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DB15/T 2348-2021 Milk cow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3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eterminationandpreventionofthe
nutritionalmetabolicdiseasesindairycows
2021-09-08发布2021-10-0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34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丽芳、宋洁、杨健、史培、张三粉。
I
DB15/T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临床症状、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预防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奶牛养殖场对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判定及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15/T1899围产后期奶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判定
DB15/T1903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预警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奶牛酮病ketosisofdairycows
由于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
3.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ruminalacidosis
动物采食过量的精料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等有机酸,导致24h
内,瘤胃pH维持在5.2~5.6之间长达3h,引发机体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
3.3
产后瘫痪parturientparesis
母畜产后突发的以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4临床症状
4.1奶牛酮病
4.1.1亚临床酮病症状不明显,需要通过测定牛奶或血液中的酮体含量确定。多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泌
乳月,尤其是产后3周内,以高产奶牛多发。
1
DB15/T2348—2021
4.1.2临床酮病症状明显可见,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
重减轻,产奶量急剧下降和食欲不振,机体消瘦,严重时无法站立,出现惊恐、舔食料槽的神经性症状,
间有神经症状,呼出气体及排出尿液伴有烂苹果气味。
4.2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4.2.1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降低,引发腹泻、瘤胃炎和蹄叶炎等一系列疾病。
4.2.2临床呈现消化紊乱、脱水、卧地不起、休克、毒血症等特征。
4.3产后瘫痪
4.3.1产后瘫痪多在产后3d之内发病,发病时间持续12h~48h,个别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前数小时
发病。
4.3.2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的产后瘫痪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不超过12h,病初通常是体温降低,
食欲减退,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迅速降低,精神沉郁昏睡,后驱摇摆,
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
——非典型病例主要症状是病牛体温正常,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但不昏睡,头颈姿势呈S状弯
曲,站立不稳,行动困难,步态摇摆。
5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5.1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A执行。
5.2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B执行。
5.3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C执行。
6预防措施
6.1奶牛酮病
6.1.1定期监测酮体含量
定期开展奶牛酮病检测,尤其是分娩前15d和分娩后15d,对奶牛尿液、乳汁和血液中的酮体含量
进行检测,发现奶牛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奶牛酮病恶化。
6.1.2合理营养调控
6.1.2.1干奶期日粮蛋白含量在8.0%~10.0%,粗饲料含量大于19.0%,碳氮比为1:1适宜。
6.1.2.2产前4~5周,逐步增加能量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期。
6.1.2.3随着泌乳量的增加,浓缩饲料应保持合理的精粗比,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18%。
2
DB15/T2348—2021
6.1.2.4在达到泌乳高峰时,应定时饲喂精饲料,同时应适当增加奶牛运动,不应轻易改变日粮种类。
6.1.2.5泌乳高峰期后,供给优质干草或青贮饲料。
6.1.3适当添加饲料添加剂
可添加B族维生素,有效降低酮体浓度。通过添加丙二醇,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降低酮病发生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ZRX 0049-2024 校园网络丢包率分级标准 2024-12-03
- T/CCSA 244-2019 银行业数据中心内SDN技术能力测试规范 2019-08-16
- T/QGCML 4500-2024 服务器梳理结构 2024-08-30
- T/SHSIC 0402-2024 企业IPv6代际升迁演进测试评估方法 2024-12-04
- T/FSS 96-2024 佛山标准 开关型电源适配器 2024-09-26
- T/TAF 210.1-2024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保障个人权利实施指南 第1部分:查询权 2024-02-23
- T/SPEMF 0053-2024 智能水牌通用技术规范 2024-02-01
- T/JCJJ 094-2024 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 2024-12-09
- T/TAF 224-2024 智能终端安全芯片通用技术要求 2024-03-26
- T/TAF 230-2024 光传送网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2024-05-13