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803-2020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63/T 1803-2020 The guidelines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on-coal mining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syste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10
D00
备案号: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803—2020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2020-08-11发布2020-09-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1803—2020
目次
前言................................................................................Ⅱ
引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成立组织机构..................................................................2
4.2实施全员培训..................................................................2
4.3编写体系文件..................................................................2
5工作程序和内容....................................................................2
5.1风险点确定....................................................................2
5.2辨识危险源....................................................................3
5.3风险评价......................................................................4
5.4风险管控措施..................................................................4
5.5风险分级管控..................................................................5
5.6风险告知......................................................................5
6成果和效果........................................................................6
6.1成果..........................................................................6
6.2效果..........................................................................6
7持续改进..........................................................................6
7.1评审..........................................................................6
7.2更新..........................................................................6
7.3沟通..........................................................................6
8文件管理..........................................................................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险源分类标准..................................................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检查表法(SCL)..............................................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14
附录E(规范性附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20
I
DB63/T180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锡铁山分公司、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宁安、郭显世、郭勇、敏锐、曹林宝、徐志靓、芦光伟、李开远、姚京
栋、郭威、江珍永、余晓峰、郭全海、程武忠、吕忠祥、张世英、苗西东、王久邦、安永东、周保民、
薛富刚。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监督实施。
II
DB63/T1803—2020
引言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是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是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风险分级管控是非煤矿山企业安
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非煤矿山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规范青海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
生产风险管理全过程,降低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非煤矿山安全风险自辨自控,坚持风险预
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III
DB63/T1803—2020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煤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建
设成果和效果、持续改进、文件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非煤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注:根据GB/T23694—2013和GB/T33000—2016改写。
3.2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实施的伴随风
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4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5
风险分级
1
DB63/T1803—2020
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6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等级、综合考虑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
控层级。
3.7
风险管控措施
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8
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
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4.1.1企业应明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
等工作;
4.1.2分管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等工作。
4.1.3组成人员应包括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工程、通风、机电、采矿、地测等各职能部门负责
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4.2实施全员培训
4.2.1企业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
4.2.2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过程及
分析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企业内部实施方案,编制有关记录文件,确定风险识别、评价
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5.1.1划分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
DB63/T1803—2020
5.1.2划分方法
5.1.2.1划分风险点是将企业整个生产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评估单元)的过程。企业应根据风
险点划分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生产系统为划分单元,按照工艺流程顺序或者设备设施、区域
场所、系统等进行风险点划分。
5.1.2.2企业风险点初步划分完成后,对于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区域场所等应充分结合企业岗位设置
情况或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再进行细分。如针对巡查型岗位可建立一个巡查作业活动风险
点,并将巡查范围内的主要设备设施合并,建立一个区域场所类风险点
5.1.2.3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
活动。对于探放水、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
管控。
5.1.2.4企业应组织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确保风
险点划分的合理性、覆盖范围的全面性。风险点应覆盖企业所有常规、非常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注1:常规作业活动:凿岩(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等每天开展的日常性作业活动。
注2:非常规作业活动:探放水作业、设备抢修和维修作业、以及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
5.1.3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企业应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实施台账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
——风险点名称;
——风险点详细位置;
——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管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信息。
5.2辨识危险源
5.2.1辨识方法
5.2.1.1企业应发动全员积极参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针对划分的每一个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
分析。辨识危险源时要充分考虑在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下人的行
为、物的状态、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4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参照危险源的分类标准(参见附录A)。
5.2.1.2本标准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辨识。
5.2.1.3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参见附录B)。
5.2.1.4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见附录C)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
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5.2.1.5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2.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填写清单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1《作业
活动清单》和附录C中表C.1《设备设施清单》);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3
DB63/T1803—2020
——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
险源辨识。
5.2.3.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B中表B.2《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价记录表》)。
5.2.3.3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
识别,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参见附录C中表C.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表》)
5.2.3.4作业活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
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5.3风险评价
5.3.1评价方法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参见附录D)评价其风险程度,并
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E)或其它评价方法。
5.3.2风险判定原则
5.3.2.1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时,应结合矿山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
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判定风险等级。
5.3.2.2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设计文件;
——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5.3.3风险分级
企业按照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后,将各级别风险划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5.3.4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风险管控措施
5.4.1风险管控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管控的策略性方法有预防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等。
4
DB63/T1803—2020
5.4.2风险管控的技术性方法
风险管控的技术性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等。
5.4.3风险管控措施的选择
5.4.3.1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制定管控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从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现有管控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风险时,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管控措施。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采取较高级的风险管控方法。需通过工程技
术措施和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对重大风险以外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重点对人为失误的控制、固
有危险的控制而制定管控措施。
5.4.3.2设备设施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固有的管
控措施和检查、检测、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3.3作业活动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
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
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
应重点进行管控。
风险管控层级宜分为公司(矿)级、部门(车间、科室)级、班组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
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具体管控如下:
——重大风险(红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公司(矿)级,由主要负责人管控;
——较大风险(橙色风险)管控层级为部门(车间、科室)级,由科室(车间)负责人管控;
——一般风险(黄色风险)管控层级为班组级,由班组负责人管控;
——低风险(蓝色风险)管控层级为岗位级,由岗位人员负责管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和统计表(参见附录F),绘制矿山“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6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公告
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牌,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事故隐患类型和后果、管控措施、责任单
5
DB63/T1803—2020
位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749-2024 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2024-07-05
- YD/T 4759-2024 面向场馆的移动通信系统方波赋形天线技术要求 2024-07-05
- YD/T 4753-2024 移动通信接入网意图管理服务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2024-07-05
- YD/T 4755-2024 基于LTE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2024-07-05
- YD/T 4754-2024 基于LTE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技术要求 2024-07-05
- YD/T 4751-2024 共享场景下5G NR网络对等服务参数要求 2024-07-05
- YD/T 4750-2024 5G网络切片 端到端网络切片模板(NST)技术要求 2024-07-05
- YD/T 4756-2024 天线类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2024-07-05
- YD/T 4752-2024 5G深度包检测系统架构与功能技术要求 2024-07-05
- YD/T 4757-2024 基站天线美化罩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