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28-202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

DB41/T 2528-2023 Standard for delineating the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528-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31
实施日期
2024-01-29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20

CCSZ0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528—202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

2023-10-31发布2024-01-2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528—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准备工作...........................................................................2

6踏勘与测量.........................................................................4

7保护区边界标绘.....................................................................4

8勘界成果编制.......................................................................5

9质量控制...........................................................................5

附录A(资料性)勘界工作流程图.......................................................7

附录B(资料性)实测点信息记录和成果登记表样式.......................................8

附录C(资料性)保护区勘界报告大纲..................................................10

附录D(资料性)保护区勘界成果制图说明..............................................13

附录E(资料性)保护区勘界数据库....................................................17

参考文献.............................................................................23

I

DB41/T252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生态环境技术中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京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彩凤、肖军仓、张晓果、赵晓辉、郭伯钊、张清敏、王梦园、郑宾国、张新

乐、郝松泽。

II

DB41/T2528—202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的基本要求、准备工作、踏勘与测量、保护区边界标绘、

勘界成果编制和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勘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794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尺

GB/T20258.2—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比例尺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HJ/T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

地。依据取水区域不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

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的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

源地。

[来源:HJ338—2018,3.2]

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保护区外划分准保护区。

[来源:HJ338—2018,3.1]

3.3

勘界

1

DB41/T2528—2023

勘测并确定具有法律作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的过程,包括外业调查测量和内业整理汇总等工

作。

3.4

拐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上能确定边界线走向的关键折点。

3.5

界标点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界标(桩)、浮标标识的点位。

4基本要求

4.1数学基础

4.1.1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1.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3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坐标与高程单位为米(m)。

4.2精度要求

4.2.1平面精度

实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1m;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保留2位小数。

4.2.2高程精度

实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2m。

4.3比例尺

底图宜采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数字线划图(DLG)或分辨率优于1m的数字正射影像(DOM)。

4.4勘界依据

勘界依据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批复文件,必要时可参考技术报告及其相关的附图、附

表、矢量数据等资料。

4.5工作流程

勘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踏勘与测量、保护区边界标绘、勘界成果编制等步骤,质量控

制贯穿全过程。工作流程见附录A。

5准备工作

5.1资料收集与处理

5.1.1资料收集

5.1.1.1保护区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批复文件、技术报告、成果

图及矢量数据等相关技术资料。

2

DB41/T2528—2023

5.1.1.2水源地基本信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源地类型、水源地编码、水源地使用状态、所在行政

区域、所在流域、所在河流水系、服务对象等信息,湖泊、水库型和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水库库容

及对应水位高程、河道管理范围等信息。

5.1.1.3水源地专题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湖泊、水库特征水位线、航道线、河道中泓线、河道岸

线、河道管理范围线等矢量数据。

5.1.1.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

射影像(DOM)、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5.1.2资料处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拼接融合、坐标转换、拓扑检查等处理。

5.2保护区边界初绘

5.2.1基于数字线划图和正射影像数据等,按照批复文件明确的保护区范围,对收集到的保护区边界

矢量数据进行校核修正。

5.2.2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数据的,按照批复文件明确的保护区范围,基于数字线划图和正

射影像数据等,初步绘制保护区边界。

5.3拐点和界标点预设

5.3.1拐点预设及编码

5.3.1.1根据保护区边界初绘结果,预设拐点位置。

5.3.1.2拐点编码由1位英文字母和4位阿拉伯数字构成。第1位为保护区级别,用A、B、C分别表

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后4位为拐点序号,按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分别编号。

5.3.1.3单个取水口(井)的保护区,以各级保护区距取水口(井)最近的拐点作为起始点,从0001

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顺序编码,如A0001、B0001、C0001等。

5.3.1.4有多个取水口(井)的保护区,以各级保护区距最北侧取水口(井)最近的拐点作为起始点,

从0001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顺序编码,如A0001、B0001、C0001等。

5.3.1.5不同级别保护区交界处共用拐点按上一级保护区进行编码,不重复编码。

5.3.2界标点预设及编码

5.3.2.1界标点位置按照HJ/T433的规定预设。

5.3.2.2界标点编码由2位英文字母和3位阿拉伯数字构成。第1位为界标标识码,用J表示;第2

位为保护区级别,用A、B、C分别表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后3位为界标点序号,按一级、二级、

准保护区分别编号。

5.3.2.3单个取水口(井)的保护区,以各级保护区距取水口(井)最近的界标点作为起始点,从001

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顺序编码,如JA001、JB001、JC001等。

5.3.2.4有多个取水口(井)的保护区,以各级保护区距最北侧取水口(井)最近的界标点作为起始

点,从001号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顺序编码,如JA001、JB001、JC001等。

5.3.2.5不同级别保护区交界处共用界标点按上一级保护区进行编码,不重复编码。

5.4工作底图制作

工作底图内容应包括数字线划图、正射影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有界线、拐点、界标点以及其他

相关数据。

3

DB41/T2528—2023

6踏勘与测量

6.1边界踏勘

6.1.1根据批复文件进行实地踏勘,查验边界走向与批复文件实地一致性。

6.1.2当存在边界争议时,征求相关方意见,并邀请相关方参与实地踏勘。

6.1.3批复文件以地表建(构)筑物、道路、铁路、河流、河渠等为界的,可根据建(构)筑物、道

路、铁路、河流、河渠的边线或管理边线进一步明确保护区边界。

6.1.4实地踏勘时,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界标点位置。

6.2现场测量

6.2.1现场测量主要内容:

a)取水口(井)中心点;

b)作为保护区边界或边界参照物的实际地物、等高线;

c)重要拐点;

d)预设界标点;

e)保护区内及周边100m范围的建(构)筑物、油气管线、县道及以上级别道路等各类基础信息。

6.2.2测量应符合GB/T39616、CJJ/T8的规定。

6.3信息记录

现场测量实地位置时,应拍摄现场照片或视频,并填写实测点信息记录表。实测点信息记录表参见

表B.1。

7保护区边界标绘

7.1将现场测量的取水口(井)中心点、拐点、界标点、实际地物、等高线及各类基础信息准确地标

绘在底图上,对保护区边界初绘结果进行修正,精准确定并绘制保护区边界。

7.2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批复文件涉及以下情形的,按照以下要求绘制保护区边界:

a)保护区边界以取水口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取水口中心点勘测成果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b)保护区边界以河道岸线、防洪堤等明确的实际地物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实际地物

勘测成果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c)保护区边界以河道管理范围线、航道线、中泓线、分水岭或行政界线等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

离的,根据相关资料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7.3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批复文件涉及以下情形的,按照以下要求绘制保护区边界:

a)保护区边界以取水口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取水口中心点勘测成果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b)保护区边界以水库大坝、河道岸线、防洪堤等明确的实际地物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离的,根

据实际地物勘测成果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c)保护区边界以水库管理范围线、分水岭或行政界线等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相关资

料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d)保护区边界以多年平均水位线、正常蓄水位线、校核洪水位线等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离的,

根据勘测成果和相关资料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7.4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批复文件涉及以下情形的,按照以下要求绘制保护区边界:

4

DB41/T2528—2023

a)保护区边界以取水井或井群外包线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取水井中心点勘测成果在图上作业

确定边界;

b)保护区边界以供水厂边界等明确的实际地物为边界或外扩一定距离的,根据实际地物勘测成

果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c)保护区边界以行政界线等为边界的,根据相关资料在图上作业确定边界。

8勘界成果编制

8.1成果登记表

成果登记表包括专题要素实测成果登记表、保护区边界成果登记表。登记表中应明确投影和中央子

午线,填写大地坐标、平面坐标及高程等。成果登记表参见表B.2、表B.3。

8.2勘界报告

勘界报告应说明勘界方法、过程和成果,并编制相应的附图、附表。拐点和界标点数量较少时,拐

点和界标点成果登记表宜编入报告,数量较多时宜单独汇编成册。勘界报告大纲参见附录C。

8.3勘界成果图

8.3.1成果图件包含水源地位置图、保护区边界测绘成果图、保护区勘界与区划对比图、界标点分布

图等。

8.3.2图幅大小不宜小于A3,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0,可根据保护区形状、面积等具体情况选定比

例尺或采用分幅方式成图,以便于存档与查阅。勘界成果制图说明参见附录D。

8.4勘界数据库

8.4.1数据库采用文件地理数据库(FileGeodatabase)格式。

8.4.2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层、专题要素图层和元数据图层。

8.4.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层包括行政区划界线、河流水系、水库湖泊、交通道路、航线码头、建(构)

筑物等图层,图层命名参见表E.1,各图层属性内容按照GB/T13923、GB/T20258.1—2019、GB/T

20258.2—2019的规定建立。

8.4.4专题要素图层包括取水口(井)、供水厂、供水厂厂区、拐点、界标点、保护区边界、保护区

等图层,图层命名参见表E.2,各图层属性结构参见表E.3~表E.10。

8.4.5元数据图层参见表E.11。

注: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

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9质量控制

9.1勘界单位按照GB/T24356、GB/T17941和GB/T18316的规定对勘界工作进行全过程自查、外部

质量控制。

9.2勘界工作完成后,对完整成果资料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内容包括保护区边界合法性检查和测

绘成果质量检查。

9.3保护区边界合法性检查内容包括保护区边界与批复文件一致性。

9.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内容包括:

5

DB41/T2528—2023

a)数据格式和属性数据规范性;

b)数据库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拓扑正确性;

c)成果图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d)勘界报告与成果登记表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6

DB41/T2528—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勘界工作流程图

图A.1给出了勘界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与处理保护区边界初绘拐点和界标点预设工作底图制作

踏勘与测量

边界踏勘现场测量信息记录程

保护区边界标绘

勘界成果编制

成果登记表勘界报告勘界成果图勘界数据库

质量检查部

保护区边界合法性检查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控

图A.1勘界工作流程图

7

DB41/T2528—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

实测点信息记录和成果登记表样式

B.1实测点信息记录表

表B.1给出了实测点信息记录表样式。

表B.1实测点信息记录表

水源地名称

□拐点□界标点□取水口(井)中心点

实测点名称实测点类型

□其它

所在位置XX市XX县(市、区)XX乡(镇)XX村

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X(m)Y(m)经度(度)纬度(度)高程(m)

实地照片彩色近景照片

位置及环境说明地名〈小地名〉,描述拐点的相对位置及环境,如地形、地貌、地物、植被、道路等。

备注拐点编号、界标点编号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填表人:年月日校对人:年月日

注1:平面坐标保留2位小数;大地坐标采用十进制度,保留8位小数;高程填写正常高数值,保留2位小数;

注2:位置及环境说明,描述测点的相对位置及环境,如地形、地貌、地物、植被、道路等;

注3:备注项填写需特殊说明的情况;

注4:填表人、校对人须手工签字。

8

DB41/T2528—2023

B.2成果登记表

表B.2、B.3给出了成果登记表样式。

表B.2专题要素实测成果登记表

水源地名称:投影:中央子午线:专题要素类型:

序号点编号X(m)Y(m)经度(度)纬度(度)实测高程(m)备注

1

2

3

4

5

6

7

8

……

填表人:年月日校对人:年月日

注1:根据表B.1测点信息记录表成果,按照专题要素类型进行分类整理;

注2:专题要素类型包括拐点、界标点、取水口(井)中心点和其它专题要素点等;

注3:平面坐标保留2位小数;大地坐标采用十进制度,保留8位小数;高程填写正常高数值,保留2位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