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36-2011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836-2011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vibration forming method of cement stabilized gravel base layer on highway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36—2011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highwaycement-stabilized
macadambasebyvibratoryformingmethod
2011-08-31发布2011-09-3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36—201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术语..........................................................................1
3.2符号及代号....................................................................2
4材料..............................................................................2
4.1一般规定......................................................................2
4.2水泥..........................................................................3
4.3集料..........................................................................3
4.4水............................................................................4
5配合比设计........................................................................4
5.1一般规定......................................................................4
5.2组成设计......................................................................4
6施工..............................................................................6
6.1一般规定......................................................................6
6.2施工准备......................................................................6
6.3混合料的拌和..................................................................8
6.4混合料的运输..................................................................8
6.5摊铺..........................................................................8
6.6碾压..........................................................................9
6.7接缝..........................................................................9
6.8养护及交通管制...............................................................10
7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0
7.1一般规定.....................................................................10
7.2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0
7.3铺筑试验路段.................................................................11
7.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1
7.5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3
7.6单位工程小结.................................................................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振动压实试验方法...............................................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实例...........................25
I
DB33/T836—20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用词说明.................................................30
II
DB33/T836—201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市
政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海云、严凤祥、邬谷丰、周卫峰、武启诚、杨惠德、江锋、魏如喜、沈强南、
徐建红、杨智敏、金国华、肖葳、琚利平。
为不断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水平,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施工
方法和实践经验,以为本标准的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依据。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
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联系(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005号,邮编314001,电话:
0573-83683668),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III
DB33/T836—2011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
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方法、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等技术要求,未及方面应遵照JTJ034-2000的规定执行。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其他公路可参
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
3.1.1
集料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机制砂、砾石、石屑、天然砂等。
3.1.2
粗集料coarseaggregate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等。
3.1.3
细集料fineaggregate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小于2.36mm的机制砂、石屑、天然砂等。
1
DB33/T836—2011
3.1.4
水泥稳定碎石cement-stabilizedmacadam
由具有规定级配组成的粗细集料与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均
匀密实型、悬浮密实型、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混合料。
3.1.5
振动成型法vibratoryformingmethod
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
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2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1。
表1符号及代号
编号符号及代号单位意义
1RMPa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
2RMPa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
db
3Rd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抗压强度
4CV%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
5SMPan个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6Z—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
7W%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含水量
3
8wg/cm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湿密度
3
9dg/cm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干密度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水泥稳定碎石所用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集料宜选用坚硬的、表面粗糙且有较
好棱角性的材料,在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4.1.2水泥稳定碎石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按批取样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2
及4.3中的技术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进场检验。
2
DB33/T836—2011
水泥每检验批不大于500吨,4.75mm以上规格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1000m3,4.75mm及以下规格集料每
检验批不大于300m3。
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4.2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
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或32.5的水泥,水泥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中初凝时间
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表2水泥技术要求
抗压强度
凝结时间
项目细度安定性32.542.5
初凝终凝3d28d3d28d
单位%hh----MPaMPaMPaMPa
质量要求≤10≥3≥6合格≥11≥32.5≥17≥42.5
4.3集料
4.3.1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吸尘处理,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粗集料细集料
压碎值,不大于%25—T0316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2.50T0304、T0328
吸水率,不大于%3—T0304
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T0340
15(石灰岩)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2.0T0310、T0333
10(其它)
亚甲蓝值,不大于%—3.0T0346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4.75-9.5mm%25—T0312
大于9.5mm15
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20
注:坚固性试验、软石含量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
DB33/T836—2011
4.3.2集料应采用4个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其中4.75mm以下集料必须分为2.36mm~4.75mm、0~
2.36mm两档,4.75mm以上集料根据实际情况可从9.5mm或19mm处分档。
4.3.3粗细集料应有适当的级配,其粒径规格可参照表4的规格生产和使用。当单一规格集料的粒径
组成不满足要求而配合后的混合料级配满足要求时,在加大混合料级配检测频率的基础上,也允许使用。
表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集料规格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mm)
31.526.5199.54.752.360.60.075
19~31.510090~1000~300~5
9.5~31.510080~10035~650~150~5
9.5~1910090~1000~150~5
4.75~1910080~10030~600~150~5
4.75~9.510090~1000~150~5
2.36~4.7510090~1000~150~5
0~2.3610070~10025~500~10
注:“0-2.36mm规格”中0.075mm通过率采用石灰岩时为0-15%。
4.4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化
验鉴定。
5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5.1.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确定合理的集
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1.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按骨架密实型设计,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较小的收缩变形和良好
的施工性能。
5.1.4为减少基层裂缝,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限
制细料、粉料的用量。
5.2组成设计
5.2.1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应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原材料进行试验。
5.2.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设计应符合表5中的级配范围,并控制4.75mm筛孔的通过率
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4
DB33/T836—2011
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要求
筛孔尺寸(mm)31.5199.54.752.360.60.075
通过率上限10085543526155
(%)下限1007542251680
5.2.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设计水泥剂量(%)
项目设计强度(MPa)
最大最小
底基层≥4.03.52.5
基层5.0~6.54.53.0
5.2.4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混合料的设计步骤如下:
a)选择满足级配设计的材料组成分别将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配制成同一种混合料样品,再按不同
水泥剂量(一般选用4~5个间隔0.5%的水泥剂量)配制成混合料。
b)按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各混合料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c)按要求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对应的干密度。
d)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验方法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的温度
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时,作
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满足表7的规定。
表7最少试件数量
偏差系数(%)CV≤1010<CV≤1515<CV<20
试件数量(个)6913
注:若偏差系数超过20%,需要重新制备试件。
e)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f)根据设计要求或表6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
RdbRZSRd.................(1)
式中:
R——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
Rd——设计抗压强度(见表6);
5
DB33/T836—2011
Z——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
为95%,即Z=1.645;其它公路应取保证率为90%,Z=1.282;
S——标准差。
5.2.5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混合料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强度,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与振动压
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共同作为配合比设计结果,形成配合比设计报
告。
5.2.6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混合料试件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或更换料源等
措施,不宜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
5.2.7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6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6.1.2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
不应高于50℃。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采取覆盖措施。
6.1.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
a)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流水作业法施
工时,尽可能缩短从加水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并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采用立模法施工。
c)应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进行碾压。单层压实厚度宜为15cm~20cm,
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满
足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d)碾压完成后应覆盖保湿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基层间、基层与面层间施工间隔不宜长于
30天。
6.1.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将下承层表面清扫干净,宜撒布水泥净浆。
6.2施工准备
6.2.1施工设备
a)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设备及配件,开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
尽量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的主要
机械设备配备要求如下:
1)拌和设备应配置产量不小于400t/h的拌和设备,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电子动
态计量器应经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和设备搅拌轴
以大于2.5m长为宜。同时原材料料仓顶部应安装剔除超粒径石料或其他杂物的钢筋筛子。
拌和设备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成品料料仓。
2)摊铺机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摊铺宽度10m以
下时宜用一台摊铺机摊铺,10m以上时应用两台摊铺机摊铺。
3)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应与拌和设备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应配备3台振动力
3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1台自重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和1台双钢轮压路机。
6
DB33/T836—2011
4)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
5)水泥钢制罐仓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至少2个罐),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
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b)各种施工机械宜有备用设备及配件,其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
求,以使施工始终处于一个正常连续的作业状态。
c)施工前应对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
6.2.2检测仪器
6.2.2.1工地试验室应按表8配备检测仪器。
6.2.2.2开工前应对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标定。
表8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测仪器配备标准
仪器规格
检测室仪器设备名称数量
测量范围分度值准确度
电子天平1台0~5kg0.1g0.1g
标准筛1套///
集料室烘箱2台0~300℃1℃1℃
游标卡尺1台0~150mm//
台称1台50kg//
雷氏夹测定仪1套/
沸煮箱1台/
水泥室水泥净浆搅拌机1台/
标准法维卡仪1台/
水泥恒温恒湿养护箱1台50℃/100%0.1℃/0.1%1℃/1%
压力机(或路面材料强度试验
1台最大荷载不大于200kN
仪)
液压脱模器1台/
无机结合料测钙仪或滴定设备1套///
室振动压实成型机1台//
电子秤1台0~30kg1g1g
电子天平1台0~15kg0.1g0.1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T/T 692.1-2022 逆反射材料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逆反射体夜间色 2022-09-13
- JT/T 963-2022 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2022-09-13
- JT/T 692.2-2022 逆反射材料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第2部分:荧光反光膜和荧光反光标记材料昼间色 2022-09-13
- JT/T 697.7-2022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2022-09-13
- JT/T 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2022-09-13
- JT/T 550-2022 船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修理技术要求 2022-09-13
- JT/T 609-2022 公路隧道照明灯具 2022-09-13
- JT/T 688-2022 逆反射术语 2022-09-13
- JT/T 1114.3-2022 旅客联运服务质量要求 第3部分:公铁旅客联运 2022-09-13
- JT/T 726-2022 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 基于XML的舱单报文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