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488-2012 三角舫养殖技术规范

DB33/T 488-2012 DB33/T 488-2012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riangular ferry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488-201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28
实施日期
2013-01-28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488—2012

代替DB33/T488.1-2004、DB33/T488.2-2004

三角鲂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quacultureofMegalobramaterminalis

2012-12-28发布2013-01-2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48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488.1-2004《无公害三角鲂-繁殖技术规范》和DB33/T488.2-2004《无公害三

角鲂-养殖技术规范》,删减了于2010年11月24日废止的第3部分(DB33/T488.3—2004)《无公害三

角鲂产品质量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对主养、夏花鱼种、仔口鱼种的术语和定义;

——改进了三角鲂亲鱼培育池塘要求;

——改进了三角鲂亲鱼池塘培育饲养管理要求;

——改进了三角鲂人工繁殖催产剂使用;

——改进了三角鲂人工授精脱粘方法;

——改进了三角鲂受精卵人工孵化用水的筛绢过滤要求;

——改进了三角鲂池塘培育夏花鱼种的培育方式;

——改进了三角鲂池塘培育冬片鱼种和成鱼养殖的饲料营养和投饲技术

——改进了三角鲂网箱养殖鱼种放养要求;

——规范了三角鲂网箱养殖网箱网目要求;

——规范了三角鲂运输的相关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水荣、冯晓宇、刘新轶、谢楠、王宇希、许宝青、林启存、姚桂桂。

本标准代替了DB33/T488.1~2-2004.

DB33/T488-200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488-2004。

I

DB33/T488—2012

三角鲂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养殖环境条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

殖、病害防治及运输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三角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06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3环境条件

3.1池塘

3.1.1选择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长方形,东西走向。池深1.5m~2.5m。亲鱼培育池面积1667m2~3334

m2,夏花鱼种培育池面积1000m2~3334m2,冬片鱼种培育池面积1667m2~5000m2,成鱼养殖池面

积2000m2~6667m2。底质应符合GB18407.4的规定。

3.1.2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2网箱

设置环境应符合SC/T1006的规定。水域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人工繁殖

4.1亲鱼要求

4.1.1亲鱼来源

1

DB33/T488—2012

采自自然水域或原良种场。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

4.1.2年龄及体重

个体应达到3冬龄,每尾雌鱼体重≥1500g,每尾雄鱼体重≥1000g,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

4.2亲鱼池塘培育

4.2.1池塘准备

4.2.1.1清塘

放养前10~15d,排干池水,每667m2用生石灰50kg~75kg,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5

kg~10kg全池泼洒。

4.2.1.2注水

放养前3d注入新水1.0m~1.2m,注水口用网目孔径0.42mm(40目)网袋过滤。

4.2.2放养

每667m2放养100kg~150kg为宜,雌雄同塘养殖,搭养规格0.25kg/尾~0.5kg/尾的花鲢5~10

尾、白鲢20~30尾。下塘时用2%~3%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min~20min。

4.2.3饲养管理

4.2.3.1投饲

坚持“四定”原则,所用配合饲料粗蛋白33%~35%,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池塘水温10℃以

下时不投喂;水温11℃~15℃时,日投饵1次,投饵率控制在池内鱼体总重量的0.5%~2%;池塘水温

16℃以上,日投饵2次,投饵率控制在池内鱼总重量的3%~5%。3月、4月、9月、10月,除投喂配合饲料

外,每15d在单只培育池塘分2~3次辅助添加轧碎的螺蚬等鲜饵50kg~100kg。产前2d停止投喂。

4.2.3.2水质管理

保持池塘水质清新,调节水体透明度30cm~40cm,溶解氧4mg/L以上。4月上旬开始,平均每5d~

7d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冲水2h~3h,人工催产前7~10d停止冲水。

4.2.3.3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观察天气、水质及亲鱼吃食、活动等情况,做好养殖记录。

4.3人工催产

4.3.1时间

适宜人工催产的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最适水温24℃~28℃。

4.3.2成熟亲鱼选择

雄鱼胸鳍鳍条上有明显珠星,手摸鱼体两侧有明显粗糙感,轻压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

散。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清晰,生殖孔红润;挖卵检查卵粒饱满、大小一致,透明液固定后镜

检,可见全部或大部分卵粒的核位已偏心或极化。

2

DB33/T488—2012

4.3.3性别配比

雌雄亲鱼比例为1:1~1.5:1。

4.3.4催产

常用催产剂剂量为:每公斤雌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10μg~20μg+马来酸地

欧酮(DOM)3mg~5mg。雄鱼剂量减半。在鱼体胸鳍或腹鳍基部一次性注射。

4.3.5效应时间

水温21℃~23℃,效应时间12h~13h;水温24℃~25℃,效应时间8h~9h。水温26℃~28℃,

效应时间6h~7h。

4.4产卵授精

4.4.1自然产卵

将已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按比例放入设有鱼巢的产卵池中,保持流水刺激。起初为微流水,至亲鱼开

始发情时适当加大水流,发情高潮时水流调至最大。产卵结束后,将鱼巢移至孵化环道内流水孵化。鱼

巢材料可用棕片或网片等,每对亲鱼配3~4个,使用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洗净。

4.4.2人工授精

4.4.2.1授精时间

将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保持流水剌激,到效应时间时捕起亲鱼检查,如轻压雌鱼腹

部两侧即有卵子从泄殖孔顺利流出,可进行人工授精。

4.4.2.2授精方法

4.4.2.2.1干法授精

取出雌鱼,用手指堵住泄殖孔,再用干毛巾将其腹部及泄殖孔四周擦干,轻压腹部将鱼卵挤入干的

器皿(碗)中;同时,按比例取出雄鱼,擦干腹部后将精液挤入盛有鱼卵的器皿(碗)中,用羽毛轻轻

搅拌1min~2min,再将混合均匀的精卵倒入泥浆水中脱粘。

4.4.2.2.2湿法授精

取出雌鱼,用手指堵住泄殖孔,再用干毛巾将其腹部及泄殖孔四周擦干,轻压腹部将鱼卵挤入干的

器皿(碗)中;同时,按比例取出雄鱼,擦干腹部后将精液挤入盛有鱼卵的器皿(碗)中,加适量0.7%~

0.9%生理盐水,用羽毛轻轻搅拌1min~2min,再将混合精卵倒入泥浆水中脱粘。

4.4.3脱粘

先将黄泥与水按1:3~1:5的比例混合成泥浆水,经网目孔径0.42mm(40目)筛绢过滤后搅拌均

匀待用。脱粘时将混合精卵徐徐倒入泥浆水中,同时用手不断搅动泥浆水3min~5min,之后用网目孔

径0.42mm(40目)的筛绢袋滤去泥浆水,再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后放入孵化器孵化。

4.5人工孵化

4.5.1水质要求

3

DB33/T488—2012

孵化用水经网目孔径0.15mm~0.125mm(100目~120目)的筛绢过滤,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

定。

4.5.2孵化方式

4.5.2.1环道孵化

自然产卵后收集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在孵化环道中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卵50万粒~80万粒。

4.5.2.2孵化缸孵化

人工授精脱粘后所收集的卵在孵化缸中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卵80万粒~120万粒。

4.5.3管理

经常检查和清洗筛绢,适当调节水流速度,不得让水从过滤网上沿口溢出,不得使卵或鱼苗下沉。

4.5.4时间

水温21℃~23℃,受精卵经65h~70h孵化后鱼苗出膜;水温24℃~25℃,受精卵经55h~60

h孵化后鱼苗出膜;水温26℃~28℃,受精卵经45h~50h孵化后鱼苗出膜。

4.6出苗

待出膜鱼苗的卵黄囊基本消失、鳔体形成、能在水中平游时,即可出苗。

5夏花鱼种培育

5.1池塘准备

5.1.1清塘

参照4.2.1.1执行。

5.1.2注水

鱼苗放养前3d抽去消毒水,再注入新水50cm~60cm,注水口用网目孔径0.25mm~0.177mm(60

目~80目)的筛绢袋过滤。

5.2放养

每667m2放苗10万尾~20万尾。放苗时注意水温差不超过2℃。有风天气在上风口放苗。

5.3培育管理

5.3.1投饲管理

采用传统“豆浆培育法”,黄豆用水浸泡后磨成浆,全池均匀泼洒,一天两次(上午8:00~9:00,下

午14:00~15:00)。鱼苗下塘一周内,每天每667m2用干黄豆3kg~4kg;一周后增至5kg~6kg。待

鱼苗长到2.0cm后,每天每667m2加投喂粗蛋白为35%~40%的粉状饲料0.5kg一次,饲料质量应符合

NY5072的规定。

5.3.2水质调控

4

DB33/T488—2012

鱼苗下塘时,池水深度50cm~60cm;一周后加注新水一次,以后视池塘水质情况每隔5d~7d

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cm~15cm;调节水体透明度20cm~30cm。

5.3.3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生长、活动等情况,严防缺氧浮头,清除塘边杂物,做好养殖记录。

5.4拉网分养

鱼体长至每尾2.5cm~3cm时,选择晴朗天气的8:00~9:00分养出塘。分养前一天下午停食,起网

后将鱼种集拢在网箱内暂养2h~3h后出池。

6冬片鱼种培育

6.1池塘准备

参照5.1执行。初次注入新水80cm~100cm。

6.2放养

参照5.2执行。池塘单养每667m2放养8000~10000尾。

6.3培育管理

6.3.1投饲管理

6.3.1.1投饲方式

人工洒投或搭设渔用饲料投饵机定点投喂。

6.3.1.2驯食

鱼种放养1~2d后进行人工驯食,经7~10天,使鱼种形成定点、定时的摄食习惯。

6.3.1.3饲料投喂

水温16℃以上,日投喂两次(上午7:30~9:00、下午16:30~18:00);水温10℃~15℃,日投饵一

次(中午12:00~13:00);水温10℃以下停食。日投饵率控制在池内鱼总重量的0.5%~5.0%,主要视鱼

体生长和吃食情况、池塘水质及天气变化等灵活掌握,每次投喂的饲料控制在1.5h~2.0h吃完为宜。

鱼种规格与投喂饲料要求见表1。

表1三角鲂鱼种规格与投喂饲料要求对照表

序号鱼体全长(cm)饲料粗蛋白(%)饲料粒径(mm)

13.0~5.035~400.5~1.0(破碎料)

25.0~8.033~351.4~1.6

3≧8.033~352.0~2.5

6.3.2水质管理

放养初时,池塘水深80cm~100cm,以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10cm~15cm,7月中旬后保持

池塘水深1.5m~2.0m,科学使用增氧设施增氧;每5~7d注水1次,每次10cm~15cm,调节池水透

明度20cm~30cm。

5

DB33/T488—2012

6.3.3日常管理

参照5.3.3执行。

6.4出塘运输

冬季或早春鱼种出塘前2d~3d,进行鱼种拉网锻炼,装运前将鱼种在网箱内密集2h~3h后启运。

7成鱼养殖

7.1池塘主养

7.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