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241-2019 绿色食品 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范
DB50/T 241-2019 Green food quality mid-season rice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10月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重庆市永川区植保植检站、重庆市南川区植保植检站。
- 起草人:
- 郭凤、陈松柏、罗小敏、肖若余、周天云、牛小慧、赵亮。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241—2019
代替DB50/T241-2006
绿色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范
Greenfood-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cultivation
ofhigh-qualitymidseasonrice
2019-05-30发布2019-09-01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24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0/T241-2006《无公害优质中稻栽培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改为《绿色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范》;
——修改了适应范围,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绿色食品有关要求增加了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及生产要求;
——增加了稻作模式;
——增加了稻谷质量安全指标;
——增加了绿色食品肥料、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要求;
——删减了产量构成指标和群体动态指标;
——修改了育秧技术,增加了工厂化育秧技术;
——修改了施肥技术;
——修改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改为有害生物防控;
——修改了收获、运输贮藏方法;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增加了附录E;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重庆市永川区植保植检站、
重庆市南川区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凤、陈松柏、罗小敏、肖若余、周天云、牛小慧、郑伟、赵亮。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0/T241—2006
I
DB50/T241—2019
绿色食品优质中稻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优质中稻生产的有关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育秧技术、大田栽培技术、
收获、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中稻生产区的A级绿色食品稻米原料生产和运输贮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2978绿色食品稻谷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7891优质稻谷
GB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GB21633掺混肥料(BB肥)
GB/T23349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19绿色食品稻米
NY525有机肥料
NY526水稻苗床调理剂
NY/T593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1
DB50/T241—2019
NY/T798复合微生物肥料
NY884生物有机肥
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1110水溶肥料汞、砷、镉、铅、铬的限量要求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NY/T3034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
DB50/T684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稻米Greenfoodrice
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
优质食用稻谷、大米产品及相关产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稻米和AA级绿色食品稻米。
3.2
优质稻high-qualityrice
由符合NY/T593的优质食用水稻品种生产,稻谷质量符合GB/T17891品质要求的水稻。
3.3
工厂化育秧rice-seedlingsproducedinfactory
即在室内采用自动化温室调控,使种子催芽、播种、适温避光催苗及秧苗生长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智
能化管理,以成批生产适于机械化栽插的水稻育秧方式。
3.4
小拱棚地膜覆盖保温育秧cultureofriceseedlingsinsmallarch-shapedplasticthorwal
insulationcoverage
育秧苗床整治、稻种处理和苗床管理选择在旱地或稻田进行,苗床采用搭建小拱棚,地膜双层覆盖
或单层覆盖的育秧方式,可培育机插秧、旱育秧、抛秧、湿润育秧等。
3.5
毯苗机插秧riceblanketseedlingsformachinetransplanting
采用专用塑料软盘或硬盘装载营养土播种育秧,培育出带土毯状或钵型毯状秧苗,由插秧机械对带
土秧苗切块来实现分秧与插秧的秧苗。
3.6
旱育秧riceseedlingsgrowndryland
育秧苗床整治、稻种处理和苗床管理都选择在旱地进行的一种育秧方式。
3.7
2
DB50/T241—2019
壮秧剂agentofhealthriceseedlings
一种具有消毒、调酸、化控、营养作用的水稻苗床调理剂。
3.8
有害生物pest
稻田有害生物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由于数量多而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主要包
括水稻害虫、病原菌(体)引起的病害、杂草、鼠害、鸟类等。
3.9
安全排水期safedrainageperiod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
3.10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最后一次施药到水稻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4生产要求
4.1产地环境
绿色食品生态环境选择、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应符合
GB3095、GB5084、GB15618和NY/T391等相关规定。
4.2品种
选择经国家或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引种备案,适宜当地生态条件,丰产稳产性好、
抗病及抗逆力强、食味品质好的优质中稻品种,品种品质等级符合NY/T593的要求,并注意定期更换。
4.3稻作模式
可选择一季中稻-冬水或冬闲休耕,中稻+渔(鱼、鳅、虾、蟹、鳖、蛙等)、中稻+鸭、中稻+鸭+
渔共作种养,中稻与再生稻、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蔬菜、草莓、食用菌、黑麦草、紫云英、三
叶草、苕子等粮油、蔬菜、饲草绿肥作物轮作或间套作换茬等绿色生产模式;前茬作物种植或稻+渔、
稻+鸭、稻+渔+鸭共生种养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相关规定。
4.4肥料使用
4.4.1肥料使用原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NY/T1868的规定,遵循持续发展、安全优质、化肥减控、有机为主的
原则;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减控化学肥料,无机氮素用肥量减半使用。
4.4.2肥料使用种类
4.4.2.1生产A级绿色食品可使用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还可使用符合规定的有机-
无机复混肥料、无机肥料、土壤调理剂、水稻苗床调理剂。
4.4.2.2使用的肥料种类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一无机复混
肥料、无机肥料作为辅助肥料使用,补充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所含养分的不足。
4.4.2.3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农用微生物菌剂质量应符
合NY525、NY798、NY884、GB18877、GB20287的规定。
4.4.2.4附录A列出了优质中稻生产中常用肥料产品无害化指标要求。
4.4.2.5根据土壤障碍因素,选用适宜的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其使用符合NY/T3034的规定。
3
DB50/T241—2019
4.5有害生物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保持和优化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
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的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综合运用生态调控、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水稻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稻
米产品农药残留限量符合相关规定。
4.6农药使用
4.6.1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NY/T393、NY/T1276、NY/T1997的有关规定。
4.6.2附录B列出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附录C.1列出了绿色食品中稻生产允
许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附录C.2列出了A级绿色食品中稻生产允许使用的其他农药清单;
附录D列出了绿色食品中稻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性使用药剂;附录E列出了绿色
食品中稻生产常用农药及其安全间隔期。
4.6.3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4.7渔药使用
渔药使用应符合NY/T755的规定。
4.8稻谷食品安全指标
稻谷食品安全相关指标、真菌毒素限量、污染物限量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15、
GB2761、GB2762、GB2763、GB/T2978之规定。
5育秧
5.1育秧方式方法
5.1.1因地制宜采用小拱棚地膜覆盖保温育秧或工厂化温室育秧方式;农户个体育秧或种植大户集中
育秧可选择小拱棚地膜覆盖保温育秧;有条件建有智能温室大棚的可选择工厂化育秧。
5.1.2根据不同的大田栽插方式选择相应的育秧方法;采用人工栽插可选择水稻旱育秧或湿润育秧;
采用抛秧栽培可选择培育抛秧;采用毯苗机插栽培可选择培育毯苗机插秧。
5.2叶龄及壮秧指标
冬水田或冬闲田一季中稻、中稻-再生稻或稻-蔬菜轮作模式宜培育叶龄为3.5叶~4.5叶的中小苗
秧;稻-油菜、稻-马铃薯或中稻-再生稻-蔬菜等两熟或三熟轮间套模式宜培育叶龄为5.5叶~7.5叶的
多蘖壮秧;不同育秧方法培育的秧苗素质应分别达到表1要求的壮秧指标。
表1不同育秧方式壮秧指标
秧龄叶龄苗高单株茎基宽单株根数分蘖株率百株鲜重绿叶数
育苗方式
d叶㎝㎝条%g叶
钵苗机插秧35±54.5±0.515±30.5±0.115±310045±54.5±0.5
毯苗机插秧30±53.5±0.515±30.4±0.112±31530±53.0±0.5
旱育秧40±55.5±0.517±30.6±0.115±310050±54.0±0.5
抛秧35±54.5±0.515±30.5±0.112±34035±54.0±0.5
湿润育秧40±55.5±0.520±30.5±0.110±39040±54.0±0.5
5.3小拱棚地膜覆盖保温育秧
4
DB50/T241—2019
5.3.1育秧材料
按不同的育秧方式方法准备相应的育秧材料。
5.3.1.1育秧苗床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蔬菜园土或浅泥脚肥沃稻田作苗床,每栽667㎡大田需
准备苗床面积宜为毯苗机插秧6㎡~8㎡,旱育秧或抛秧12㎡~18㎡,湿润育秧20㎡~25㎡。
5.3.1.2育秧盘
培育毯苗机插育秧每667㎡移栽大田备毯苗塑料软盘或硬盘16个~18个;培育抛秧中苗秧每667
㎡大田备规格为60㎝×33㎝、561孔/盘的塑料软盘35个~40个;培育抛秧大苗秧备434孔规格塑料
软盘45个~50个。
5.3.1.3地膜
每667㎡移栽大田准备的农用地膜根据苗床面积确定,地膜质量应符合GB13735的规定。
5.3.1.4壮秧剂
根据不同的育秧方式准备相应数量的壮秧剂,一般每667㎡移栽大田备足0.25㎏~0.5㎏,其产
品质量应符合NY526相关要求;加入15㎏~20㎏营养土混匀制成壮秧剂拌和土。
5.3.1.5营养土或营养泥
5.3.1.5.1选择旱育机插秧每667㎡移栽大田准备肥沃疏松的菜园土100㎏~120㎏,粉碎过筛后按
每100kg加入过磷酸钙0.5kg、尿素1kg和适量猪粪水充分拌匀,堆积盖膜发酵30d~40d,沤制苗床营养
土。
5.3.1.5.2选择湿润机插秧播前25d~30d按667㎡移栽大田施入有机肥800㎏~1000㎏和过磷酸钙
0.1㎏~0.2㎏培肥苗床作营养泥。
5.3.1.5.3培育抛秧按每667㎡移栽大田准备过筛的肥沃疏松菜园土或肥沃稀泥糊50㎏~60㎏;旱
育秧在播种前将堆沤腐熟有机肥80㎏~100㎏、过磷酸钙0.3㎏~0.5㎏混匀施入苗床。
5.3.1.6水稻种子
每667㎡移栽大田用稻种数量根据品种千粒重确定,宜备足杂交稻种子1㎏~1.2㎏,常规稻种子
2㎏~4㎏;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5.3.2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饱满整齐、发芽势强的种子进行晒种,用56℃温水浸种5min后沥干,再用药剂进行消
毒处理,待清水冲洗干净后用35℃~38℃的温度催芽至“粉嘴谷”。
5.3.3播种时间
播期视当地气候、耕制茬口、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时开始播种湿润秧
田育秧;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时开始播种旱地育秧;采用双膜覆盖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时间;渝
西和渝中、渝东北海拔500米以下浅丘河谷地区宜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渝中、渝东北海拔500
米~900米地区宜在3月中旬~3月下旬播种,渝东南地区、渝中及渝东北海拔900米以上地区,宜在
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
5.3.4播种方法
可采用精量播种器和撒播两种方法,撒播实行以厢按盘或面积定量均匀播撒。
5.3.5育秧技术
5
DB50/T241—2019
5.3.5.1旱育毯苗机插秧
苗床按2米开厢整地,厢面净宽1.4米~1.5米,保持平整,高低一致,无凹陷,无硬杂质、杂草,
无病菌,秧床平、实、直、光;播种前苗床浇足水分,顺秧床平铺秧盘,匀铺营养土于盘内1.8㎝,
再撒入壮秧剂拌合土后浇水抹平;种子采用定距播种器精量匀播,每盘播种55g~65g;浇足水分后撒
上细泥土盖没种子,搭拱架盖实盖严地膜;采用双膜覆盖贴地覆盖一层薄膜后再搭小拱棚盖严地膜。
5.3.5.2湿润育毯苗机插秧
播种前25d~30d整平稻田苗床,用肥沃稻田田泥与水稻谷壳拌合后装填于软盘内,厚度1.8cm左
右,撒入壮秧剂拌合土后抹平盘面,每盘精量播种55g~65g种子,播后匀盖细土0.3㎝~0.5㎝,搭建
拱架进行单膜或双膜覆盖。
5.3.5.3旱育秧
撒入20㎏壮秧剂拌和土后欠细整平苗床,浇足水分后采用定距播种器进行精量匀播或撒播,
再用20㎏细泥土盖没种子后,搭拱架单膜或双膜覆盖。
5.3.5.4抛秧
播种前将床土浇足水分抹平后摆放秧盘,将盘下凸出的钵体全部压入泥浆,保持盘与床土紧密接触
和盘面平整;将营养土或营养泥浆均匀装入秧盘钵体内至三分之二处,撒入壮秧剂拌合土,再用木片刮
平盘面,清除多余泥浆;然后用精量播种器将种子播入钵体中,每盘播种25g~28g;播种后用细土盖种,
将每个钵体填满,清除盘面上多余泥土,然后搭拱架覆盖地膜;采用双膜覆盖贴育苗盘面覆盖一层地膜后
再搭拱架盖膜。
5.3.5.5湿润育秧
播种前25d~30d整平稻田,按667㎡移栽大田施入农家肥或有机肥800kg~1000kg培肥。播种前
按2米开厢做苗床,保持平整,高低一致,厢面净宽1.4米~1.5米,撒入壮秧剂拌合土后用精量播种
器精播或人工均匀撒播,用细土盖种后搭拱架单膜或双膜覆盖。
5.3.6苗床管理
5.3.6.1温度调控
播种至出苗前盖严地膜,膜内温度控制在35℃以内,膜内温度超过35℃时注意通风降温。出苗至
1叶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2叶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晴天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揭膜炼苗应
先揭开两头、次揭一边、最后全揭;炼苗期间如遇低温寒潮天气应及时覆盖地膜保温。
5.3.6.2湿度调控
旱育秧、机插秧出苗前保持苗床土湿润;出苗后至2叶1心期应控水降湿;若出现苗床土发白或早
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注意在早、晚揭膜浇水或灌水;毯苗机插秧在移栽前3d~5d控
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
5.3.6.3施肥
2叶1心期每667㎡苗床施腐熟清粪水或沼液1000㎏作“断奶肥”,移栽前3天施同量的肥料作“送
嫁肥”。
5.3.6.4病虫鼠害防治
水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播种后在苗床四周投放安全鼠药毒饵灭鼠;出苗至1叶1心期,
注意防治绵腐病、立枯病等病害;移栽前1d~2d,药剂喷苗预防稻瘟病。
5.3.6.5大龄秧苗生长调控
6
DB50/T241—2019
培育5.5叶以下的大龄多蘖壮秧宜在秧龄2叶1心时用多效唑喷施控苗防徒长;培育叶龄6叶以上
的大龄秧苗,宜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6191.3-2023 石油和化工用低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3部分:安装、调试及验收 2023-12-20
- HG/T 6190.1-2023 石油和化工用中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23-12-20
- HG/T 6202-2023 气-液旋流渗滤分离器 2023-12-20
- HG/T 6191.4-2023 石油和化工用低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4部分:使用、维护及检修 2023-12-20
- HG/T 6238-2023 硫酸镍钴锰 2023-12-20
- HG/T 6189.4-2023 石油和化工用软起动装置技术应用导则 第4部分:使用、维护及检修 2023-12-20
- HG/T 6190.4-2023 石油和化工用中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4部分:使用、维护及检修 2023-12-20
- HG/T 6190.3-2023 石油和化工用中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3部分:安装、调试及验收 2023-12-20
- HG/T 6191.2-2023 石油和化工用低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2部分:设计选型 2023-12-20
- HG/T 6190.2-2023 石油和化工用中压变频器技术应用导则 第2部分:设计选型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