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638-2016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32638-2016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 for power adapter and charging/data port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2638-201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4-25
实施日期
2016-1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SAC/TC 485)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充电/数据接口、交流电源适配器及线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所涉及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安全特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和识别标识等。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有线供电方式的终端、交流电源适配器及其连接线缆。本标准不适用于需要特殊供电和应用的移动终端,如仅用于企业、行业的特殊移动设备等。其他便携式或家用小型电子设备的供电或充电也可以参照使用。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起草人:
孟梦、刘伟、朱晓峰、张夏、刘军、袁伟军、魏明、柯桢、史德年、何桂立、张雁、甄建军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9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120.01

M37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2638—2016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

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forpoweradapterandcharging/

dataportofmobiletelecommunicationterminalequipment

2016-04-25发布2016-11-01实施

GB/T32638—2016

目次

前言m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3

4技术要求3

4.1总体连接结构3

4.2交流电源适配器4

4.3线缆11

4.4终端充电/数据接口19

5试验方法28

5.1试验条件28

5.2交流电源适配器测试28

5.3线缆测试34

5.4终端充电/数据接口测试3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识别标识39

参考文献40

T

GB/T32638—2016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丁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梦、刘伟、朱晓峰、张夏、刘军、袁伟军、魏明、柯桢、史德年、何桂立、张雁、

甄建军。

m

GB/T32638—2016

引言

本标准是在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的基础上完成的,与之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和发布情况如下:

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电子废弃物、方便消费者、降低使用成本等诸多方面考虑,制定了手机

通用充电器标准YD/T1591—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于

2007年6月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中开始实施。该标准创造性地推出了“三段式”充电方案(即:充电器、

线缆、手机3部分相互分离),使得手机即可用充电器充电又可用电脑为之充电,一个充电器可为多款手

机充电。考虑到当时的产业状况,为了达到过度的目的,只是规定了充电器侧接口采用USB-A接口,

手机侧接口没有定义.同时,标准对通用充电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申.流等电气性能进行了统一要求,加

强了充电器侧的电气安全性要求,对手机侧的适应能力和保护措施也提出了要求,还特别在节能方面提

出了要求。

YD/T1591—2006实施两年多后,为进一步完善通用充电器标准化T作,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

在2009年12月又发布了YD/T1591—2009《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

测试方法》。本次修订统一了手机侧的接口,提出了3种接口形式:Micro-Usb,Mini-Usb和2mm圆柱

型。同时对安全性,节能要求以及环保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通用手机电源适配器标准发布和实施期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当他们认识

到该标准的先进性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意义时,都纷纷在本地区开始制定通用电源标准。目前,

ITU,IEC,GSMA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发布了相应标准。他们都参照我国推行的三段式充电方案,利

用充电器侧的通用USB-A接口,为手机提供多种充电方式,一个充电器可为多款手机充电。特別是

ITU发布的L.1000,是在我国推动下完成,在其附录中还列入了我国的YD/T15910

因此,为了增大我国通用手机电源适配器标准的影响力,现将通信行业标准转换为国家标准。并根

据产业需求,在YD/T1591-2009的基础上增大了电源适配器输出电流值,并修改了相关条款要求。

IV

GB/T32638—2016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

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充电/数据接口、交流电源适配器及线缆的技术要求

和测试方法,包括所涉及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安全特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和识別标识等。

木标准适用于采用有线供电方式的终端、交流电源适配器及其连接线缆。木标准不适用于需要特

殊供电和应用的移动终端,如仅用于企业、行业的特殊移动设备等。其他便携式或家用小型电子设备的

供电或充电也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6915.1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423.4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

品的安装

GB/T5169.1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

方法

GB/T22451—2008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通用要求

GB/T22727.1通信产品有害物质安全限值及测试方法第1部分:电信终端产品

YD1268—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USBIFBC规范1.2电池充电规范1.2(Batterychargingspecificationrevision1.2)

USB规范2.0通用串行总线规范2.0(UniversalSerialBuSpecification2.0)

ASTME1252-98常规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GeneralTechniqueforObtainingInfraredSpec­

traforQualitativeAnalysis)

ZEK01.2-08GS标志认证中多环芳炷(PAHs)的检测与判定(TestingandValidationof

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inthecourseofGS-MarkCertification)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交流电源适配器AC-DCpoweradapter

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成输出的直流电源的装置,简称电源适配器。

1

GB/T32638—2016

3.1.2

线缆cable

连接电源适配器与终端以实现充电(供电)的电缆。两端都是USB系列插头的线缆也可用于数据

传输等。

3.1.3

直插式电源适配器directplug-inpoweradapter

电源适配器的交流电源插头和外壳构成一整体,其重量是靠墙上插座来承载的设备。

3.1.4

嵌装式电源适配器poweradapterforbuilding-in

预定安装在预先准备好的凹座内的交流电源适配器。

3.1.5

□类设备claHequipment

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采取附加安全保护措施的设备,这类设备既不依靠保护接

地,也不依靠安装条件的保护措施。

3.1.6

V-1级材料claV-1material

按GB/T5169.16中规定的V-1级材料的试验方法,该材料可以燃烧或灼热,但其持续时间平均不

大于30s,在燃烧时所释放的灼热微粒或燃烧滴落物不会引起脱脂棉引燃。

3.1.7

HB级材料claHBmaterial

按GB/T5169.16中规定的HB级材料的试验方法,对于厚度等于3mm的样品燃烧速度

40mm/min,对厚度小于3mm的样品75mm/min或样品的火焰燃烧或灼热燃烧未达到100mm的标

记线.

3.1.8

额定输出电压ratedoutputvoltage

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源适配器输岀电压(本标准要求标称的输出电压为5V)。

3.1.9

额定输出电流ratedoutputcurrent

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源适配器输岀电流(本标准要求标称的输出电流为500mA〜2500mA范围中

的任一值)。

3.1.10

启动电压startupvoltage

终端供电接口在输入过高电压后,过压保护装置启动保护(即该装置T作)的那一点的电压。

3.1.11

OTG

On-The-Go的缩写。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设备的主、从身份可转换。

3.1.12

参考输出电流referenceoutputcurrent

电源适配器输出端连接一个可变纯阻负载(功率不小于12.5W),当调节负载值使得负载两端的电

压为4.75V时的输出电流。

3.1.13

标准下行接口standarddownstreamport

符合USB规范2.0中的关于主机或集线器定义的设备(如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USB集线器

2

GB/T32638—2016

等)的下行接口。物理上,标准下行接口分别通过一个15(此为典型值,允许取值范围为14.25kQ〜

24.8kQ)的下拉电阻将D+和D—引脚接地°

3.1.14

充电下行接口chargingdownstreamport

符合USB规范2.0中关于主机或集线器的定义,并且具有充电(供电)功能,能在任何时间内向

VBUS输出大于500mA电流的设备的下行接口。

3.1.15

安全门限电压safetythresholdvoltage

终端的限压保护装置能承受的电压,即在不大于该电压值时终端应保证安全充电,超过该值后终端

可能会被损坏,且不能恢复。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交流(AlternatingCurrent)

AWG美制线规(AmericanWireGauge)

DC直流(DirectCurrent)

GND地(电源负极)(Ground)

STC镀锡铜排绕线(StrandedTinCopper)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

USBIF通用串行总线实施论坛(USBImplementerForum)

VBUS总线电压(电源正极)(VoltageBus)

4技术要求

4.1总体连接结构

本标准所涉及的供电连接方式分为3段,即电源适配器、线缆、终端(用电装置)c电源适配器将交

流电源转变成直流电源,通过USBA型插座输岀,该部分只是一个交直流转换适配装置。线缆一端是

与电源适配器的USBA型插座相配合的USBA型插头,另一端是与终端的电源插座相配合的插头,应

选择Micro-USBB型、Mini-USBB型和圆柱型插头之一,终端的电源插座应是Micro-USBB/AB型、

Mini-USBB/MinilOpin型和圆柱型插座之一。即,Micro-USBB型的插头对应Micro-USBB/AB型插

座,Mini-USBB型插头对应Mini-USBB/MinilOpin型插座,圆柱型插头对应圆柱型插座。但如果终端

为具有()TG功能的设备,那么电源插座应为Micro-USBAB型。除充电以夕b,Micro-USBB/AB型或

Mini-USBB/MinilOpin也是终端的数据传输接口。另外,对显示屏尺寸大于5寸的移动终端,终端侧

接口暂不作规定,

总体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

3

GB/T32638—2016

ACDC

一i'

/

l

1

H

ISBA朋林申I

计■机

USBA型插座及插头.Micro-USEB型插头、Mini-USBB型插头、Micro-USBB/AB型插座和Mini-USBB型插座

均遵循USB规范2.0,

图1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4.2交流电源适配器

4.2.1DC输出接口机械结构及管脚定义

4.2.1.1机械结构

电源适配器直流输出接口应采用USBA型连接插座,其接口的机械结构如图2所示。

4

GB/T32638—2016

单位为毫米

注:插座的表面与插头一次注塑成型的保护罩之间允许的最小空间是2.67mm。

图2电源适配器直流输出接口插座结构及尺寸

4.2.1.2管脚定义

管脚定义如表1所示。

表1电源适配器直流输出接口插座管脚定义

管脚号管脚定义

1VBUS

2D-

3D+

4GND

USBA型插座作为电源适配器输出接口使用时,要求如图3所示。其中VBUS为输出直流电源的

正极,GND为输出直流电源的负极(地)。D+和D—应在电源适配器内部短接,且与其他电路隔离,以

便与之连接的终端能够识别所连接的设备为本标准定义的电源适配器。

5

GB/T32638—2016

图3电源适配器中D+到D—短接示意图

4.2.2AC输入端口机械结构

4.2.2.1直插式电源适配器输入端口机械结构

交流直插式电源适配器的输入插头应符合GB1002中的相关要求。

4.2.2.2嵌装式电源适配器输入端口机械结构

作为电气接触压力用螺钉,则螺钉与金属螺母或金属嵌装件应当至少啮合两个全螺纹。且有关连

接电网电源的螺钉和螺母要求应符合GB4943.1中的相关要求。

嵌装式电源适配器应有AC输入端的通断开关,且通断开关应符合GB16915.1中的相关要求。

4.2.3技术要求

4.2.3.1插入力及拔出力

连接插头与连接插座之间进行插拔,当插拔的速率不大于12.5mm/min时,将连接插头完全插入

连接插座所需的力应不大于35N,将连接插头从连接插座中完全拔出所需的力应不小于10N。

4.2.3.2插拔寿命

在每小时200个周期的最大速率下插入/拔出3000个周期,插拔结束后机械结构应无损坏,且将

连接插头从连接插座中完全拔出所需的力应不小于8N。

4.2.3.3外壳材料

外壳材料应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热、耐久、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坏保复合材料。为实现人身健

康、安全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目标,材料应满足GB/T22727.1的要求。材料中多环芳炷(PAH)的含

量宜小于200mg/kg,苯并琵宜小于20mg/kg0

外壳材料应采用聚碳酸酯(PC)炳烯M/T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丙烯(PP)、PC/ABS

合金、热塑性聚酯(PBT/PET).改性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热塑性聚氨酯(TPU)等符合上述

求的材料。

4.2.3.4电气性能要求

4.2.3.4.1输入电压适应范围

电源适配器输入额定交流电压适应范围应为100Vac〜240Vac,容差为±10%。频率为50/60Hz

或50Hz〜60Hz。在正常负载条件下,其稳态输入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1.1倍。

4.2.3.4.2输出电压

电源适配器的额定输出电压应为直流5V,容差为±5%。

6

GB/T32638—2016

4.2.3.4.3输出电流

电源适配器的额定输出电流应在500mA〜2500mA的范围内,由制造商确定。

输出电流要求满足以下两个参数:

a)额定输出电流

电源适配器在输出额定电流时输出电压应在4.75V-5.25V之间。

b)最大输出电流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源适配器最大输出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倍,且最大电流应不超过

2500mAo在输出电压2V以下时,电源适配器允许减小输出电流。

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适应范围如图4所示:

Q

E

75

00

IXJ

込电

»

•*

tt

T

00

«•

«

电■达IE&

0u.so2.00

■岀"/A

图4电源适配器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适应范围示意图

4.2.3.4.4输出电压纹波

电源适配器输出纹波要求如表2所示。

表2电源适配器输入电压纹波要求

输入电压模拟负载测试条件输出纹波限值

(100〜240)V/(50〜60)Hz零至额定输出电流<200mV峰峰值

7

GB/T32638—2016

4.2.3.4.5短路电流

电源适配器短路电流要求如表3所示。

表3电源适配器短路电流要求

输入电压模拟负载测试条件短路电流有效值限值

<额定输出电流的1.5倍,且最大不

(100〜240)V/(50〜60)Hz短路

应大于3000mA

4.2.3.4.6电流倒灌

在任何情况下,不论电源适配器是否插在电源上,由终端流向电源适配器的电流应不大干5mA。

4.2.3.4.7无负载能量消耗

电源适配器无负载能量消耗要求如表4所示。

表4电源适配器无负载能量消耗要求

输入电压模拟负载测试条件功率消耗限值

220V/50Hz开路<150mW

4.2.3.4.8平均效率

电源适配器实际的平均效率应不小于式(1)和式(2)计算出来的数值,即:

当额定输出电流小于550mA时,按式(1)计算:

7a>0.0626•ln(PnC)+0.622(1)

当额定输出电流不小于550mA时,按式(2)计算:

7a>0.0750•ln(Pn,:)+0.561(2)

式中:

一一电源适配器的平均效率,%;

P.v.——电源适配器额定输出功率,即额定输出电压乘以额定输出电流,单位为瓦(W)。

4.2.3.4.9接角虫电流

对于额定输出电流在500mA〜1500mA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从交流电源通过电源适配器

到达输岀端口的接触电流应不超过20MAo

对于额定输出电流大于1500mA且小于或等于2500mA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从交流电源

通过电源适配器到达输出端口的接触电流应不超过50mAo

4.2.3.5安全性能要求

4.2.3.5.1机械强度

电源适配器的机械强度应符合GB4943.1相关章节中的要求。

4.2.3.5.2结构安全性

电源适配器的结构安全性应符合GB4943.1相关章节中的要求。

8

GB/T32638—2016

4.2.3.5.3绝缘电阻

电源适配器的绝缘电阻应符合YD1268-2003中的要求。

4.2.3.5.4抗电强度

电源适配器一次电路对二次电路应能承受50Hz或60Hz、3000V的交流电压或4242V的直流

电压,持续时间1min,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4.2.3.5.5电击及能量危险

电源适配器的电击及能量危险应符合YD1268—2003中相关条的要求。

4.2.3.5.6连接布线

电源适配器的连接布线应符合YD1268—2003中相关条的要求。

4.2.3.5.7外壳表面温升

在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带模拟负载,且负载调节到参考输出电流值时测试,电源适配器的外壳表面

温升应符合YD1268—2003中相关条的要求。

4.2.3.5.8连接插座的短路保护

电源适配器的连接插座的短路电流及短路时的外壳表面温升应符合4.2,3.4.5和4.2.3.S.7的要求,

且应具有短路的自我保护能力;当排除故障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4.2.3.5.9异常工作及故障条件下的要求

电源适配器的异常T作及故障条件下的要求应符合YD1268—2003中相关条的要求。

4.2.3.5.10外壳的阻燃性

电源适配器的外壳要求绝缘材料,其阻燃等级应不低于GB/T5169.16中规定的V-1级或通过

GB4943.1中A.2的试验。

4.2.3.6电磁兼容性要求

4.2.3.6.1辐射连续骚扰

电源适配器机壳端口的辐射骚扰应符合GB/T22451—2008中&3的要求。

4.2.3.6.2传导连续骚扰

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传导骚扰应符合GB/T22451—2008中&6的要求。

4.2.3.6.3谐波电流

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谐波电流应符合GB/T22451—2008中&7的要求。

4.2.3.6.4电压波动和闪烁

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应符合GB/T22451—2008中&8的要求。

9

GB/T32638—2016

4.2.3.6.5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源适配器机壳端口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GB/T22451—2008中9.1的要求。试验期间和试

验后,电源适配器应能正常工作。

4.2.3.6.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符合GB/T22451-2008中9.3的

求。试验期间和试验后,电源适配器应能保持正常工作。

4.2.3.6.7浪涌(冲击)抗扰度

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浪涌(冲击)抗扰度应符合GB/T22451—2008中9.4的要求。试

验期间及试验后电源适配器应能正常工作。

4.2.3.7环境适应性要求

4.2.3.7.1低温

4.2.3.7.1.1低温存储

电源适配器经(一40±3)°C低温存储16h,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后,机械结构应无损坏,电气性

能应符合4.2.3.4.2、4.2.3.4.3、4.2.3.4.4的要求。

4.2.3.7.1.2低温工作

电源适配器在工作状态下经(一10±3)°C低温试验2h后,电气性能应符合4.2.3.4.2、4.2.3.4.3、

4.2.3.4.4的要求。

4.2.3.7.2咼温

4.2.3.7.2.1高温存储

电源适配器经(70±3)°C高温存储16h,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后,机械结构应无损坏,电气性能

应符合4.2.3.4.2、4.2.3.4.3、4.2.3.4.4的要求。

4.2.3.722高温工作

电源适配器在工作状态下经(40±3)°C高温试验2h后,电气性能应符合4.2.3.4.2、4.2.3.4.3、4.2.3.4.4

的要求。

4.2.3.7.3湿热

电源适配器经(40±2)°C、相对湿度93兰%的坏境试验48h后,机械结构应无损坏,电气性能应符

合4.2.3.4.2、4.2.3.4.3、4.2.3.4.4的要求。

4.2.3.7.4振动

电源适配器经频率10Hz〜55Hz、位移幅值0.35mm扫频振动后,机械结构应无松动或损坏,电气

性能应符合4.2.3.4.2、4.2.3.4.3、4.2.3.4.4的要求。

4.2.3.7.5冲击

电源适配器经受峰值加速度300m/s\脉冲持续时间11m的半正弦脉冲冲击18次后,机械结构

10

GB/T32638—2016

应无松动或损坏,电气性能应符合4.2.3.4.2、4.2.3.4.3、4.2.3.4.4的要求。

4.2.3.7.6跌落

电源适配器从高度为(1.0±0.10)m处跌落在混凝土表面后,除允许表面有擦伤外,机械结构应无

松动或损坏,应能正常T作。

4.2.3.8标识要求

4.2.3.&1铭牌标记

电源适配器的铭牌中应包含有下列内容:

额定输入、输出电压值V(单位)

额定输入、输出电流值mA或A(单位)

电源适配器额定频率Hz(单位)

输出电源性质的符号

制造厂商名称或商标或识别标记

制造厂商规定的型号

“回”字符(II类设备)

4.2.3.&2识别标识

符合本标准的电源适配器可在铭牌中或产品明显位置标注“通用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的识别

标识(见附录A)。

4.2.3.&3铭牌耐久性

电源适配器铭牌应耐久、醒目,应符合GB4943.1中的相关要求。

4.3线缆

4.3.1线缆A端插头接口机械结构及管脚定义

4.3.1.1机械结构

如果线缆B端用圆柱型插头,那么线缆A端插头的D+、D—管脚应悬空。

线缆A端的插头机械结构如图5所示。

11

GB/T32638—2016

单位为毫米

i2.a)±o.io丁M巾11.丁5

0-f

M.64±0.■号・O

315±0.0.1510.】O參马伯

45fl±O1

0..1H±0.

MlttftcA―'J口zW

hLXlb0/iEH

3.16X0.IO2uoro.134<i

0

1-OOrQ.£

=

2.50±0052E=

4-

2.W±0.05!2t

lrlrl1

r_

1

一k

26O±O.1M<J

W

机.Ma41to.si8.6GX0.19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