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42-2014 口蹄疫监测技术规范
DB51/T 1742-2014 Foot-and-mouth disease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余勇、秦学远、张毅、陈斌、周哲学、邢坤、陈弟诗。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742—2014
口蹄疫监测技术规范
2014-04-08发布2014-06-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742—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范围..........................................................................2
5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2
6监测方法..........................................................................2
7监测方式..........................................................................3
8监测结果的记录、汇总和报送........................................................3
9监测结果的处理....................................................................4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规模养畜场(小区/户)样品采集记录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牲畜屠宰场采样记录表............................................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发病家畜样品采集记录表..........................................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口蹄疫监测结果汇总表............................................8
I
DB51/T1742—2014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由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勇、秦学远、张毅、陈斌、周哲学、邢坤、陈弟诗。
II
DB51/T1742—2014
口蹄疫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监测过程中的监测范围,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监测方法、方式,监测数据
的记录、汇总和报送,及监测结果的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内与口蹄疫监测有关的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35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GB/T18935口蹄疫诊断技术
GB/T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2915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NY/SY150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公告第503号)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口蹄疫
指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中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哺乳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
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3.2
监测
对某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该
疫病的发生发展趋势。
3.3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1
DB51/T1742—2014
4监测范围
4.1监测对象
以猪、牛、羊为主,必要时监测其他易感动物。
4.2重点监测区域
规模饲养场(包括种畜场等)、屠宰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
5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5.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5.1.1组织样品
采集发病动物患部的水泡皮和水泡液;临床健康动物在屠宰后采集淋巴结、脊髓和肌肉等组织样品,
装入密闭容器内密封并尽快冷冻保存。
5.1.2牛、羊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样品
采集8~10mLO-P液倒入事先加有8~10mL细胞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0.04mol/L、pH7.4)的灭
菌容器中,加盖密封后充分摇匀,冰箱冻存。
5.1.3血清样品
无菌采集动物外周血,每头不少于10mL。分离血清装入灭菌小瓶中,加盖密封后冷藏保存。
5.1.4样品采集的具体操作按GB/T18935-2003口蹄疫诊断技术中附录A中相关规定执行。
5.2采样记录
每份样品的包装上均要贴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动物种类、编号、时间等。用钢笔或签字笔逐条
填写《采样记录表》(详见附录A、附录B、附录C),一式三份,分别由被采样单位、送检单位、检测
单位保存。
5.3样品运输
按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503号)相关规定执
行。
6监测方法
6.1临床监测
6.1.1流行病学调查
口蹄疫流行病学按《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中附件八的相关规定执行。
6.1.2临床症状检查
2
DB51/T1742—2014
发现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同时患病动物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
房等部位出现水泡或结痂,蹄壳脱落或出现瘢痕、新生蹄甲等就可以怀疑为口蹄疫。
6.2血清学监测
6.2.1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及结果分析
O型口蹄疫: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动物血清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抗体,按NY/SY150
进行,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或采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检测抗体,按GB/T18935进行,
牛、羊的抗体效价≥27为免疫合格,猪的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合成肽疫苗免疫动物血清,采用VP1
结构蛋白包被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按GB/T18935进行,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LpB-E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2116-2020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发旺技术规范 2020-06-18
- DB45/T 2113-2020 壮医点穴配合药物热熨疗法治疗旁巴尹技术规范 2020-06-18
- DB64/T 1759-2020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 2020-08-18
- DB2302/T 002-2020 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生产技术规程 2020-11-04
- DB45/T 2112-2020 小型液化天然气撬装供气系统 2020-06-18
- DB45/T 2111-2020 液化天然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2020-06-18
- DB45/T 2117-2020 超高层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20-06-18
- DB45/T 2114-2020 壮医皮肤针配合药物外洗疗法治疗能嫩能唅技术规范 2020-06-18
- DB2302/T 003-2020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0-11-05
- DB45/T 2115-2020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