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DB63/T 575-2006 Qinghai native fescue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575-2006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9-07
实施日期
2006-10-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青海省农牧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中华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以及生产性能、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育技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草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育、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起草人:
郭树栋、孙明德、徐有学、辛有俊、拉 旦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19520-2006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2006-09-07发布2006-10-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575—2006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树栋、孙明德、徐有学、辛有俊、拉旦

I

DB63/575—2006

青海中华羊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中华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以及生产性能、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育技

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草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育、

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2技术内容

2.1品种来源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省草原总站等单位,自1973年

开始进行野生种采集、栽培驯化、选择培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述单位与中国农业大学、中

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选育驯化和扩繁推广工作,经30

余年栽培驯化选育而成。在2003年12月7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品种审定会

议上审定通过,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定名为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Kengcv。Qinghai),

品种登记号:261。

2.2特征特性

2.2.1植物学特征

青海中华羊茅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须根系发达,多集中于15~18厘米土层中;茎直立或基部稍倾

斜,具4节;节紧缩无毛呈紫色,第二节茎粗2±0.5厘米;叶线形,长11±5厘米,宽1.8±0.9毫米,

叶片直立,具光泽,干时卷折,无毛或被微毛;叶舌膜质或草质,具细小微毛,圆锥花序开展,长15

±3厘米,小穗含3.5±0.5个小花,成熟时淡绿或略带褐色;颖先端渐尖,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顶生

短芒;颖果成熟时紫褐色,千粒重0.7±0.1克。

2.2.2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适应性强,在海拔2300米~4300米地区生长良好,同时也能在低海拔地区栽培。耐寒,耐盐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