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

DB37/T 626-2006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626-200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8-01
实施日期
2006-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65

B52

备案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

2006-××-××发布2006-10-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626—2006

前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新、田功太、王继梅、马汝芳。

I

DB37/T626—2006

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的仔蟹培育、扣蟹培育及成蟹养殖技

术。

本标准适用于河蟹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065—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3术语

3.1大眼幼体megalopa

大眼幼体又称蟹苗,是由Ⅴ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对淡水敏感,有趋淡水性。七日龄大眼幼体

规格为16~18×104只/㎏。

3.2仔蟹(juvenilecarb)

蟹苗经蜕壳变态为外形接近成蟹的仔蟹。开始营底栖生活。蜕一次壳称Ⅰ期仔蟹,蜕三次壳称Ⅲ期

仔蟹,蜕五次壳称Ⅴ期仔蟹。

3.3扣蟹(youngcarb)

仔蟹经当年培育,性腺未成熟,规格一般为80只/㎏~200只/㎏的幼蟹称扣蟹。

4仔蟹培育

4.1水源条件

水量充沛,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4.2池塘条件

4.2.1防逃设施

蟹池周围设置高度50cm左右的防逃设施,材料以抗老化塑料布、石棉瓦、玻璃钢瓦、钙塑板等为

宜,埋入土内10cm左右,压实,拐角处要呈弧形,不出现急弯死角。

4.2.2土质

以粘壤土或壤土为好,沙质土也可。

4.2.3池塘底质

池底淤泥以10cm以内为佳。

4.2.4形状与边坡

养蟹对池塘形状要求不严,各种形状的池塘都可养蟹,但池塘边坡须较缓,一般坡比1:2~3为宜。

1

DB37/T626—2006

4.2.5面积

以600m2~3000m2为宜。

4.2.6水深

水深0.8m~1.2m为宜。

4.3放苗前的准备

4.3.1清塘

在放苗前半月左右选择睛好天气,池塘加水或排至10cm左右,每0.067hm2水面用生石灰100kg~

150kg,化浆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包括池塘边坡)。

4.3.2加水

放苗前10d~15d加注新水60cm~80cm,加水时须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其卵的进入。

4.3.3移植水草

放苗前在池塘周边斜坡带或底部移植水草,并用大眼网片拦护,水草面积占池面积的1/3~1/4为

宜。

4.3.4施肥

放苗前7d~10d,新池塘每0.067hm2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00kg左右,老池塘可施用过磷酸钙每

0.067hm2用量2㎏~3㎏。

4.4蟹苗放养

4.4.1蟹苗选择

日龄达7d左右,淡化5d以上,盐度3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