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DB42/T 1196-2016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196-2016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9-28
实施日期
2016-11-23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湖北省林业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0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Technologyregulationsofafforestationofmosobamboo

(报批稿)

2016-09-28发布2016-11-23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T1196—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母竹选择...........................................................................2

5造林技术...........................................................................4

6幼林管护...........................................................................5

7病虫害防控.........................................................................6

8档案管理...........................................................................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毛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方法..................................8

DB42/T119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咸宁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咸宁市林业科学院、咸宁市林业局、咸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林业科

学研究院、咸宁市咸安区林业局、通山县林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刘恒贵、刘清平、熊德礼、徐丽君、阮班全、冯祥成、徐良仁、王起富、高霜、

刘君宜、涂书权。

DB42/T1196—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scens,俗名楠竹)母竹造林的术语和定

义、母竹选择、造林技术、幼林管护、病虫害防控和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毛竹母竹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3262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T20391毛竹林丰产技术

3术语和定义

GB/T203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0391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造林成活率survivingpercentageafterplanting

造林验收时存活的竹株数占造林初植竹株数的百分数。

[GB/T20391,定义2.15]

3.2

发竹率shootingpercentageofmotherbamboo

造林后萌发生长成新竹的母竹株数占造林初植母竹株数的百分数。

[GB/T20391,定义2.16]

1

DB42/T1196—2016

3.3

母竹parentbamboo

用于造林的毛竹活竹株。

3.4

胸径diameter

距地面130cm处的竹秆直径。

3.5

秆柄connectingpartbetweenculmandrhizome

俗称螺丝钉,竹秆的最下部分,与竹鞭和母竹的秆基相连,细小,短缩,不生根,由十数节组成。

3.6

立竹年龄ageofstandingculm

单株立竹已成活的时间,用“年(龄)”或“度”表示。新竹长成到第二年完成换叶前为Ⅰ度,换

叶完成到第二次换叶为Ⅱ度,以后每两年换叶一次,增加Ⅰ度。

[GB/T20391,定义2.4.4]

3.7

竹鞭bamboorhizome

连接竹株的竹地下茎,鞭芽朝向竹株的鞭段称为来鞭,鞭芽背向竹株的鞭段称为去鞭。秆柄的上方

即为秆基,有数节到数十节组成,节间短而粗大,节上有芽,密生根。

[GB/T20391,定义2.5]

3.8

鞭芽、侧芽rhizomebud

竹鞭两侧生长的嫩芽,可发育成竹鞭或竹笋。

3.9

2

DB42/T1196—2016

宿土originalearth

母竹原生长处的土壤。

4母竹选择

4.1来源

母竹宜从林缘或刚满园的毛竹林选取,不宜在立竹密度较大的毛竹林中选取,要求生长健壮、分枝

较低、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未开花、无病虫害。

4.2母竹年龄

4.2.1年龄识别

毛竹年龄识别有号竹法、龄痕法、竹秆皮色法等3种方法:

——号竹法。每年7月~8月在新留养的竹秆上用专用号竹笔书写年份。

——龄痕法。毛竹新竹经一年后换叶,以后每两年换一次叶,每次换叶,着叶小枝从顶端开始枯死

脱落。每换一次竹叶,就会留下一个“枝痕”。计算年龄时龄痕数加“1”就是几度竹。

——竹秆皮色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竹秆皮色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幼龄竹秆为绿色,中龄竹

秆为黄绿色,老龄竹秆为黄褐色或古铜色。

4.2.2母竹年龄选择

造林母竹应选择1年~2年生立竹。

4.3胸径

母竹胸径以4cm~6cm为宜。

4.4母竹挖掘

挖掘母竹时,先找到竹鞭的走向,按留来鞭长30cm~40cm、去鞭长40cm~50cm截断竹鞭,再

沿竹鞭两侧逐渐深挖,掘起母竹。要求竹鞭有5个以上健壮饱满的侧芽,秆柄、侧芽、鞭根无损伤。竹

篼应多带宿土,保证根系完整性。

4.5其他

留枝叶4盘~6盘砍去顶梢,切口距最上一盘枝10cm~15cm,呈马耳形,平滑不开裂。

3

DB42/T1196—2016

4.6检验

母竹检验按照GB6000相关要求进行,抽样方法按照GB/T13262进行。

4.7包装、运输、贮存

4.7.1包装

需远距离装运时,每株母竹的竹篼用麻袋、稻草或其他材料包扎,防止宿土脱落致使鞭芽受损。及

时洒水,保持根部湿润。

4.7.2运输

母竹经检疫后要及时组织运输。搬运和装车时,用手提或肩挑,不能用肩扛,平放或斜放于车厢内,

用蓬布覆盖。装车后及时起运,长距离运输要常洒水,保持竹篼和竹叶湿润。运到目的地卸货时要轻拿

轻放,不可抛丢。

4.7.3贮存

要求随挖、随运、随栽。需贮存的母竹,起挖与栽植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8h。挖好的母竹及时用

草类、树叶等遮盖,防风吹、日晒、雨淋。

5造林技术

5.1造林地选择

宜选择海拔600m以下、坡度30°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土层深60cm以上,土壤肥沃、

疏松,pH值4.5~6.5;排灌条件良好且交通方便。

5.2林地整理

5.2.1林地清理

砍去造林地上的灌木、低值乔木,并运出造林地。适量保留价值高、生长良好的乔木。

5.2.2整地

要求开垦深度30cm以上,清除土中树篼、伐桩、树根等。整地方法有以下3种:

——全面整地。全面开垦造林地。适用于坡度20°以下的造林地;

——带状整地。采用水平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2m~3m,造林后1年~2年内将未垦带

轮流垦完。适用于坡度20°以上的造林地;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