,并如实记录,以备对此类行为统计分析,确定是否为习惯

性或群体性隐患。有些设备设施方面的简单的不安全状态如安全装置没有启用、现场混乱等物的不安全

状态等一般隐患,也应要求现场立即整改。

8

DB63/T1806—2020

6.5.3.2限期整改

一般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则应限期整改。由排查人员立即上报至班组级、车间(部门)或公

司,汇总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内容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

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

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

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保证按期整改完成。

6.5.4重大隐患治理

按照DB63/T1804-2019中6.5.4的要求执行。

6.5.5隐患治理验收

6.5.5.1隐患整改完成后,应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复查验收销项,并填写销项记录。

6.5.5.2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

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

进行评估,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格式见DB63/T1804-2019中附录E)。评估通过后进行销项。

6.5.5.3对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

单位完成治理并经评估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相应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

同意后,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治理情况评估报告等。

6.5.6告知

企业应依据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进行隐患等级判定,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将事故隐患以网络

或宣传栏的形式,定期向从业人员通报或公示。

6.5.7统计分析

矿山企业应当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

——隐患排查是否覆盖了要求的范围和类别;

——隐患排查是否做到了重点部门、重大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适当突出的原则;;

——隐患排查发现:包括确定隐患清单、隐患级别以及分析隐患的分布(包括隐患所在单位和地点

的分布、种类)等。

7建设成果和效果

7.1成果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果应包括: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设备设施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9

DB63/T1806—2020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了评价、分级,并制定了控制措施。

7.2效果

7.2.1企业应成立双重预防机制考核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对各层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

次考核。

7.2.2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考评的目的和用途;

——考评的原则;

——考评的内容和分值;

——考评的一般程序;

——考评的周期。

7.2.3双重预防机制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8信息化管理

8.1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和隐患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与

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8.2企业应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

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完整。

8.3企业宜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

8.4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9持续改进

DB63/T1803-2019、DB63/T1804-2019中的相关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10文件管理

DB63/T1803-2019、DB63/T1804-2019中的相关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10

AADB63/T1806—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表A.1。

表A.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评风可能发管控措施管责

作业责

价险生的事控任

编名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培训教育个体防应急处任

级分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层单

号称名称措施护措施理措施人

别级及后果级位

1.组织召

开班前安安全帽、

发放应

全会议。防尘口班穿班

钻工不具备上岗条机械1.严禁酒后上岗。急处置

4蓝2.每季度罩、防护组孔组

件。伤害2.严禁疲劳上岗。卡,并随

进行一次鞋、反光级班长

身携带。

安全技术背心。

穿

作业培训。

1前准班穿班

作未对钻机及附属设机械

备4蓝作业前应对钻机及附属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组孔组

业施进行检查。伤害

级班长

1.穿孔作业前必须进行边坡安全检查,及时清

机械

1.人工或用挖掘机清理。理险、浮石。车生生

伤害

作业环境不良。3黄2.配备通讯设备。2.作业区域内及下部台阶接近坡底线应无铲装间产产

高处

3.边坡边缘应设防护网。设备同时作业。级科科

坠落

11

DB63/T1806—2020

风险点评风可能发管控措施管责

作业责

价险生的事控任

编名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培训教育个体防应急处任

级分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层单

号称名称措施护措施理措施人

别级及后果级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